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译理论与原作翻译的讨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8
/ 2

笔译理论与原作翻译的讨 论

刘旭

长沙理工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信息时代下加速了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交流,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翻译需求,而文化与科技的进步也极大地促进了翻译工作的开展。与具有即时性特点的口译相比,笔译应用的范围更广,受众数量更多,与之相对应的翻译理论也更丰富,并趋于多样化和系统化。本文以《骆驼祥子》为例分析笔译理论如何与原作翻译相结合,实现原语信息向接受语最近似的对应信息转化,从而有助于在笔译过程中译出好的译文。

关键词:笔译理论;翻译等值;笔译方法


一、引言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 · 奈达认为翻译是指用接受语再现原语信息的最近似的对应信息,首先考虑意义,其次是文体。1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笔译至少有两个参与者: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因此译者成为作者向读者展示作品思想与内容的桥梁。而卡特福德则认为笔译是用一种语言(译语)的等值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原语)的文本材料。2在这个定义中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文本材料”,另一个是“等值”。文本材料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原文不能完全被目的语的相应部分所取代。因此“等值”一词表明,笔译实践中的主要问题是寻找语言的相关部分,笔译核心理论的主要功能是确定笔译对值的性质和条件。翻译处理需追求文本材料和接收语的等值化,使翻译内容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接受度。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使用翻译理论使原文与译文实现内容的等值传递。

二、笔译理论的类型

意译和直译是两种最常见的翻译方式。意译的上下两级是相同的,而他的对等语却不尽相同。罗马修辞学家和笔译理论家西塞罗认为:“在笔译时,我会将自己看做一名演说家而不是评论家。我不认为我能笔译文字,但为了保持整体风格和原文的力量,与直译相比我更愿意选用意译。”3但这只从译文中选择特殊的词语笔译,这也是意译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换而言之就是翻译比例的大小拿捏。正如骆驼祥子4中的姓名抉择,在人物名称上,金译文就把“祥子”直译成了“Happy Boy”,而施译本和葛译本都音译成了“xiangzi”,在此认为直译的“Happy Boy”更为准确和恰当因为“祥子”这一名字包含了其父母起名时对自己孩子的美好祝愿,而音译为“Xiangzi”会使人名中的文化信息体现不出来,对于英美读者来说理解困难。

一般来说,优秀的译文具有目的语的意义,即译文的价值取决于语言本身的形式关系和语境关系;但是,目标文本或目标文本的某些部分也可能具有以下指定的值:转移在笔译中找到的范畴属于在语法信息中,原语的位置被目的语的语法成分所取代。如英语中姓氏的迁移,以印度尼西亚语为例。印度尼西亚语有九个代词,而英语只有七个。虽然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意义转移”是可能的,但这种“笔译”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转移”与“笔译”:转移是指原意向目的语的转换,而笔译是指原意被目的语所替代。总而言之,如果不可能在译文的上下文中设置译文的上下文元素,那么就不可能笔译或者缺乏背景好处。可分为两类:语言的不可解释性和文化的不相称性。在上文提到的骆驼祥子中第二次出现“拉晚儿”,施译本仍然使用“night-shift”,而葛译本避免重复,直接翻译成“work at night”,简单明了。因此两个译本都运用了直译的方法说明含义,让西方读者能更加理解其意义。

三、笔译理论的应用

笔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笔译理论的发展和背景学科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之后把两种语言(原语言和目标语言)放在讨论的中心,这表明在任何情况下,笔译都离不开双语转换。没有语言,笔译就不复存在;没有语言,就谈不上笔译,笔译是一棵没有根的树,没有水源的水,卡特福德的笔译理论也有助于笔译教学和提高笔译水平。笔译理论的发展和笔译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不同语言之间的等价关系是语言和语言学的主要问题。”5用一个字符替换另一个字符;在大多数词汇中,同义词并不完全相同,在笔译中,相同的符号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在语言的笔译中,我们不仅仅是在处理符号,同样,我们需要知道整个讨论的意义。在骆驼祥子原文中“这些人,生命最鲜壮的时期已经卖掉,现在再把窝窝头变成的血汗滴在马路上。”中,“卖掉”一词深深地体现老舍对车夫的同情之心,而施译本直接将其译为“sold”,简单明了。如果换做机译则失去了它直击心灵的高度。

诗性法则是不移植的,诗性信息依赖于许多诗性规律,它在许多符号之间并不完全相同,是理论的逻辑延伸。而这种诗性法则所被运用到的领域是十分普遍的,他们擅长将文本的更深层情感展现出来,例如,原文“因为拉一趟便是一趟,不屑于三五个铜子的穷凑了”中,三五个铜子表明零座价格低,是一种比喻,葛译本用 penny-ante business 表示小金额交易,这既不拘泥于原文的用词逐字翻译,又能避免和原文相差太大,这个用词十分准确。原文“英国兵,法国兵,所说的万寿山,雍和宫,“八大胡同”,他们都晓得。他们自己有一套外国话,不传授给别人。”中,“八大胡同”指代老北京前门外大栅栏一带街巷的妓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红灯区”。在翻译过程中,用 the Eight Alleys red-light district 表示,把“八大胡同”和“红灯区”都翻译出来,避免用 the Eight Alleys给读者造成阅读障碍,造成与原文意思不相同的误区。

笔译这条重要的道路是一个转变的过程,其间混合着学术性质相关的所有挑战。所以,因为研究过程往往很难实现长时间的交流,选择研究的机会是好的,选择未来的机会是根本的、无限的,一方面,译者观察的方向取决于人的方向,另一方面,研究者依赖于学术素养。研究者基于学术边界,转变和强大,探索中国文学体系,探索中国现代文学,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这些学科长期以来一直是主要的助手,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探索,但这不是学术观察,而是阅读、思考。


参考文献:

  1. 闫月贺.浅析奈达功能对等理论[J].北方文学,2019(21):251-252.

  2. 李静怡,孙春玲.浅析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英译汉中的应用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5):160-162.

  3. 翻译理论研究展望[J]. 刘宓庆.中国翻译.1996(06)

  4. 他山之石——评《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J]. 穆雷.  外语教学. 2002(03)

  5. 骆驼祥子[M]. 人民文学出版社 , 老舍著, 1978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