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发展的困境及改革

/ 2

校本课程发展的困境及改革

高文蓉 刁贝西 顾慧仙 罗文月 何楚辰

云南工商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

引言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国家课程计划、提高课程选择性和适应性的重要举措。但目前我国实施教学效果并未达到预想的程度。要改变当前校本课程实施的困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让所有的学校都“动起来”;其次.让所有的教师“站起来”;最后让学校的教师、学生、家长、校长、校外教育课程专家和社会学科专家系统以及发展社区成员等等各方面的工作人员可以彼此“沟通联系起来”。作为学校和教师,我们要认清校本课程的作用并充分发挥作用,实现课程多元化,发现和了解学生不同的个性,进而对症下药,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做好准备。

校本课程的内涵: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行开发和管理的课程。“校本”根据它的字面的含义,可以推测出它是一种基于我们学校、为了提高学校,同时发展也是在学校学生进行的。换言之,校本课程是学校内师生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进行的课程发展。校本课程的方案开发可以分为几个环节:情景分析、方案确定、组织实施、评价改进。

根据企业实际生活得观察,我们会发现,由于受传统文化观念影响,无论是学校、教师发展还是一个学生都普遍的缺乏社会心理准备意识、缺乏科学探究、实践、创新的能力以及缺乏根据实,同时缺乏依据实际问题需要通过自主整合、开发新教育教学资源的新的思想政治意识。

教师需要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强化运用技能的能力。如何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技术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前提。

对于校本课程的理论进行研究、经验总结等推广工作人员没有得到广泛开展,导致幼儿教师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

受传统教育观根深蒂固的影响,课程开发与实施缺乏教育系统的支持。

校本课程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意义

校本课程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提高学生进行日常的行为规范。校本培训课程主要是通过学校和教师在国家和一个地方进行课程的基础上,再加工企业创造出更符合要求学生的特点的课程,多采用的是开展教学活动等方法来调动我们学生的学习工作积极性,让学生寓学于乐,快乐的学习。在活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等。同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实施校本培训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会在不经意间很好的提升同学们的团队通过合作学习能力和良性的竞争环境意识。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小组研究和合作完成内容,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强大,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其次,通过表彰课程中的优秀学生,开展健康竞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健康竞争意识。

校本课程设计符合素质进行教育的内涵重点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与普通课程相比,校本课程的一大特点在于实践性,它往往需要学生去实践、去创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校本课程发展的现状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很明显,有必要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并实现课程管理三个层次的国家,地方和学校,并加强对当地的课程的适应性,学校和学生。

对于教育课程资源管理制度变革,再次强调了“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社会不同民族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信息管理”。

根据课程管理改革的要求,加强课程管理对国家、地方和学校的权威性,”学校在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择适合学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指导和监督课程的实施和发展,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推进校本课程改革的措施:

(一)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改革理念

教育管理机构进行不断发展革新教育教学理念,为校本课程提供精神支柱以及动力支持;

拓展校本课程内容领域,深化校本课程理念,提升校本课程能力,推动学习主体不断发展进步。

引导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创设,确保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改革教学方法,使之符合当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而提高校本课程的效率。

创新能力评价方式,依据学生的实际工作情况,建立一个健全促进学生进行发展的评价方式,构建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实践中,加大校本教材的管理和指导

1、教材的编制要体现学习性

(1)学生学起来轻松

(2)学生愿意主动去学习

(3)学生会学习

2、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学生的生活性和活动性.提纲指出: “教科书的内容不仅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要反映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这启发了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编写应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来源。

3、校本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要体现科学性纲要中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培养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学习探索科学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提高教师通过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小学阶段校本教材的编写应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注重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运用故事、漫画、儿歌等流行形式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论

总体国家而言,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学校进行教育的发展之间相辅相成。它是《课程指导纲要》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它是实施国家课程计划,提高课程选择性和适应性的重要举措。它的意义在于校本课程能够进行培养提高学生提供良好的品行习惯。校本课程的实施可以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好胜能力。校本课程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陈先富.以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104—105.

[2]王建平.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9(12):14—15

[3]吴紫星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2020年第27期

[4]郑金洲.《走向校本》.《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6期11 14页

[5]郑东辉.《如何理解校本课程的地位与价值? 》.《中国教育报》2008年6月13日

[6]徐玉珍《是校本的课程开发,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J].课程.教材.教法,2005.

[7]石淑婷《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8]伟冬余《编写促进儿童发展的校本课程教材》 扬州大学文学院 中图分类号:66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2-01 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