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生成性课程实施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5
/ 2

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生成性课程实施的策略研究

窦欢

奇台县古城幼儿园 邮编: 831800

摘要:课程游戏化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生成性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确立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生成性课程教育的教学方式。课程游戏化教学是传统教学方式的革新,通过将课内外的时间进行调整,让幼儿掌握学习的主导权,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能力,教师通过让幼儿主动学习教学资料或者观看教学视频的方法,深入剖析教学知识。本文主要从当前课程游戏教育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研究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生成性课程实施的策略。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生成性课程;实施

生成课程有机结合游戏、生活及生活环境,幼儿可以借助生成性课程的推行,主动地学习。生成课程系指老师与幼儿在互动时,基于有意义的知识与经验产生的动态的、不断优化的课程,其目标与过程是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衍生而来的。课程游戏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尤其是幼儿阶段,教师课程游戏的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枯萎发燥的书面作业或者知识点机械重复,教师要结合学龄特征竟可能让丰富课程游戏,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

1、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生成性课程实施的现状

目前,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生成性课程实施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学习效果,由于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生成性课程实施的学习中包含较多的动作要点,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教师教授为主,幼儿自主思考,游戏的时间较少,在课堂中处于接受知识并不能完全理解知识的状态,影响对课程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存在欠缺,现阶段的课程大多数为老师讲解示范,幼儿模仿游戏的传统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提高了幼儿的协调能力和模仿能力,但却使幼儿的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阶段,无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上升空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示范和带领幼儿的学习上,没有更多的时间与幼儿沟通,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纠错,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缺乏合理的教学手段来沟通教学双边的活动信息

2、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生成性课程实施的优势

课程游戏教学是传统教学方式的革新,通过将课内外的时间进行调整,让幼儿掌握学习的主导权,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能力,教师通过让幼儿主动学习教学资料或者观看教学视频的方法,深入剖析教学知识。课程游戏通过让幼儿自由游戏,自主学习理解,分组游戏,在课上与老师交流探讨知识内容,使幼儿在课堂中找到参与感,更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高对课程的兴趣。一方面,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发布教学内容,更直观,更能有效理解课程内容,并且对于无法掌握的部分可以反复观看,反复对比后进行学习,更加细化了知识内容,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掌握到学习要领。另一方面,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生成性课程实施提高了师生的沟通交流的频率,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生成性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在教学课程上对教师进行提问,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生成性课程进行答疑解惑,在课上,更多的时间掌握在自主游戏、小组探讨上,更能深层次理解动作要领,能够帮助幼儿内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3、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的生成性课程的具体实施策略

3.1增强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的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的有效性

从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生成性课程实施的现状中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课程游戏还是课程游戏教学,我们都需要解决怎么游戏和游戏什么的问题。那就是在课程游戏中充分关注文体。课程游戏教学要有效,方向要正确,其中包含了:目标要准确,重点要突出,内容要精巧,方法要得当,幼儿要有所得。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好的课程游戏教学设计一定是建立在教师对生成性课程的有效解读之上。因此只有教师会课程游戏,才能最大程度去挖掘生成性课程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自身的课程游戏化精神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是否能够结合课标,关注生成性课程特征,关注不同生成性课程所呈现出来的风格、结构形式、表达方式和主旨的不同,在教学时,依体而教,有所侧重。比如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语文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一定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课程游戏化时要注重凸显生成性课程特征,这样才能让幼儿在不同文体的课文学习中有鲜明的对比和感悟,才能进行个性化的课程游戏教学,让语言课程游戏教学更有语文味和更具特色,激发幼儿的课程游戏兴趣,提高生成性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教师的课程游戏教学的过程就是教会幼儿课程游戏的过程,教师的教法就是幼儿的学法,教师心中有课程游戏化精神,课程游戏化方向不盲目,课程游戏有技巧,生成性课程质量和课程游戏水平自然会慢慢提高,生成性课程有效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3.2 从周围的人、物、环境出发生成课程

课程游戏教学模式主要以幼儿课前自学为主,如果同时有几门课采用了课程游戏教学模式,幼儿的休息时间就会变少,为了避免该模式成为常规教学后导致的幼儿压力过大,所以在设计教学游戏或课前资料时内容不宜太难、太长,频率不宜太多,一周一次的课程量最为适宜,在保证学习需要的同时,尽可能不增加学习负担。提高学习生成性课程的趣味性,抓住幼儿学习兴趣,课程游戏的设计简明扼要,要有一定的观赏性和趣味性缓解幼儿的学习压力。由于课程游戏教学模式中,高度依赖幼儿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因此应更加注重对幼儿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对幼儿进行监督,给每个幼儿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打分,游戏任务未完成的同学个人分数会比较低,小组其他同学的分数也会相应降低,提高游戏效果,以此来督促幼儿的自觉性,保证幼儿完成教师提前发布的学习任务,更好的把控课程游戏教学的效果

课程游戏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法的一种补充,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法,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显著特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幼儿的需求,将翻转教学和传统教学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充分结合,发挥两个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各自的优势,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在语言课《春天的电话》教学中,引导幼儿感悟小动物形象后,还可以带着幼儿来玩你说我猜的游戏,让幼儿角色扮演一种小动物,在扮演中不能说被介绍动物的名字,其他同学通过他的表演猜是什么动物。或者我们还可以通过你画我猜,将有声思维和无声思维相结合,让幼儿在多样的游戏学习小动物之间的对话。不仅仅是语言课程教学中应用,其他各科课程的联系设计也可以通过的这样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科目,巧设课程游戏,在游戏中实现迁移、运用、巩固的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2010年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学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作为教育改革的主体,首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其次是生成性课程改革创新,注重幼儿个体差异的培养,提倡因材施教,“课程游戏”恰好满足了我国对生成性课程教学改革的期望。在综合国力的提升下,国家领导人对生成性课程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明确指出在生成性课程教学中,需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设计不同的教案及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生成性课程教学中开也渐渐开展了新型课程游戏,为生成性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满足了素质教育对于我国生成性课程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翟雅.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的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15):125-126.

[2]朱一清.让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幼儿的一日生活[J].新课程(综合版),2018(12):33.

[3]严星路.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幼儿园主题情境式建构游戏的实践研究[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8(06):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