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倾听,乐于表达——“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教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7
/ 2

善于倾听,乐于表达——“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教学为例

严玲玲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新店镇初级中学 

一、背景分析

中考复习课从知识再现到网络梳理,从例题分析到习题演练,这已经成为我们许多教师惯用的复习模式,这样的复习课缺少活力,整个课堂很沉闷,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复习效率自然就不高。新课程中特别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氢氧化钠是初中化学中一种常见的碱。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问题,一直都是中考中常见的题型,也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如何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的程度,如何除去变质的碳酸钠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在练习中屡见不鲜。

这节课是一节复习课,学生对于氢氧化钠变质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尝试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问题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如何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等一系列问题。

二、案例片段

【师】创设情境:(展示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这是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由于老师的疏忽,使用后忘记盖瓶盖了,那么这瓶氢氧化钠有没有变质呢?

【生】提出猜想: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或者没有变质。

【师】本节课我们一起进行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那么有谁知道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氢氧化钠变质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师】那么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实质是要证明什么的存在?

【生】就是要证明是否有碳酸钠的存在。

【师】那么证明碳酸钠的存在有哪些方法呢?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以及提供的这些试剂,请你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自主思考方案,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生1】方案一:取少量待测液,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观察溶液是否变红,变红的就没有变质。

【生2】这个方案不可行。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不能将两者区分开来。

【师】(演示对比实验)两支试管中的溶液都变红了,由此可见无色酚酞不能用来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生3】方案二:取少量待测液,滴加少量的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表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生4】我觉得应该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才可以。(其他学生带着疑惑在思考。)

【师】那为什么你觉得要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才可行呢?请你说说你的理由。

【生4】如果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滴加的稀盐酸会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这是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等氢氧化钠全部反应完后,稀盐酸才会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

【师】这位同学解释的非常到位。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应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其它小组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案呢?

【生5】方案三:取少量待测液,向其中滴加少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氢氧化钠就变质了。

【生6】方案四:可以将氢氧化钙溶液换成氢氧化钡溶液,如果溶液变质的话,也能产生白色沉淀。

【生7】方案五:我觉得还可以将试剂换成氯化钙溶液或者氯化钡溶液,因为碳酸钠会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只要观察溶液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即可。

【师】经过大家的激烈讨论,大家针对这个问题设计出了这么多的方案。下面的时间根据你们所提的方案进行实验。(学生根据提供的试剂,小组合作进行探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教师巡视。)

三、教学反思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必须基于一定的问题展开。本节课围绕氢氧化钠变质的问题展开,以设计实验方案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本节课一开始就呈现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引导学生提出“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变成什么物质?以及如何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由于学生的思维存在差异,在合作交流中能够改变能力强的学生唱独角戏,思维慢的同学也能积极参与进来,使人人都有表达展示的机会,能够体验合作学习的成功。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各组同学都积极参与,在提问、质疑、讨论中,在“兵教兵”、“兵兵互学”的合作学习中,既能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勇于表现的性格,又培养倾听、勤思、善辩的好习惯。

化学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解答这些“开放性”问题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寻求不同的解法,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从他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通过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知识上相互补充,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各有所得,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自觉选择最优解法的能力,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搭建合作学习的平台,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从而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活动中来,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果。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会学习的理想场所,同样也是让学生学会表达化学的最佳场所。在学生的倾听与表达方面,要留给学生广泛的思维空间,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的超越创新,不要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不要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创造力。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阵地培养好学生的表达能力,把“讲”的机会尽可能让给学生,自己只是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融入到学生的课堂中,力争使课堂成为学生的“讲”堂,让学生在“讲”中不断锤炼自己,提高他们的化学表达能力。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