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能力目标下的小学数学思维型课堂浅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3
/ 2

运算能力目标下的小学数学思维型课堂浅议

雷慧丽

河南省 驻马店实验小学 463000


摘要: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对如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运算和思维能力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运算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课程教育带来了新的方向,也就是核心素养。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包含了数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运算能力与推理能力等,其中运算能力指的就是由运算技能和逻辑思维所组成的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目标,既要着眼于基本的运算内容,也要以其作为载体,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推动其长远的发展。
一、数学思维型课堂概述
数学作为基础性课程中的重要组成,对于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等多方面均有重要意义。从学习目标较读来看,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教育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能力,而并非常说的解决实际问题,应用于日常生活这些内容。基础的数学能力就是诸如类比、迁移、抽象、概括等素养,只有形成基本的数学能力,才能够源源不断地自主获取新知,丰富自身数学知识结构。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相关教学中,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概念,打成这一目标需要使学生完整经历猜想假设、推理验证、实践操作、表达论述等过程。这些环节和过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综合性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是由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既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也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尽可能地以生活情境来呈现数学概念,二者兼顾才能够确保教学符合学生的需求,达到完全吸收和消化的目标。
二、思维型课堂的主要因素
1、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即认知矛盾,认知冲突的营造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大脑中的原有认知经验得到刺激,从而表现为外在反应,这是下意识的,因为学生主体认为其所面对的内容与自己所知道的相悖,也因此,产生了想要解决矛盾的想法,这种想法便是动力。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数学思维特征来看,数学思维的形成离不开具体的概念知识,只有经历推理、分析和概括等逻辑思维过程,才能够逐步揭示出对数学对象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认知矛盾与数学思维融为一体便是数学思维型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这需要教师从实际学情出发,来以认知冲突为支架,引导学生去探寻未知与已知之间的联系,在突破一个又一个障碍的过程中实现提高和成长。
2、自主建构
数学课堂应该强调学生的自主建构,即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吸收新知,而并非被动地接受。首先,教师应该使学生在策略上具备主动性,以行动纲要带动学习效率和最终效果的提高。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学生的学习始终需要建立在已有人知经验上,也因此,需要配合教师对教学环境中多因素的灵活调配,实现教学目标,达到对学生思维的完善和提高。比如面对数学规律、法则、概念等一系列知识的教学,应当十分注重探索过程的重要性,多通过师生互动、头脑风暴等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并且避免产生倦怠感。
3、应用迁移
应用迁移表现为对已有人知的充分了解和把握,在明确其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能够自主地去建构与之相关的新知,这在数学学习中被称为应用迁移。迁移的有效性与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有着直接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还包含有概括、类比、联想、分类讨论等多个方面,其关键都在于起点上的迁移是否有效,即学生是否明确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师应当善于通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实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培养目标。
三、教学实践分析
以“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画图、比较和分析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一个数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中所蕴涵的数量关系。在问题探究和解决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几何直观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存在,以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生活情境来进行导入,以唤醒学生的认知经验,尽快进入到学习状态当中。如某超市正在进行促销打折活动,毛巾的原价为8元,现价4元,牙膏原价8元,现价6元,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思考哪个商品的促销力度更大,很明显是后者。在学生得出答案后,教师再加入一个商品——洗发水,原价为25元一瓶的洗发水现改为15元一瓶,结合之前的两个商品再次进行对比,看一看哪一个商品的促销力度更大。此时学生中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在争论中教师便可以适机引出“降价幅度是否是由降价金额与原价的比所决定的?”“又该如何表示这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由此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主题。随后,教师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方法来对问题展开探究,激活其思维,与此同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即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便是运用线段图这一工具。依线段图可以得到两个式子,分别是(8-4)÷8×100%=50%和(25-15)÷25×100%=40%。通过依图列式,数量关系很清晰地呈现在了学生面前,而且知道了降价幅度其实就是指现价比原价减少了百分之几,以及降低的价格占原价的百分之几等问题的含义。


综上,思维型课堂兼顾于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习得,尤其是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教师更要在教学实践中关注到学生的实际变化与生成。思维型课堂相比于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更加灵活,也更需要教师综合实际学情与教学理念、内容等多方面,精准把握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和认知水平,实现对其思维的调动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玮.小学数学有效课堂——培养数学思维,发展核心素养[J].考试与评价,2018(12):55.
[2]陈建宝.小学数学课堂基于数学思维培养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8(09):57.
[3]李学艺.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渗透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8(09):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