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耦合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5
/ 2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耦合机制研究

杜尧凤

天府校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四川眉山 610218

摘要:教育原理要以立人为本。近几年,随着新课标改革,各大高校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打造以课程思政为引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本文主要从课程思政内容、特点、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差异。根据两者之间特点,对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耦合机制做进一步研究分析,推进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开展。

关键词: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耦合机制

前言

高等教育是指有计划、有组织的给学生提供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心智全面发展,其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未来发展和国家发展潜力。高等院校作为我国教育重点建设对象,其不仅能给学生提供教学资源,还能通过意识建设提升学生政治思想。因此,高校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使专业教师增强思想理论知识储备,提高育人质量,增强学生对政治思想的理解,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由此可见,思政课程对高校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耦合机制层面进行研究分析,探究课程思政教育对高校教育的影响。

1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性,形成协同效应。高校注重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

2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耦合关联性

2.1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学重点,高校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开设思政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具有鲜明政治属性的课程。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发现大部分理工科学生不重视思政课程,认为该课程实用性不强,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实际上,高校所有课程均涉及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提高思政课程教学质量。高校深入挖掘整合所有思想政治教学资源,将思想教育渗透到每个课程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2.2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教育理念的延伸

目前,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专业性不强,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导致思政课程难以开展。在思政课程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题引申出课程内容,从而让学生理解思想政治含义。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被动学习,学习效果低下。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升思想政治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引导作用,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从教学本质层面来看,思政课程教学直接通过思想政治内容进行教学,而其他学科通过教学内容间接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内容。因此,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能充分挖掘教学中蕴含的所有与思想政治有关的教学资源,进而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目标。

2.3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的升华

思政课程教学通过课本知识内容,直接向学生传达思想政治,从而培养学生道德品质,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本质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但是高校设置的思政课程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并未充分感受到思想政治对其未来发展重要性。故必须对思政课程进行改革,进一步强调思想政治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过程中,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充分挖掘所有思想政治资源,进一步推进思想教育建设。

3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耦合内容

3.1教学任务、教学方向一致

2005年,中央启动实施“两纲教育”,推进以“学科德育”为核心理念的课程改革。“两纲教育”是指教育核心理念,“学科德育”是指把德育核心内容有机分解到各个学科,发挥每门学科育人作用,让每位教师承担育人责任。到2014年,中央将德育纳入教育综合改革重要项目,逐步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其实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本质都是育人,但是为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引导性,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必须进行思政课程改革。通过挖掘其他课程思想政治教学资源,在协同效应作用下,全面推进思想政治建设,从而实现育人根本教学理念。

3.2教学观念、课程价值一致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学观念都是通过给学生传导思想政治理论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意识,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7]。课程思政虽然是在思政课程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是无论是思政课程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教学模式,还是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都是高校思想政治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为了实现育人这一根本教学理念发展而来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课程价值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只不过课程思政涉及所有课程内容,高校通过整合所有思想政治教学资源,将思想政治融入到所有学科教学中,在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而思政课程是高校为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而设立的课程,其主要教学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显性教学模式,同样也是课程思政重要组成部分。

4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耦合构建

4.1协同发展

现阶段,高校教育以育人为主,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充分利用所有课程育人功效,避免不同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理念产生较大差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明确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深入挖掘整合各个学科的思想政治资源,辅助思政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打破大一教学模式,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其次,其他课程教师要积极配合思政课程教师,不断巩固思想政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最后,发挥所有课程教师力量,在共努力下,形成显性与隐性教育的协调效应。

4.2提升思想政治教学质量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是关键因素,为进一步推课程思政建设,首先应提高高校所有课程教师的育人意识,让所有教师加入到课程思政建设中,打破思政单一教学模式。高校通过建立教学评估体系,考核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情况。其次,实现教学内容多样化,高校所有课程都涉及思想政治,丰富了教学内容,发挥思想政治主导作用。最后,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加强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找那个进一步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解[8]。

4.3转变教学理念

课程思政是从思政课程发展而来的,但是其教学理念具有较大差别。思政课程主要是给学生传输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而课程思政重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簪。故在现阶段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才能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首先,高校开展专业培训课,强度课程思政内涵及重要性;其次,根据高校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确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制定培养计划,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最后,在完善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下进行延伸,通过拓宽教学渠道方式,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的理解及掌握。

参考文献

三、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建设,应当结合当前学生特点与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密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广大师生的关系,紧追时代潮流,用科学的手段与先进的教学方法,为整体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邓婵娟.课程思政:高校各类课程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5).8-9.

[2]席蕊.高校挖掘和传承山西地域文化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耦合[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1).55-59.

[3]赵玉兰.新时代"三师"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的路径与机制研究[J].智库时代,2020(16).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