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在临床课教学中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7
/ 1

创业教育在临床课教学中的渗透

马世杰

黑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摘要:在我国开设创业教育已是势在必行。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使学生成为开创性人才,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是现阶段职业技术教育所要着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创业教育课堂教学渗透

就业是民生之本,择业是迎接挑战,创业是图谋发展。目前我国的大中专毕业生都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危机,毕业生人数不断上涨,但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却是十分有限的,而且有的学生对就业岗位挑剔,因而就业就更困难了。为此,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使学生成为开创性人才,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所要研究的一个大课题。

一、开设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已有13亿人口,其中大部分是农民,由于劳动力剩余,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给城市的一部分人带来了就业危机。另一方面,我国每年毕业生人数都在不断上升,但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却不到毕业生人数的1/4,大部分毕业生面临着极其严重的就业危机。而且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对就业岗位左挑右选,总想找一个工作好、专业又对口的岗位,很少有人去闯去拼去自己打天下,使毕业几年的学生由于局限于计划经济就业的束缚,而在家待业。因而,使很多中专学生厌学、辍学,认为学而无用,长此下去,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不仅对学生本身不利,而且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校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的现状,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创业教育,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已是势在必行。这样才能使创业、就业顺利进行,才能使学校的建设良性发展。

二、以课堂为主渠道,渗透创业教育

为了发挥创业教育的真正作用,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创业教育的渗透。

1、结合课程内容渗透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就业是每一个中专毕业生的最大愿望,选择一个与自己所学相关的职业,是学生的奋斗目标。但实际情况却往往相反,很多中专毕业生毕业几年都未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就业岗位,与自己专业不符的职业又不愿去干,因而,有一部分人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在课堂教学中要逐步向学生渗透就业—择业—创业的关系,让学生首先有创业意识。学生毕业后先就业,就业是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抢先就业,待有了一定的工作经历后,再去择业,在择业过程中就有可能选出适合个人施展才华的创业机遇。创业是走上社会迈出了发展的一步。比如卫生保健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临床课时,总觉得不如其他专业的学生学的有用,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前途。这时,鼓励他们自己创办一个小型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不要把目标定的太高,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切实为社区居民解决所需要的卫生保健服务,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同样也是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经常鼓励学生充满自信,有了自信心才能自己去创业,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就业岗位。

2、结合教学实习渗透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创业心理,塑造学生形成创造思维的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创业技巧,帮助学生把创业理论应用到创业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在教学实习中有意安排一些内容,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如进行某一个社区的卫生服务需求调查,进行某一类人群的健康状况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制定出相应的处理方案或计划。或者让学生进行模拟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创业的喜悦和艰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学生就业、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实习中,让学生注重专业课的实践性,注重动手性,为以后的创业打下知识和技能基础。

3、运用成功者事例渗透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在进行临床课教学中,经常举一些创业成功者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创业信心,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我校的许多毕业生,毕业后没有固守家园,等待分配,而是纷纷到大中城市打工,在打工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积累创业的经验,经过几年的努力,有的自己开了药店,有的开了个体诊所,有的开了美容院等许多事例。这些事例震撼了学生的灵魂,激发了学生的勇气,让学生坚定信念,增强信心,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创业精神,为进一步走向社会去创业奠定了精神基础。

三、加强创业教育与职业指导的渗透功能,增强学生新的职业意识和就业观

通过在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和职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帮助学生转变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新观念,使学生懂得面对社会要以“我能做什么,社会需要我做什么”作为择业思考的出发点。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熟悉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群,关心这些职业群的发展情况和人才需求情况,指导学生注意收集有关就业发展动态及有关人才招聘信息。引导学生走出去,放眼世界,开阔视野,分阶段制订自己的人生目标,分阶段努力实现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有关礼仪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要学做事,先学做人等知识和思想观念。在教学中把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择业观、创业观等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把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造能力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转变观念,正确对待就业与创业,为更好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