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3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慕小计

河南省焦作市 45495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探究,教学的方式与内容改革的不断创新,特别是小学数学看待学生的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思维方式的学习,对学生往后的数学以及其他的科目都能有一个主动积极学习的作用,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科目,老师在小学教育数学中重视学生逻辑的造就,对孩子今后的思维能力以及生活有着极大的好处

关键词:学生;数学;思维逻辑能力;能力培养

  1. 注重目标理想的重要性

没有理想目标就没有动力,数学的教育也是大同小异。教师在教授前,必须要对每一堂课的形式,准确的明确本堂课程的目标,并带动学生把头脑与集中力运用于本堂课程目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本堂课程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并教导孩子正确的使用学习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自传思考能力还能激发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们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才能让枯燥乏味的课堂涉笔生趣。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提升了,学习知识的能力才能更一步提升[1]

  1. 注重“差”学生的正确领导

在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喜欢好学生,因此教学也都偏向于那些好学生。无论是问答,表扬等都是好学生,从而冷落了差学生,导致差学生对学习自主思考的积极性不断降低,从而失去的学习的热爱。学生是正在发展的人,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不能给学生过早的下定论,不能因为他是差学生就不再理会,应给予每个学会鼓励与表扬。因此教师对待学生应当因材施教,发现差学生的其他擅长的地方对症下药,才能使差学生不断热爱学习[2]。鼓励每个学生自主思考,善于观察,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全面发展,必须将自主思考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贯彻到个人,全面的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是一位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师应当了解学生是个自立的人,每个学生情况都不一样,学习成绩不好是很正常的情况。首先教师应当全方面的贯彻每个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次面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实施不同的针对方案,从而避免课堂有学生跟不上产生厌学的情况。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教师根据不同情况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作业难度的不同避免了差学生敷衍作业的行为,教师可以告知学生作业并不是重点,而是思考每一道题的过程,这样一来可以达到自主思考培养的目的。


  1.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教师在备课中,应当注重发现教材中所包含感情成分[3]。在备好重点知识的前提下还要备好感情成分,互动性。然而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是注重知识的传导,忽略了课堂上的互动以及感情的重要性。这样的课堂会在学生学习知识时得不偿失,从而失去了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教师要做的是运用数学本身的乐趣,去激发学生对学数学的热爱,让学生能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本质的热爱,把那些无趣的符号,公式等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关联,让他们了解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让学生从本质上热爱上数学。其次结合课堂的内容,引入一些关于数学的课外知识,或是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而激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热爱。

  1. 改善课上互动提问的方式

数学学科是一门注重自主思考的课程,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自主思考的逻辑思维能力[4]。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需要在教师提出问题后才能产生,教师在提问后应当给学会留下自主思考的时间,大多教师会在提问后就立刻说出答案,导致学生没有时间自主思考,教师还需自主的引导学生的积极性,从题目中引导学生思考并使学生产生问题,从而使学生愿意积极的参加到课堂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的能力。经常变通提问一些常错易错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答易错的问题,从而使常错易错的问题变成易解的问题。对于每个学生来说,自主思考的能力远比知识成绩要重要的多,尤其是数学这门特殊的学科,自主思考能力、逻辑性更强,涉及到数学学科的问题,只有让学生养成一个自主思考的学习习惯才能使数学这个学科简单有趣。小学数学的学习问题比较简单,基本不会存在困难问题,但伴随着对数学学科的深入的了解,对于数学的知识点难度的不断提高,数学所产生的的问题也会变得不再简单,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也不断加强,随着学习数学问题的不断困难,学生会越发吃力,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当厌学的心理一旦产生,教师的教育工作也会变的困难重重,有了自主思考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在面对数学这门学科时才能符合逻辑的正确思考,只有自主的思考能力突出才能不被各种的难题打倒。只有从学生的根本上热爱上数学才能数学这么学科不再枯燥无味。所以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点时需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制作不同阶段的问题,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热爱上数学都能在课堂上积极地思考。总而言之,为了能减少学生对数学科目未来的困难问题,教师应当提前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往后的学习发展,重新为每个学生进行以后教学的计划,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引入整个课堂的全部过程。

  1. 小学教师在教学中遇到自主思考以及逻辑思维等问题

尽管教师逐步认识到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也能实行计划贯彻行动,但是还是由于教师工作的不统一,以及教师的心理差异会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方面明显不足[5]

(一)教师本身对自主思维能力认识的不足,教学方式的不统一。

学生的学习应当是在教师的领导与开导下进行。学生所具备的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思考能力应当是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渗透给学生,教师的教学方式会直接影响到未来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其自主思考的能力,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热爱程度。

(二)没能贯彻到每个学生。

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现在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具备自主思考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提下,教师必须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坚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教师应当准备的方案也应当不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知识点。能将自己擅长的东西转变成学习的能力,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全方面的发展,从而从学生的骨子里热爱学习,热爱思考。

总结: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育中,数学教师应当因材施教,注重孩子的多向发展,提高孩子的自主思考的习惯,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自主思考自立的空间,这对孩子往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提高,从基础上提高孩子对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开发孩子的自主思考,积极学习的精神,使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可以在课堂上得到充足的展示,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明春.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0(24):104-105.

[2]潘广芹.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06):83.

[3]陈晓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亚太教育,2016(16):18.

[4]吴球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学周刊,2012(2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