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8
/ 2

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探究

张浩

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 223215


摘要:早在2014年的全国大纲卷中就已出现传统文化知识的专题考查,从2015年到2019年的全国高考命题中,该项传统文化知识考查已形成常态。这无疑体现出高考命题改革的精神内核:通过素材选择和精心设题,自觉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突出立德树人导向。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江南塞北,魂系华夏,传统文化的传承迫在眉睫,也需要更广泛的途径来进行有效传播。本文主要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现阶段,虽然新课程教学理念已经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体系中,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过程还是会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缺少拓展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积累越来越少。老师在课堂上只给学生讲解基础理论知识,并未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语文纸质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在新形势下开展高中语文课堂活动中,老师仔细研读新课程标准,明确语文教学中要发挥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和课外传统文化知识的育人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增强语文知识积累,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策略

一、传统文化的概况

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中包含丰富的民族文字、典籍、民间艺术以及学术思想等,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文化思想,对育人有着极强的作用。因为通过探究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可以体会到古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了解我国的历史传承之悠久。再加上,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实现,人们受到世界多元化思想冲击,所以人们要具备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才能在适应社会生活,贡献自己一份力量推动社会进步。

二、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提升学生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

如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学生每天通过移动设备接收各种的文化信息,里面也包含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如果学生自身文化知识不足,有可能会受到其他国家文化影响,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高中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想和意识正是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所以在高中语文老师要多给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去真正认识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内涵,使其能够自觉抵制外界不良文化,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念。

(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时,老师要发挥本学科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将传统文化与语文知识结合起来,构建多元化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受语文教育中的美学,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经过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内涵,感受到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元素,从而产生深入探究传统文化的意识,为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三)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综合发展

现阶段,收录到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都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这些传统文化包含习俗、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等,这些传统文化具有思想性、哲理性等特征,对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教育具有深远影响。并且,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促进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价值观念,进一步推进学生成为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三、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一)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够深

目前,还是有部分高中语文老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就是利用教材中的古诗词、文言文等知识,这样的教授的传统文化知识太片面,容易让学生忽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另外,由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十分深奥,有的高中语文老师对着这方面的教学经济不足,导致讲解的传统文化知识太过于零散,让学生没有全面认识传统文化知识,这样不利于传统文化知识的延续。

(二)传统文化教学深度不够

现阶段,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知识认识,在课堂上着重讲解教材知识,然后让学生去背诵,整个教学过程中未对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拓展。另外,大量的背诵让学生只能完成老师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不能去自主深入探究传统文化知识,导致自身未能构建完整的传统文化知识体系,这种传统文化教学方式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四、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的有效路径

(一)深度挖掘教材传统文化教学素材

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广,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学作品更符合高中生的心理需求,能够让高中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思想价值观,促进其全方位综合发展。所以,在高中语文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深度研究教材知识,挖掘出教材中丰富传统文化等诸多元素知识,将其渗透到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去发现传统文化知识,去感受传统文化知识的精髓,从而对探究学习语文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科学合理运用生活中的传统节日

众所周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学生对这些传统节日都十分了解。再加上教材中也有很多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文学作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传统节日内容,拓展生活中各种传统节日,让学生全面认识我国传统节日。将语文教材内容与生活实例相结合,能够降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难度,让学生对探究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更感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意识,从而完成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任务。

(三)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渗透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老师开展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就是让学生去了解传统文化,去感受传统文化蕴涵的思想,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实践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契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深层次学习语文知识,去发现里面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四)借助文章写作背景渗透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材中一些蕴含传统文化的文章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的内容不同,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从而无法深入了解文章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和思想。所以,高中语文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文章体裁等类型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借助文章写作背景和社会背景为学生讲述语文知识,让学生去发现语文知识的内涵,体会其中的传统文化知识,逐渐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高中语文课堂活动时,要落实好教育改革工作。在实践教学中老师要明确传统文化对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引用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创设传统文化教学情境、借助文章写作背景等方式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增强语文知识积累,也能收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增强学生自身的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让学生跟更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形势,实现高中语文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燕明.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与传承[J].文学教育(上),2020,(11):74-75.

[2] 范英豪.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法[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298.

[3] 陈志琴.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作用及渗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