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对共济失调型脑瘫学生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1
/ 3

游泳对共济失调型脑瘫学生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崔璨

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深圳, 518112

【摘要】目的:通过进行游泳+常规康复训练的实验组,与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的对照组,在实验期间康复效果的比较,探索不同环境和活动任务对脑瘫学生健康促进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9-14岁12名脑瘫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名。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游泳训练。实验期3个月,每周3次,每次1小时的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和实验组),以及每周3次,每次1小时的游泳训练(实验组)。实验前后分别使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为研究工具进行评估和衡量。结果:在粗大运动中站立功能区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走跑跳功能区与实验组相比有改善的趋势(0.05﹤P=0.063﹤0.1)。结论: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游泳对共济失调型脑瘫学生具有一定的康复疗效,可提高共济失调型脑瘫学生的平衡能力和站立功能。


关键词:游泳;共济失调型脑瘫学生;粗大运动功能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 简称脑瘫,是小儿神经系统的常见病之一,脑性瘫痪是指一组持续存在的导致活动受限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症候群, 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受到非进行性损伤而引起的。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随感觉、认知、交流、感知,行为障碍,癫痫,继发性肌肉骨骼障碍1】。共济失调型脑瘫是脑瘫分类中的一种,是由于小脑脑干损伤,以平衡功能障碍为主症的病型。其表现为步态不稳、足间距增宽,四肢动作不协调。在各类型脑瘫中,共济失调型脑瘫的治疗效果最差。目前已形成国际共识的是对脑瘫儿童的治疗、康复越早越好,脑瘫儿童年龄越小,康复的效果越佳。因此各个医疗、康复机构最热中于研究的就是脑瘫婴幼儿,与学龄脑瘫患儿相比,其疗程较短、且疗效好,而学龄患儿却很难达到这一效果。因而,脑瘫学生的康复研究成果很少。近年来,脑瘫儿童的入学率越来越高,需要引起学校和康复机构对脑瘫学生康复研究的重视。游泳是综合康复中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运动疗法,属于全身性运动。游泳还可提供一个治疗脑瘫途径,与其他治疗方法不同的是游泳比路上运动安全,因为当跌倒时也不可能使人受到伤害,但游泳对共济失调型脑瘫患者的康复效果目前有文献报道甚少。本研究通过进行游泳+常规康复训练的实验组,与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的对照组,在实验期间康复效果的比较,来探讨游泳对共济失调型脑瘫学生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为特殊学校开展脑瘫学生游泳康复提供参考,同时,也为脑瘫患者采用游泳运动康复提供了实验参考。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1.1实验分组

选取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二年级到六年级在校的共济失调型脑瘫12名学生为实验对象,本文开展实验前,先向家长和学生解释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意义,经家长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再按照分级标准分出轻中两级,随后对轻中两级中各6名学生分别进行编号,采取抛硬币的方式进行随机分组,规定硬币正面为实验组,反面的为对照组,一直进行,直到两组人数相同为止。实验组采用游泳+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只采用常规康复训练,且两组使用相同的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和内容。实验期3个月,整个实验期间实验对象没有被剔除和脱落。
1.2实验方法

本实验整个过程在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完成,实验前后量表的测试都是在功能训练室内进行的。常规康复训练是在学校脑瘫功能训练室进行,两组学生每周在康复老师的监督下执行康复计划内容,进行常规康复训练,且按质量完成,康复训练为1次/d,每次约l h,3d/周,共12周;游泳训练选取学校爱心游泳馆标准游泳池的第一泳道的一部分,即池深1.4米-1.6米,长25米,道宽为2.5米进行,游泳训练是学校专业的游泳教师制定并执教,游泳安排在下午4:30-5:30,1次/d,每次约l h,3d/周,共12周。在整个训练活动过程中,实验组除必要的徒手训练在陆地上进行外,其大量的训练是在背漂,游泳圈和滑水板的保护下在水中进行的,学生安全性得以保障,极大地减小了学生对水的恐惧心理及思想障碍, 增强了身体素质及各动作间的协调性,为快速掌握蛙泳技术及游进速度奠定了较为坚实的身体基础。

1.3研究工具——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

该量表被国际上公认评估脑瘫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的信度、效度和敏感度较好量表,陔量表包括5个功能区88个项目:A、躺和翻身(17项),B、坐(20项) C、爬和跪(14项),D、站(13项),E、走、跑和跳(24项)。每项内容均按4级评分:0,不能进行;1,少量完成(<10%任务);2,部分完成(完成10%-100%任务);3,全部完成。结果计算为每一功能区百分数得分=该区的实际得分/该区的最大得分×100%。在本研究中采用 GMFM-88中的 D区 ( 站立 ) 及 E区( 走跑跳) 评价共济失调型学生站立和走跑跳两大运动功能(由于对象入选时均已具有一定的翻身、 坐及爬行能力,故仅使用站立及走跑跳两大功能区的评估)。其中站立功能总分为 39分,走跑跳功能总分为72分。

1. 4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建立原始数据库,数据统计结果由SPSS17.0软件处理,计量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实验前后各指标均值或差值作为统计变量。采用t检验中的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法进行显著性检验,t为检验统计量,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2 实验结果

本实验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结果显示:两组脑瘫学生GMFM站立及走跑跳两大功能区评分实验前没有显著性差异,而3个月训练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站立功能区GMFM积分差值有显著性差异P=0.025<0.05;在走跑跳功能区0.05﹤P=0.063﹤0.1说明有提高的趋势。见表1。

表1 两组实验前后GMFM积分差值比较(%)

指标 组别 实验前 实验后 差值 P

D区=站立 实验组 89.74士7.43 92.64士7.06 2.56士0.01* 0.025

对照组 86.00士6.92 86.85士6.84 0.86士1.32

E区=走跑跳 实验组 80.64士11.53 83.13士11.81 1.67士1.04 0.063

对照组 80.32士10.98 81.18士10.58 0.53士0.83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表示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3 分析与讨论

随着脑瘫孩子入学率不断提高,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脑瘫学生的游泳运动,更是一个有益的新尝试和探讨。游泳是在水中进行的全身运动,因而它对疾病的治疗也是一种综合性、全身性的治疗。病残儿童在水中能借助水的浮力,在他人帮助下,完成陆地不能完成的动作。这对他们的康复是有一定作用的。脑瘫儿童由于行动不便往往被认为与体育无缘,但是对步行感到困难的儿童会对水中漂浮感到有趣。通过水中的各种体验,能够感到人生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游泳是在大脑控制下的、主动的整体运动,训练中强调学生老师互动、创造思维,注意开发平衡功能障碍患者身体内部的潜能,利用人体感知觉,特别是本体感觉,训练神经和肌肉,最大限度地恢复和提高平衡功能障碍患者身体的运动机能,尽最大努力提高其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3】

本研究采用 GMFM 运动功能量表的D及E区来评估游泳对共济失调型脑瘫学生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组学生GMFM量表中 D、E功能区评分实验前没有显著性差异,而3个月训练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站立功能区GMFM积分差值有显著性差异(P=0.025<0.05);在走跑跳功能区(0.05﹤P=0.063﹤0.1)说明有提高的趋势(见表1)。这说明游泳对共济失调型脑瘫学生的运动功能康复是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可能与蛙泳的腿部动作:收翻蹬夹,使得臀外展肌和膝屈肌群的肌力不断增强有关,能完成正确的蛙泳动作改善了共济失调型脑瘫肌紧张低下,肌收缩调节功能。根据Thelan的动态系统方法解释,初期进入水中维持水中平衡很困难,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熟悉水性和平衡训练,当他们有了水感就很乐意戴着背漂可以在水中玩游泳或自由玩耍。脑瘫学生的肌肉,骨骼和关节组成的运动系统相互作用使他们的身体和水中这个特殊环境协调稳定而产生变化[4]。Shepherd认为运动控制需要在任务本身范围内这个环境中执行的。因此,脑瘫学生在水中受到水的特性如浮力,增加水的阻力特性的运动创造一个环境中,因此他们学会了在水中如何平衡和移动,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中的变化[5]

本研究游泳对共济失调型脑瘫学生站立和走跑跳功能的影响,也可能与游泳能改善平衡能力,能增强肌力或改善反馈活动有关。游泳训练增强了站立平衡稳定性,从而可以使共济失调型脑瘫学生调节步伐,当迈大步时不会因失去平衡倾向跌倒。同时,通过运动训练,学生全身状况改善,如肌力和肌耐力的提高、平衡功能和异常姿势的改善等,使学生可以更有效完成站、走、跑、跳动作。本文研究发现GMFM作为粗大运动功能测试指标在研究脑瘫患儿运动发育和运动控制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学生学习地面上的立位﹑步行﹑跳跃﹑坐位﹑侧卧位﹑起立和回旋等动作能在水中较轻松地完成;游泳训练提高了脑瘫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平衡能力及其身体协调性,从而使得站立平衡和走直线的准确性以及爬楼梯的功能提高。

4 结论

共济失调型脑瘫学生经过三个月的康复实验。结果发现,游泳+常规康复训练的实验组比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的对照组更能促进共济失调型脑瘫学生的康复。实验组在粗大运动中站立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而在走跑跳功能区与实验组相比有改善的趋势。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游泳对共济失调型脑瘫学生具有一定的康复疗效,可提高共济失调型脑瘫学生的平衡能力和站立功能。这说明游泳适合于共济失调型脑瘫学生学习,并可促进其康复,游泳属于运动疗法,具备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对脑瘫学生开展游泳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

[1] Rosenbaum P, Paneth N, Leviton A, et al.Areport: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erebral palsy April2006[J].Dev Med Child Neurol Suppl, 2007, 109:8-11.

[2]游泳运动对健康体适能的影响研究综述[J]. 黄伟,裴德超.  运动. 2017(22)

[3]李树春.小儿脑瘫[M]. 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 ,2000.:26,266

[4]Thelan, E. (1989) The (Re) Discovery of Motor Development: Learning New Things Form an Old Fiel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Vol. 25, No.6, 946-949

[5]Shepherd, R. (1995) Physiotherapy in Paediatrics 3rd Edition, Butter-Heinemann,Oxford.

[6]医教结合对学龄脑瘫儿童站立走跑跳能力的影响[J]. 冯高起,朱中亮,周明娟,胡振席,钱慧红,史惟.  中国实用医药.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