中职卫生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9
/ 2

中职卫生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初探

张丽媛

云南省玉溪卫生学校 云南省玉溪市 653100

摘要:我国积极提倡职业教育发展背景之下,中职卫生学校教育面对前所未有挑战,同时还面对巨大机遇。中职卫生学校为我国医学教育体系关键构成内容,有效推到我国卫生事业建设。但是我国中职卫生学校教育还具有较多问题。为了能够摆脱中职卫生学校教育教学局限性, 本文参考中职卫生学校教育教育提出对应改革对策。

关键词:中职卫生学校;教学改革

1、引言

伴随时代逐渐发展,职业教育关键性也逐渐得到社会认可。党十八大报告明确把小时,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为新型时代职业教育工作落实提供全新方向。李克强总理就职业教育工作发展尤为关注,确定表示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任务,由此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依然难以有效满足时代发展建设要求,怎样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推动职业教育建设,为职业发展首要目标。

  1. 中职卫生学校教育问题

2.1中职卫生教育理念落后

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医疗卫生行业建设始终并未跟上人口提升速度,医疗卫生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较,始终产生供不应求情况,因此其他中职院校招生困难条件之下,中职卫生学校招生规模却逐年提升。同时因为医学教育特殊性,学校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教学改革态度并不强烈,产生教育理念较为陈旧。但是伴随时代进步和科学技术逐渐发展,医疗卫生知识迅速更新换代,全新公司、设备与技术相继产生,结果造成中职卫生学校教育人才和时代要求完全脱离。

2.2中职卫生学校教育模式陈旧

2.2.1人才培养模式职业定位不准,与行业需求脱节

当前,大部分中职卫生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还采取原有学科本位人才培养方式,也就是2+1模式,两年学校学习理论知识,1年临床实习。该学科本文人才培养模式,十分关注理论知识讲解,实践教学弱化,较为关注学历教育,忽视职业化。并未就中职教育培养与社会经济建设等角度就中职卫生学校学生规定等有关本质问题界定中职卫生人才培养目的,缺少职业性造成中职卫生学校人才培养和行业建设速度彼此脱节。

2.2.2教学手段单一

因为受到学科额本位和医学教育特殊性因素影响,大部分中职卫生学校始终关注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讲解有关理论知识,学生学习与记录有关知识点,参加考试。同时由于人体结构较为繁琐,看不见与摸不到,所以医学理论知识十分抽象性,无法深入理解,因此大部分学生通过两年学校理论学习就医学知识了解较为肤浅,也就不要理论和知识相互结合。少数技能训练课也选择到学校实验室之中落实,教师通过仿真模型进行操作,学生分组开展练习,实际操作频率较为有限,难以有效达到既定训练效果。该教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理论知识水准相对较低,实践操作能力无法提升,由此难以满足行业需求。

2.2.3教学内容实践性不强

大部分中职卫生学校课程始终采取传统医学课程结构,就学科本位入手,和医学学历教育本科、大专课程结构比较接近,乃至产生中职、专科与本科所设置课程名目相同,内容比较接近,仅仅在教学目标规定方面具有显著差别,中职教材为本科与专科教材缩本。中职卫生学校原有课程体系和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知识相互违背,就本质缺少职业教育特点。即便大部分中职卫生学校应用教学大纲在实践技能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但是大纲内技能要求和理论远远难以有效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规定。

2.2.4教学评价模式陈旧

大部分中职卫生学校就学习成绩评价基本上始终使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作为主体,以考代评,重考轻评价。学生成绩主要按照期末考试成绩作为主体,日常成绩占比较低。成绩主要为理论考试成绩作为主体,实践成绩占比较低。就该评价模式有效引导之下, 学生主要学习方式为背诵知识点,更加不要说培养医学能力,其和中职卫生人才培养目标相互违背。

  1. 中职卫生教育教学改革

3.1中职卫生教育教学改革原则

中职卫生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按照时代发展顺序,基于就业作为导向性,基于岗位判断作为标准,遵循种植卫生人才培养脉络,就教育理论有效引导之下,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关注知识、技能和素质共同培养。一同需要遵循下述原则:

  1. 以就业为导向。中职卫生教育主要对医药卫生高素质与技能型劳动人员培养教育,技能也就是按照医药卫生不同岗位对应技能要求,具有就业岗位,才可以具有岗位技能,因为各领域经济建设偏差,不同领域相同行业对应岗位需求也具有显著偏差,职工卫生教育需要立足于经济建设与行业发展趋势,第一时间对教学工作重点开展调整。因此种植卫生教育关键是清为就业,为风向标,中职卫生教育工作需要按照各区域、各时期就业方式作为导向,进而有效应对时代发展趋势。

  2. 以岗位为标准。中职卫生教育属于职业性教育,职业和岗位存在紧密关联性。医药卫生不同职业岗位需求为中职卫生教育生存与建设基础,岗位标准为判断中职卫生教育相关指标落实的基础要求。中职卫生教育需要紧密按照岗位标准设定对应专业,确定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形式,由此才可以保证中职卫生教育发展建设风向标。

  3. 以学生为主体。中职卫生教育受教育人员自身特点,也就表示其学习主动性比较低下。中职卫生教育人员需要按照时代发展要求,根据职业教育规律前提上,需要按照受教育人员特征,转变传统医学教育内容和形式,设计越加多元化中职卫生教育内容模式和内容,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引导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3.2中职卫生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施

第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改革中职卫生教育观念。基于服务、就业导向职业教育理念引导之下,按照中职卫生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目的,积极更新自身教学理念,加强职业化特征和卫生技术教育彼此结合,树立按照单改革中职卫生职业教育理念,将课堂转移到实践教学场地,改革基于传统书本知识、课堂讲授与教师主导教学核心,就实践教学之中开展学习相关教学活动,在学习之中逐渐探索与发展,了解相关专业知识,锻炼学生专业技能。

第二,确定职业化培养目标,构造合格专业人才。基于职业素养和能力培养作为主体,基于技能训练作为核心,卫生领域工作岗位作为目标,培养具备扎实基础理论知识与熟练技巧,可以有效应对经济、社会与行业建设技能型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第三,确定教学目标,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就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之下,中职卫生学校需要基于教学改革作为前提,第一学年借助设计入门工作,让学生在入门项目实现之中,了解卫生领域工作岗位基础知识,提前工作岗位角色,第二学年实现的单一工作项目内,了解专业性知识,掌握工作岗位技能,落实课程对接,开展岗位技能训练,第三学年参加不同项目工作,提升技能训练,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统一性,借助促进知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条件之下,加强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彼此衔接。使学生在了解目标任务基础上,学会学习与反思,就自身学习流程和结果开展对应监管,体会到成功快乐。

结论

综上所述,中职卫生学校教育教学当前在具体落实过程之中还具有一定不足,由此需要开展中职卫生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进程,按照中职卫生学校教育原则,结合学生就业要求,从多个角度逐渐进行完善,希望能够有效提升中职卫生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质量。

参考文献

[1]苏婵.中职卫校护理学基础课程“以赛促教 学赛一体”教学研究[J].广西教育,2019(26):52-54.

[2]李海英.中职卫生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尝试[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193-194.

[3]刘梅.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中职卫生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J].新智慧,2018(05):4-5.

[4]袁治国,缪建荣,赵汉杨,林梦婕.免疫学教学改革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23):33.

[5]赵文考,杜苗苗.关于中职学校遗传与优生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以天水市卫生学校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4):76-77.

[6]全志芳.中职卫校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探析——基于桂林市卫生学校的个案调查[J].广西教育,2019(2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