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互联网教育课程资源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1
/ 3

利用互联网教育课程资源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李忍,蔡依辰,薛旻玥,陈铭萱,刘清妍

南京审计大学,江苏 南京 211815

【作者简介】

李忍(2000-),女,汉族,江苏宿迁人,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受南京审计大学2020年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20SX02003Z


【摘要】作为新兴教育模式,“互联网+教育”在网络的带动下迅速发展,同时国家对于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促进教育转型。将“互联网+”与教育相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课程资源共建与共享,从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但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借助网络教育平台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仍然存在诸多实践难题,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将网络教育平台引入乡村学生生活,丰富课余活动形式,促进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并且充分利用师范类院校教师,丰富网络教育课程资源对于推进城乡教育均衡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 网络课程资源 城乡教育均衡 教育转型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方面也在不断进步,但是城乡之间的教育鸿沟也在不断扩大。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异,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随着国家在教育领域的持续投入,截止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打通了宽带上网的最后一公里或者绝大部分行政村实现了4G 基站网络信号的全覆盖,提供了便捷的网络接入服务。通过互联网技术为城乡教育创造资源共享的平台,现代远程教育、在线学习、网络学习空间等日益成熟,不断推动教师教育转型升级。国家对于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加强对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教育公平日益重视,因此探索互联网对于全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网络教育课程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教育课程资源现状

(1) “互联网 + ”背景下教育转型方面:受互联网发展影响,同时在疫情的急剧推动下,互联网教育实现了飞速发展。现如今的教育行业愈加重视将线下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云课堂、网上微博客、各高校直播平台等突飞猛进,充分体现了网络教育的便利性。在国家的号召下,各网络教学平台积极响应,加强对平台新功能的研发,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直播教学,还增加了课堂互动连麦、课程重播、视频录制等功能,同时还考虑在庞大的学生观看情况下维持教学网络的稳定性。因此,我们应当紧抓当前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充分将城乡教育差距问题融合进来,让乡村教育水平能够在互联网教育优势的影响下呈现显著提高。借此增加了教师资源的重复利用性和共享性。

(2)“互联网+”教育优势方面:各网络教育平台促使学生教师、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随时随地开展课堂,同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可以反复使用。在课堂的受益群体普及面更广的基础上,实现每位学生都能体验高质量课堂教学,促进教师资源共享、实现教师资源价值最大化。现如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逐渐成长为当前教育行业主流形式,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各高校的大学生志愿活动中也开始增设远程视频教学、线上帮扶乡村学校等活动。

综上所述,将“互联网+”与教育相融合,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维度和深度,借助互联网便捷、宽泛涵盖面广的属性,优化了教育课程资源配置,不断促进优质教育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但城乡教育差距仍然存在,促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依然是制约教育公平的难点问题。如何借助互联网教育课程资源优势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仍然需要不断深入研究。

(二)“互联网+”教育资源平台研究路径

围绕“互联网助力城乡教育零距离”主题,首先在充分了解当前互联网教育平台的发展现状的前提下,明确当前网络教育资源课程现行趋势,通过调查问卷分析法剖析当前主流网络教育课程资源平台、主要受众群体、群体新需求延伸方向等,发现当前主流互联网教育平台为MOOC和学习通,针对的受众群里为高校学生,同时在网络科技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新需求不断滋生,主要为师生互动、课程监督等方面。此外通过剖析数据,研究已有互联网教育资源平台的不足和缺陷,探求互联网教育资源平台如何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职能上更好发挥作用的举措,借此明确当前互联网教育资源平台应拓展的功能领域和教育转型。并针对部分问题探求解决举措和完善建议,弥补当前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在平衡资源分配以及更好向乡村地区延伸上的不足,为未来互联网教育资源平台如何更好的与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研究建议,例如引入师范类院校师资力量,并与志愿活动相结合等创新性方法,以此实现大学生和乡村学生互利共赢。本项目旨在构加强互联网教育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互联网教育资源平台向乡村学生和中小学校的延伸。

(三)“互联网+”教育课程资源问题分析

教育为国之根本,国家政策向农村的教育发展提供倾斜性资源与条件,不断加强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和建设,同时乡村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获得互联网终端设备的途径日益广泛,但借助网络教育平台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仍然存在诸多实践方面的难题,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

(1)网络教育课程资源质量方面:“互联网+”迅猛发展,目前存在大量网络教育资源,但较为集中在大学课程,譬如会计网课讲解视频、高等数学讲解等,受众群体覆盖面狭窄,针对中小学生开设的网络教育课程资源匮乏,考虑到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受众群体多为中小学生,因此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方面基础教育课程资源不足。同时现行课程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网络课程难度较大,且各类资源缺乏精准定位,大量的学习素材难以整合,对学生选择造成极大困扰。

(2)网络教育课程资源监管方面:由于缺少网络监管,现存教育平台资源大多为营利性组织且多为机构开设,利益高于帮扶本身,许多平台一味推销课程套餐,虚假宣传,实际上无实质意义,辅导人员质量参差不齐,网络课程资源缺乏一个明确的衡量标准和门槛,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剖析和辨别能力,对现行网络教育资源进行筛选和归类。

(3)网络教育课程资源内容方面:现存网络教育课程资源多数局限于知识讲解、作业分析等方面,极少涉及志愿填报、职业规划等方面,难以给予学生一些实质性的建议,帮助他们更早的对自己有清晰定位和长远目标。此外网络课程资源对于学校的师资力量覆盖程度较低,导致学校高质量教师水平没有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实现价值最大化、扩大学校高质量教师资源的受众群体,难以实现城镇教师资源对乡村学校学生的延伸,以此推进城镇优质教师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

(4)据问卷数据分析,发现网络教育课程资源虽不断充足,但在部分乡村中小学校区普及度仍然较低。疫情期间虽然各乡村学校积极探索线上教育平台,但开学后仍致力于线下教学,没有积极将网络课程资源穿插进日常授课中,对于学生利用线上教育资源进行查漏补缺缺乏引导,同时对于线上教学的探索和利用进度缓慢,探求新型教育模式。

(四)“互联网+”教育课程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路径

(1)以MOOC为例的翻转课堂 引入乡村学校课堂

“互联网 + ”背景下 MOOC具有在线免费、学习地域和时间不受限制的特点,MOOC通过终端设备和因特网使受众可以访问优质学习资源,公平共享优秀师资,并且通过自我学习和线上授课实现了翻转课堂的运用,也避免了学习资源的重复建设。不论在城市或者乡村,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展开自主学习。此外乡村中小学教师也可以通过学习教师教育网络课程资源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学习优质教师资源的授课方式,有利于乡村教师的素质提升。因此城乡教师应加强在线下课程中对MOOC类网络课程资源平台的引用,将优质网络课程资源贯穿课堂,形成线下学习的有效补充。推动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和共享、进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和共享、进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

(2)穿插现有网络教育平台 丰富学生课余活动

据统计,当前大部分城镇中小学校积极将各类网络教育资源引进课堂,让学生放学后借助手机、电脑等产品登录线上APP软件平台,譬如晓黑板、易加口语APP等,进行课外阅读打卡、口语锻炼、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的课余练习形式丰富,增强了课余知识温习的趣味性,同时平台自动生成完成情况、掌握程度,很大程度上缓解教师和学生压力,乡村地区中小学校应积极搭建桥梁,参与城镇教育资源共享,将各类线上APP教育平台引入到学生生活中加以利用,让学生自主打卡练习,在丰富学生课余学习形式的基础上,缓解乡村教师教学压力,促进互联网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3)充分利用师范类院校教师 丰富网络教育课程资源

师范类院校作为中小学教师培养的摇篮,在建设网络教育课程资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师范类院校在远程教育、继续教育、教师教育等方面具有相对成熟的软硬件设施。因此在开发了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平台的基础上,政府可以协调号召各师范类院校,充分发挥自身教师教育资源优势,以此推进教师教育网络课程资源多元化,在保证网络教育课程资源质量和水平的基础上,既为师范类院校的学生提供提升自身专业化的机会,又充分利用师范类院校的教师资源。此外还可以主动联合兄弟院校实现教师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更好地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形成教师教育的整体发展。

(4)拓宽网络教育课程领域 立足长远人生规划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考虑到当前中小学生教育需求的转变和社会发展的早熟,应丰富互联网教育课程资源的内容,在现存互联网教育课程资源平台中增设志愿填报、专业选择、未来职业规划等内容,让专业教师或师范类、综合类院校学生给予中小学生自身经验和社会发展现状的剖析。为中小学生及早了解兴趣领域、提前制定未来规划、了解专业方向提供渠道。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线下学习课程内容,线上查漏补缺,同时在未来感兴趣的行业、专业选择上有一定方向。在帮助他们丰富知识面的同时,也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并给予他们一些实质性的建议,更早的对自己有清晰定位和长远目标。

整体上来讲,我国东部地区基础教育资源相对富足,中部地区基础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西部地区则是我国基础教育建设最为落后的地区,无论是从基础教育资源的占有,基础教育资源质量以及入学比例都与中西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当前互联网发展迅速,借助互联网促进整体教育转型势不可挡。现有网络教育资源数量庞大、APP种类繁多,针对性、便捷度很高,凭借当前“互联网+”教育发展趋势,将其引入城乡学校课堂中丰富教学形式,实现城镇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提升乡村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各城镇学校之间应在政府的推动和号召下积极搭建桥梁,实现网络教育资源共享,让互联网教育课程资源落地生根,以此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参考文献】

[1]谭六三.走综合中学办学之路 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城乡结合部中学办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06(05):33-36.

[2]郑帅.大学生志愿服务双向契合创新机制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0):118-119.

[3]赵星雁.“停课不停学”给农村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4):249-250.

[4]田洁.“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与需求[J].教育信息技术,2020(09):48-51.

[5]李满昌.探求新型教研模式 促城乡教育均衡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2009(12):29-30.

[6]刘淑萍.如何基于远程开放教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J].中国成人教育,2019(01):94-96.

[7]王宁邦.“互联网+”教师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基于网络课程资源视角[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20,39(03):69-77.

[8]李铭. 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N]. 宜春日报,2019-12-0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