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进餐——幼儿园进餐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8
/ 3

快乐进餐——幼儿园进餐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杨倩

东莞市大朗南洋幼儿园 523000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有了更深的理解,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我们有必要对长期以来的认识观念不断更新。对健康标准的理解是更新观念的关键,现代“健康”已不仅仅是传统上认为的身体强壮、发育正常、无缺陷,还包括心理健康,它涉及认知、情绪、情感、个性、人际交往等多方面。推而知之,在幼儿园中要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就必须做好包括身体保育和心理保育两大方面的工作,即不仅要照顾幼儿身体发育,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还要对幼儿的心理加以保护,不断增进幼儿的心理能力。因此进餐问题已不能仅从身体健康考虑,必须从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在幼儿园开展快乐的进餐的活动,就是结合《纲要》和《规程》精神,我们尝试在伙食基本没有太大调整的前提下,我们探索将奖励孩子的方式基础上给孩子更自主的选择空间,比如让孩子选择不同的主题餐厅、选择进餐同伴进行围餐,自主添饭夹菜;或者是不同的餐具、自选的餐后活动,不同形状的饭团等;不仅这样,我们还增设分餐员帮助分餐,餐后幼儿自己洗碗、自己清洁桌面,养成餐后擦嘴、刷牙等好的卫生习惯等,从而促进幼儿多方面的成长,真正实施“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达到了让孩子快乐进餐、自主进餐、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效果。


关键词

快乐进餐、自我服务


一、研究背景

2012我国年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5年为规范、优化与提升幼儿园保教工作质量,广东省教育厅出台了《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试行)》在贯彻实施《指引》的过程中应遵循的理念和原则之一就有:“幼儿园应重视不同类型活动的教育价值,支持幼儿在生活活动中提高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在全面贯彻落实《指南》、《纲要》精神的今天,通过科学优化一日生活活动环节,合理安排幼儿生活活动,让教育自然地融入生活之中,是每个幼教工作者的应尽职责和工作准则。

二、创造条件,让进餐实现自由、自主、创新、愉悦的游戏化精神。

进餐是幼儿园保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如何使幼儿吃饱吃好,它直接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幼儿健康的关键问题。《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各方面的需要,让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首先要创造条件帮助幼儿实现自我服务、为集体服务、自主管理的环境,最终实现自由、自主、创新、愉悦的游戏化精神促使幼儿真正的在幼儿园快乐自主的进餐,愉快的参与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让真正的健康伴随幼儿的成长。

(一)协商能让孩子共同认同的游戏化规则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不再是规定的制定者,提倡教师和幼儿平等交往,教师平等的对待和尊重幼儿,即是幼儿的权力和成长需要,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榜样和教育。之前班上老师奖励孩子大多数都是小红花或者语言针对性奖励。但现在我们发现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比起老师一味的奖励更有效。如:“为什么吃饭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你希望得到什么奖励?吃完饭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为什么?”教师要尊重幼儿,不要以为孩子不懂,什么事都和他们解释分析,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这样,才能认同。比如:我们和孩子们讨论孩子们喜欢什么样的餐具,为什么园长妈妈要选择这样的餐具,小朋友喜欢的餐具有什么问题。但如果我们喜欢,我们可以用来奖励表现好的孩子用这些餐具。怎样才是表现好的呢?可以换位多听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与老师达成共识,让孩子感觉自己是被尊重的。这样共赢的奖励规则才是有效的,才是孩子愿意去遵守的。为此我们和孩子一起,制定了餐前户外活动回来后要又快又好做好喝水、上厕所、洗手液洗手、换衣服这件事才能得到奖励。同时也讨论出餐后五部曲:1.搬椅子 2.擦桌子 3.洗碗 4.刷牙 5.擦嘴巴。自主完成这五部曲后,根据自己选择的餐厅进行相应的游戏活动。

(二)餐厅的设置:改变就餐环境,让就餐变成游戏。

主题餐厅:

日常生活中各种主题餐厅深受年轻人追捧,我们也常说:用餐是在享受用餐环境。为了让孩子们喜欢用餐,我们和孩子讨论出利用班级区角分布、以及区角环境设置了各种主题餐厅,并配上她们喜欢的名字:比如美术区中,孩子们用自己的作品装饰餐厅,并命名“彩虹餐厅”。棋艺区变成了“诸葛亮餐厅”,科学区变成了“银河餐厅”,桌面玩具区变成了“魔法餐厅”等。

还有的班设置了“中餐厅”、“西餐厅”、“小吃店”、“日式餐厅”等等,不仅仅是环境相应改变,餐具和就餐方式我们也一并做了调整,中餐厅用筷子,西餐厅用叉和勺,小吃店可以带上手套摇饭团,日式餐厅自己做饭团,甚至印度餐厅孩子们可以带上手套抓饭吃,不仅了解了各国就餐礼仪还特别好玩。

小班级我们设置动物餐厅,或者让孩子自己命名自己的组,熊猫餐厅、超人餐厅等等,表现好的还有棒棒餐厅等等。

快乐餐车:

设立6节《快乐列车》餐厅,每张桌子就是一节车厢,每节能坐6人。餐动车有商务座、一等座、二等座,商务座最高级,不同的餐车有不同的服务;享受豪华餐厅(班级比较漂亮的区域,或有台布的餐桌、比较漂亮特别的餐具等)和享受豪华午餐(奖励和保育老师一起用模型印饭,让孩子享受自己的劳动)等等。

(三)餐厅餐具的配置:适合年龄,求同存异。

基于小班孩子的能力,餐具我们采用勺子,大班幼儿则是采用筷子,中班则是勺子到筷子的过度。除了平时用的不锈钢碗,我们还会选用漂亮的碟子和餐具对孩子进行奖励。另外还会根据不同的就餐形式选择我们开始让她们学习使用筷子吃饭,但因为餐厅改成了围餐,所以除每位幼儿一副碗筷外,每一桌要配一个盛饭盆和2-3个小的菜碟装菜,2-3个公用勺给孩子添菜。另外为了保持台面干净,最好再放置一两个装骨头的骨碟。条件允许的话每一个餐厅有可以有不同的餐具来吸引孩子,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在不同的主题餐厅中进餐。选择餐具时还因考虑大小、美观、保温、清洗、消毒等情况,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

(四)主题餐厅的选择:自主选择,自我调剂。

老师和孩子们提前约定好优先选择主题餐厅的顺序,比如根据餐前盥洗时的质量与速度,或者前一天进餐中表现好的幼儿等等。其它孩子可以根据自己喜好、也可结伴进入自己喜欢的主题餐厅,根据座位数量,如座位已满,只能自我调剂。进餐再也没有固定的座位与安排,给孩子充分自主选择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带着愉悦的心情进餐,甚至有的孩子提前一天已经开始期待。这个首先给了孩子们一个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

(五)自我能力的提升:服务自己,服务他人。

《纲要》 “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培养幼儿的自律”。进餐活动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规化的进餐以生活经验情景小游戏展开活动,让幼儿真正处在一个自己需要、兴趣、潜能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世界里,使幼儿的生命更有活力、更有力的生长。培养了幼儿自主管理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排队取餐、自己抹桌子、扫地等。另外因为规则使幼儿自己制定的,所以她们更容易接受,比如餐后四部曲,直观的提醒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明白自己餐后都要做些什么,很好的解决了原先出现的:“这是谁的凳子”“谁的桌面没清理干净”“谁的地面有饭粒”管理员和老师常常要不断的找到小主人回来清理。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不是依靠管理去完成。

(六)创设能提醒孩子的会说话环境。

班级良好的环境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为了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幼儿参与环境的重要性。幼儿动手操作完成,自己设计自己的人物形象名牌、生动有趣的自画像是一大亮点,让孩子每天忍不住拿上自己专属名牌,开心的用餐。餐前孩子正确洗手方法、值日生安排表都让孩子能清楚的自我管理。取餐时的等候线、吃完后餐具摆放到固定位置、清洁用品固定摆放在哪里、用完放哪里都是给到孩子最好的环境提示。餐后五部曲孩子也用绘画的方式,展现出来提醒自己。让环境不仅起到美化作用,更体现了教育的功能。

(七)制定能充分吸引孩子的奖励内容。

不一样的就餐环境和餐具,可以作为对孩子的奖励;自主选择餐后活动,比如看书、下棋、玩简单的桌面搭建等让孩子自己选择,或小组选择,这也是奖励内容,愿意和和谁用餐的权利也可以作为奖励;成为管理员为大家服务的机会也是奖励,比如管理员拖地、送餐具去厨房,餐后散步的路线都可以把权力给到孩子作为奖励。甚至是让孩子自己动手做饭膜、摇一摇、盖一盖,都可以作为正面奖励。有了这些正面激励,孩子们对每一次进餐都充满了期待,进餐的心情开心了,饭也比以前吃得多一点了,每天拖在后面半天吃不完的小朋友也少了,更开心的是师幼关系和谐多了。

三、快乐进餐活动的特点与价值

(一)教师教育观的转变。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既教育。”而纵观我园以往的一日生活各环节,教师大多都是要求整齐划一的、高控的,对待孩子的“违规”行为时,常常以维持秩序为主要目的,使用的语言是强制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简单的,用的时间往往也是最少的,从而导致了“教师不断要求、幼儿不断犯错、幼儿被动等待的问题。孩子没有被尊重、被认可,没有自由自主、没有选择的权利。现在我们通过学习,转变思路与观念,将孩子放在了主体,充分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学习者,给予孩子思考、发表意见、选择的权利,同时也给于孩子自我服务、帮助他人的权利。幼儿们有了明显的变化,不再胆怯,凡事都要去尝试。

(二)生活活动形式的转变。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小孩子喜欢游戏,但更喜欢游戏的成功。这是因为游戏的成功一方面给幼儿带来愉悦,另一方面还可以得到父母、教师、同伴的赞许。"以往的生活活动存在关注少,即教师对生活活动不重视;包办多,即教师为了赶时间包办代替教育;高控制,即组织活动要求控制室幼儿。“餐厅”体现的不仅是环境的改变,更主要的是给了孩子自由、自主的空间,通过获得优先选择这么个游戏规则,不仅促进幼儿餐前洗手换衣等环节的完成,更促使进餐活动成为孩子们每天期待的活动。

(三)幼儿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纲要》 “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培养幼儿的自律”。快乐进餐活动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让幼儿真正处在一个自己需要、兴趣、潜能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世界里,使幼儿的生命更有活力、更有力的生长。培养了幼儿自主管理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自己洗碗、自己抹桌子、自己扫地等。另外因为规则使幼儿自己制定的,所以她们更容易接受,比如餐后四部曲,直观的提醒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明白餐后都要做些什么,很好的解决了原先出现的:“这是谁的凳子”“谁的桌面没清理干净”“谁的地面有饭粒”管理员和老师常常要不断的找到小主人回来清理。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不是依靠管理去完成。

(四)幼儿互帮互助美德形成。在快乐进餐活动里,不仅有分餐员、还有餐前播报员、值日生等,孩子们不仅服务自己,还服务他人。由于餐桌是长方形,饭菜在桌子中间,桌子两头的孩子够不着,那怎么办呢?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坐在中间的小伙伴会主动帮助他们夹菜,还会小声的询问:“这个需要吗?我来帮你吧!”“味道不错哦,你可以先尝一尝”“谢谢你!”等等,分餐员在忙碌的过程中,同餐厅的小伙伴也会主动帮助分饭在他的碗里。看到这一幕幕,相信我们内心是非常欣慰的,家长说:“感谢主题餐厅,感谢老师,培养出绅士的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我们每个孩子都学会了互助,也学会了感恩。



[主要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发布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发布

3、《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美)朱莉.布拉德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幼儿园一日生活实施指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