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色彩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9
/ 2

浅谈小学美术色彩教学

戴萍

合肥市滁州路小学 230011

摘要随着现在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们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越来越重视,小学美术逐渐在小学生的校园生活中饰演着重要的角色。经过小学美术的学习,小学阶段的学生可以获得很多关于美的感悟,让学生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美术活动属于一种视觉艺术的活动,因此色彩教学在其中饰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教师在进行小学阶段的美术授课时一定要先提升学生对于色彩的审美以及对于色彩的敏感度,只要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体味色彩时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美术;色彩教学

我们生活在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一切事物在我们的眼中都有着美好的颜色,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我们的视觉神经还有色彩。是色彩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的美丽,更加的动人,让我们更加深刻的感受着青山绿水,感受着清晨以及黄昏。,是色彩带给我们关于视觉的更美好的感受。如果一个学生的色彩敏感度比较高,那么他对于美术的审美就比较的好,创造出的作品也就比较的好,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的授课时,必须应该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该文将针对如何打造高效色彩教学讲堂展开相应的探讨。

  1. 兴趣很重要

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设计一些有趣的情景导入,让学生可以在课堂的最开始就产生对于这节课的兴趣。首先,教师应该是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特点,在进行情景导入的过程中应该比较的通俗易懂,在学生的可接触的范围内,其次,教师在进行情景导入的设计时应该改充分的与美术色彩这一教学的内容相切合,从而起到一个引入的作用。教师可以在平时多钻研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特点以及该学科的知识内容,在进行情景导入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将两者结合起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或者是学习欲,从而提高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进行《绘画的色彩》这节课的授课时,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可以通过这节课的学校去认识一些关于绘画的色彩,让学生通过思考与探讨对绘画的色彩进行掌握。在进行这节课的最开始,教师可以首先进行情景导入环节,通过播放幻灯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色彩,让学生对色彩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从大屏幕上的这几张照片我们可以看到:当黄昏临近,黑夜到来的时候,如果不亮起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就会陷入一片黑暗;等到早晨的时候,太阳冉冉升起,我们的世界又逐渐的恢复出绚丽多彩的模样。同学们,你们是否能够想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白天为什么会让我们看到色彩,美丽的色彩到底从何而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以上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讨论,然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所以说,是光创造了色彩的世界,没有光就没有色。平时的时候如果我们将房间的窗帘关上那么房间就会陷入一片黑暗,当把窗帘打开,我们又会看到色彩。那么,谁能解释我穿的衣服为什么呈现白色呢?”。通过这样的层层递进的,与学生的生活像贴近的情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该节课学习的兴趣。

  1. 拓展课堂

部分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授课时喜欢采用之前的一言堂的授课方式,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接受的是机械性的教育,学生没有在课堂上进行相应的思考,只是通过机械性的记忆当时记住了一些理论知识而已。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色彩的授课时,应该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升等各个方面去进行授课方面的设计,让学生可以在课堂进行自由的发挥。教师通过丰富色彩授课活动的多样性,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到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对于色彩的敏感度,对于审美的能力等,从而有效的提升美术色彩授课的效率,也提升学生的色彩素养。

例如,在讲授新课《光与色彩三原色的区别》时,教师可以首先通过课件的形式向学生演示光的三原色实验的分析,让学生观察太阳白光是怎样形成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理解复色,让学生通过亲自的动手实践去进行该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去思考有多少种调处复色的方法。在进行固有色和影响物体颜色变化的因素这个知识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做一些关于颜色的填空题,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原本我们世界中的物体的颜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本身是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为了更好的区分以及比较,我们会习惯于去掉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授予物体一种恒定的色彩。这就有了固有色。”通过这样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去指导学生进行色彩的学习,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艺术实践

在进行美术色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能够只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是否丰富,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让学生在进行相关的话题的学习之后,通过具体的实践去驾驭色彩,去发现美术色彩的美丽,同时在进行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也会让学生去发下一些教师没有教授过的东西,从而让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发现美术色彩的魅力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完《绘画的色彩》这节课的授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找一幅自己喜爱的色彩绘画作品,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它,让学生自主自愿的进行相应的分析。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自由的发挥,然后在学生自由发挥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引导学生从画面的色调、色彩的明度关系、色彩的纯度关系以及色彩的冷暖关系等进行分析,让学生在进行这一活动的过程中去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进行学以致用。

结论:小学美术色彩教学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凡的意义,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注重自身的授课方法。首先,教师应该加强对于学生的兴趣的提升,通过贴切的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注重拓展活动样式,让学生在其中进行深入的学习以及探讨。最后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艺术实践,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王小云.浅谈小学美术色彩教学[J].江西教育,2020(33):88.

[2]纪树刚.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1):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