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的离合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1
/ 2

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的离合词研究

田诗园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市 300202

【摘要】“离合词”是汉语中较为特殊的语言单位,它介于词和词组之间,具有“可离可合”的特征,分离情形及内部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内部构成情况比较复杂,是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一个难点。当前,关于离合词内部结构的研究成果比较突出,但是,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研究,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综述

“离合词”是汉语所特有的语言现象。离合词在形式上是由双音节语素构成的,以动宾结构为主体。在意义上,离合词是指非字面意义简单加合的,或离或合意义基本不变,具有可分可离的鲜明特征。由于其特殊性,它在语言学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都引起了学界的强烈关注。

一、离合词研究现状综述

1离合词概念的提出

在概念上,对离合词定义的分歧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1946年王力提出“仂语”的概念,确立了“仂语”的鉴别标准:“凡两个字之间还能插入别的字的,就是“仂语”。他列举了“打仗”、“洗澡”等离合词。1953年,林汉达在《动词连写问题》中,提出“结合动词”这一概念,这成为后来提出离合词概念的一个重要启示。“离合词”是陆志韦在1957年出版的《汉语构词法》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吕叔湘在1979年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说:“一种组合的成分,如果分开,可以变换位置,这种组合也许就是短语。但是有的组合只有一种单一的意义,很难将其划分给组合的构成要素,如‘走路、洗澡、睡觉、争吵、战斗’等等,所以有人说这种组合叫‘合词’”。从那以后,“离合词”的概念被学术界广泛接受,成为汉语教学中的重要用语。

2、对离合词性质的讨论

离合词的性质一直是语法界争论不休的话题。赵元任在1968年的《汉语口语语法》中指出,一个复合词可以有限制地扩展,两个成分靠得很近,被称为“离子化”复合词,如“打架”、“睡觉”、“磕头”等等。赵淑华和张宝林1996年根据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提纲》中离合词的整理和检验,提出“离合词是一个词,不是一个句子”,离合词“可扩展,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词,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词”,它是“一个特殊,可以有两个不同形式的词”。

“离合词”是指具有中间特征的词和兼具词组双重功能的语词群,它是2001年周上在《离合词非词》中提出的。在2002年,李明浩也提出了“离合词是词和词组的中间状态”的观点。任凤琴在2005年发表的《离合词与词组的区别》中指出:“汉语中的词素、词和词组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而是存在着连续渐变的过渡体,过渡体中只有模糊不清的中间体,而离合词就是这样一个变体…离合词是一个具有词与词组双重性质的语词集团。”

3、对造成离合词动因的研究

2008年,王海峰在《现代汉语离合词形式功能研究》中指出:“离合词结构在构形功能上表现为说话者的主观倾向,这是支配离合词形态的内在规律。”一般而言,分离词的分离频率较高,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高频词。2011年,汪国胜、王俊在《现代汉语离合词轻动词观》中提出“现代汉语离合词游离态的五种构型”,并将轻动词理论应用于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中。范晓《动宾离合词及其构成的语式》一文认为,“动宾离合词为什么会扩展成动宾短语,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来分析。外部原因是‘离别’。内部因素是‘分离’的条件。”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离合词教学的研究

李清华较早地关注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现象。1983 年李清华《谈离合词的特点和用法》一文中认为,复合动词中的动宾结构、动补结构与离合结构是一致的。而且这种类型的词对于第二语言初学者来说,常会出错,准确地掌握这些词更是难上加难。就这样,李清华把“睡觉”、“起床”等离合词加工成了“特殊词”、“可扩展词”。

1999年任雪梅在《留学生汉语中的离合词偏误分析》一文中总结了留学生在学汉语中经常出现的偏误类型,并对偏误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除了指出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离合词的特点难以把握外,还分析了造成偏误的原因,如语际干扰、泛化过度以及教材和外部环境的不当诱导等,并就如何减少或避免偏误提出了一些建议。

2006年周上之在《汉语离合词研究》一书中指出:“长期以来,离合词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甚至可以说,迄今为止,基本上还是一个空白点。”他的观点反映了在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周上之还提倡循序渐进地进行离合词教学,应该突出重点。

三、对外汉语教材中离合词的编写情况

“离合词”作为一个独立的语法点,在实际语言交际中经常被使用。但到目前为止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与教材的编写有很大关系。许多教材对离合词采取回避的策略,不作解释或说明,不介绍词性,只进行拼音分写以区别普通词,以致离合词成了让师生们头痛的语言点。离合词具有可分离性,在其它类型的语言中基本上找不到相应的语言结构,外语学习者更难掌握。离合词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且教学效果相对较差。

1996年,国家对外汉语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制定了《汉语水平考试标准和语法等级大纲》,规定了16个丁级离合词;2006年,《博雅汉语》高级教材中的离合词增加到60个;2009年,《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在高级阶段设置离合词68个;2014年,《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大纲》的六级词汇表中共有84个离合词。这说明了对外汉语高级教材中所包含的离合词越来越多,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加强对对外汉语教材中离合词的研究是当务之急,加强对这些离合词的特点和存在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质量,而且对离合词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结论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者们对与离合词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并作出了很多努力,为以后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目前,人们对离合词的概念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离合词的性质、类型、扩展形式等的研究虽有争议,但也已取得了许多共识。近几年来,大家关注的焦点已经由离合词基础理论研究逐步转向离合词教学实践方面。虽然一些研究者对对外汉语教材中离合词的编写情况给予了关注,但总体而言,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对离合词处理技巧的研究力量还比较薄弱,尤其是高级阶段的对外汉语教材中离合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深入到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多方面、多层次地搜集离合词相关资料,广泛深入地展开离合词教学的研究,认真研究教学大纲中涉及离合词的内容,对各种教材中在离合词编写方面的得失进行综合评价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力. 中国语法纲要[M]/ /王力. 王力文集:第三卷.

  2. 张淼淼.“离合词”研究综述[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

  3. 陆志韦. 汉语的构词法:修订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

  4. 赵元任. 汉语口语语法[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5. 史有为. 划分词的普遍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C]/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研究室. 语法研究和探索.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6. 李大忠.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M].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7. 潘海华,叶狂. 离合词和同源宾语结构[J]. 当代语言学,2015

  8. 王海峰,姚敏. 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J]. 语文研究,2010

作者简介 :田诗园,女,湖北宣恩,土家族,1986.06,硕士研究生,助教,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