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中国特色的英语时政VR/AR新闻叙事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1
/ 3

浸润中国特色的英语时政 VR/AR新闻叙事策略研究

李珊珊

山东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014

摘要:智媒时代,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中国不断崛起的背景下,英语国际新闻通过客观公正的报道表达中国立场,展示中国形象,变得越来越重要。“英语时政VR/AR新闻”承担着传播中国声音、表达中国态度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国特色;英语时政VR/AR新闻;叙事策略

时政新闻因其非同一般的重要性、权威性、严肃性和严谨性,决定了做好时政新闻的报道并非易事。随着“融合传播”理念的不断推进,运用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体平台进行的VR新闻报道逐渐成为我国主流英语媒体重大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点和突破点。本项研究通过分析CGTN的VR/AR新闻案例,总结得出英语时政VR/AR新闻的叙事特点,从而重点探究媒体人如何在规定的主题动作下寻找切口,打造现象级的时政VR新闻作品,如何利用英语时政VR/AR新闻提升对外传播力,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理念、中国贡献,在重大全球事务和国际议题中发出中国声音。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VR新闻”的国际研究

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时时刻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更加成为了改变现代传播方式发展及变革的关键因素。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作为目前作为高新尖的互联网技术,已经慢慢渗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世界各地国家都在新闻报道中开始运用VR技术,并通过不断的反馈结果来成熟、优化VR报道。

据CALIS外文期刊检索(2010-2020),在西方有关VR的研究成果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本体论,有关媒介技术理论方面的探究。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早年曾针对媒介与人、信息、社会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解读。他提出了“媒介即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的思想,认为任何媒介都是人感觉、感官的扩展,媒介技术的更新不断地延伸了人类的视觉、听觉等,媒介对人的影响无处不在,是媒介成了讯息,而非使其内容成了讯息。此外,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在他的著作《数字麦克卢汉》中也对补偿性媒介等多种重要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第二,有关 VR 技术方面的研究。国外此方面的研究更关注将VR技术与其它领域结合分析、研究,具体领域包括媒体、教育、军事以及医学等等。学者Johnston 就在《Analysis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applied in education》一文中探寻 VR 科技与教育行业的的关联;另外一位叫 Tower Nikolai 的专家将 VR 技术运用在工程设计与建造行业,想要利用该技术进一步推动建筑行业的创新发展并发表相关作品——《Application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ies in Architecture and in Engineering》。

第三,有关 VR 新闻方面的学术研究。“VR新闻”是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报道中应用的简称,美国南加州大学安纳伯格传播与新闻学院的诺妮·德拉佩纳于2010年最早提出将VR技术应用到新闻领域的。2012 年初,沉浸式 VR 新闻《饥饿的洛杉矶》纪录片初次亮相圣丹斯电影节并崭露头角,自此VR新闻开始迅速蔓延开来且在全球产生巨大反响,许多学者也开始对其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虚拟现实新闻个案的研究。2.关于 VR 新闻伦理道德方面的研究。3.关于 VR 技术对于传统新闻产生的影响分析。4.关于虚拟现实新闻的发展现状分析。5.关于虚拟现实新闻发展前景探究。

(二)“VR新闻”国内研究

相比国外的研究而言,目前我国的VR新闻不管是从学界还是业界,都存在研究时间较短、研究成果较少的情况。国内新闻传播学界的VR研究成果较为集中在最近几年,这与第二次虚拟现实热在国际的新闻、纪录片等行业的兴起,以及其逐渐在我国形成的本土化推广的浪潮相关。2015年左右“VR新闻”进入我国新闻界的研究视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网等部分主流媒体开始尝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与新闻报道相结合,逐步发展和完善VR新闻的制作和传播。2018年12月,《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现有数字内容要向虚拟现实内容过渡。这标志着VR技术正式进入我国社会文化传播渠道,VR新闻也成为了学界和业界争相探讨和学习的热点。笔者在整理相关文献资料时发现,国内学界对VR新闻关注主要体现在虚拟现实新闻产业的实践领域,主要涉及“VR新闻”生产、呈现样式、新闻特征、发展阻碍及未来前景等几个方面。如哲旻,姜日鑫,彭兰,在分析《丰收的变化》中指出VR新闻通过三维的方式,采用仿真场景给受众以听觉、视觉、触觉上带来不同感官体验,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打破传统的新闻单一形式更加多样化

。孙振虎、李玉荻提出 VR 新闻不同于以往新闻报道的传播模式,其“身临其境的沉浸性与行为与感官的交互体验转变了传统新闻叙事方式,注重心理情感维度的交互大幅提升了传统新闻的叙事能力,成为 VR 新闻最大亮点”

在这种研究现状的促使下,本研究以2019年1月份至2020年6月份 CGTN 英语新闻频道发布的所有时政VR/AR新闻为具体的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系统的分析,首创性地提出了用英语VR/AR新闻讲好中国故事,进而探索中国英语时政VR/AR新闻在国内及国际上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浸润中国特色的英语时政VR/AR新闻叙事特点:

(一)浸润中国特色的英语时政VR/AR新闻还“本真”,无“中介”的多维内聚焦叙事视角。

智媒体时代,国际受众并不局限于从本国媒体获取关于中国的信息,而更愿意关注中国的对外信息发布平台。以海外观众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坚持英文全信息输出,CGTN英语新闻频道积极适应媒体融合趋势,推出了VR/AR时政新闻以全英文报道的方式为全球受众提供专业的外语新闻服务。

英语时政VR/AR新闻是一个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基础上,凝聚新闻工作者和数据程序员智慧与巧思的文化产品,其改变了以往传统新闻的全知、限知视角,在新技术的支撑下还“本真”,无“中介”以多维内聚焦为主,弱化媒体的中介角色,以新闻中的人物视角展开叙事,多个角色视角在动态中进行组合,360度无死角“自主代入”,再现新闻事件的全景,重塑了新闻内部真实感受,并以此产生共鸣,实现与国际受众的深层次文化交流。

(二)深化感知,英语时政VR/AR新闻的时空立体化叙事

以文字为依托,通过记者的叙事还原新闻事实的传统扁平化的线性叙事方式,限制了受众的立体的想象空间,阻隔了受众与叙事者之间的联系。而英语VR/AR时政新闻以时间叙事的空间化、空间叙事的沉浸化的新特点,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集声音、文字、影像、环境等多种表达于一体,所有的信息都在这一时空下得以聚合,从“二维平面”的单向接收到实现“三维空间”的双向互动。对于那些在文化认知与我们存在差异的国际受众而言,他们在这样的场景中不仅能够拓宽视野,还可以结合自己的认知基模对新闻信息进行组合,进而加深其对中国新闻故事的感知体验。

三、英语VR/AR时政新闻的叙事策略

1. 注重内容优质,打造创意新闻产品,做有吸引力的品牌。

无论科技如何发展,优质的内容始终是媒体经久不衰的保障。VR/AR技术与英语时政新闻的碰撞,创新了新闻叙事的同时,将传统时政新闻变得有趣且通俗易懂 ,实现了时政新闻的“软着陆”。但时政 VR/AR 新闻仅注重新技术的呈现形式,往往会分散用户的注意力,降低时政新闻的原有价值。只有将高内容质量的时政新闻报道与 VR/AR技术结合,最大程度上形成传播合力,才是真正成功的时政 VR/AR 新闻。因此我国主流英语媒体要紧跟时事热点、加强报道深度,学会智慧生存,创新报道模式,突出报道特色,打造属于自己的创意新闻产品,从人民利益的角度出发,保证作品适度的真实性,不虚假、不渲染,根据具体报道内容寻找报道的创新点、受众的兴趣点,树立自身独有的新闻形象,从而提升媒体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在受众心中的认可度,做有吸引力的品牌。

2. 科技赋能,有效整合资源,实现信息传播无边界。

当下的信息传播处在以快速、便捷、高沉浸、高交互、易分享为突出特点进行的无边界传播,这就需要融合现有传播媒介,共同搭建一个能够集聚更多信息内容,保证信息环境均衡并提供多重新闻体验环境的“智能化新闻业务平台”。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不断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通过推行新闻内容生产与消费的新闻算法推送,交流式呈现的个性化定制新闻;人与物之间直接信息交互的传感器新闻;临场化机器人新闻写作等多渠道实现新闻生产多样化、信息传播无边界。

3 避免视觉暴力,分级定制,加强人文关怀。

VR/AR新闻通过360度全景画面对新闻事件超真实再现,这种体验在增加新闻趣味性的同时,也会放大新闻画面中一些刺激性元素对受众的感官影响,甚至会对受众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从而引发伦理上的争议。因此对于那些刺激性场景,可以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心理承受能力制定分级制度,从国家和行业层面制定VR 新闻的法规和伦理规范,通过叙事内容和受众视角的选择,可以控制受众的沉浸程度,规避视觉暴力带来的心理创伤。

四、选题意义:

第一,总结归纳理论,指导学界研究。本研究在对文献及案例细读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我国英语时政VR/AR新闻自己的叙事策略及其规律,有助于理解新闻生产的内容变化,了解融媒体的业态转向,加深受众对新闻报道的思考,在丰富英语时政新闻的研究理论的同时对时政新闻的发展有所裨益。

第二,促进行业创新转型。研究好“英语时政VR/AR新闻” 发现并总结 CGTN VR/AR 报道的亮点以及不足,为中国媒体未来更好地运用新媒介技术进行融合传播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不但能为传统新闻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还能对传统新闻媒体的转型和新媒体的发展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对外报道影响力。我国新闻媒体国际传播承担着传播中国声音、表达中国态度的重要作用。智媒时代,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中国不断崛起的背景下,英语国际新闻通过客观公正的报道表达中国立场,展示中国形象,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以 CGTN 英语新闻频道为例,分析浸润中国特色的英语时政VR/AR新闻的现状、特点,并结合中国与世界的紧密联系提出英语时政新闻国际传播的发展路径,为提升我国对外媒体的传播能力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 [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

[2] 林文刚. 媒介生态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22-135

[3] 哲旻,姜日鑫,彭兰.《丰收的变化》:新闻报道中虚拟现实的新运用[J].新闻界,2015(9):61-65

[4] 孙振虎,李玉荻.“VR 新闻”的沉浸模式及未来发展趋势[J].新闻与写作,2016(9):29-32

[5] 吴万伟.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报道立体新闻[J].青年记者,2015(4):80-81


注:本论文为山东政法学院校级科研《浸润中国特色的英语时政VR/AR新闻叙事策略研究——以CGTN为例》项目中期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Q1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