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改模式下个别化教学的认知与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4
/ 2

对课改模式下个别化教学的认知与反思

罗娜

四川省攀枝花市二十五中小阳光外国语学校 617000

摘要:个别化教学是当前教育环境下符合时代发展的实际需求,它是教学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适合不同学生的特质和强项,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与成长。面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反思,应当将信息技术与个别化教学相结合,注重合作学习、在教学实施中注重公平性。

关键词:个别化教学;认知;反思


个别化教学是当今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教育必须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实施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获得的个性化的发展。

一、对个别化教学理念的认知

(一)个别化教学的概念

个别化教学是当今教育发展中符合时代需求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个别化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基础之上,为弥补班级授课制在教学上不能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缺陷,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个别化教学的本质在于,教学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基础,根据不同的学生的特质和强项,从而使得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二)个别化教学的理论支持

在个别化教学理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个别化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的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即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仅仅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的对象。

每个学生的个性都不一样,这种个性的千差万别导致学生的个性表现是多方面的。因此,教师不能以统一的标准或者某种僵硬的模式去对待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建构主义理论要求教师帮助这些个性差异的学生实施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即实施个别化教学。

人本主义理论主张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强调研究人的本性和价值、尊严和自由、成就与潜能。其理论提倡教育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有意识、有体验、有情感有需要的个人;研究的重点应放在选择、创造、价值观和自我实现等人类的特性上;研究的内容应该是对任何社会具有现实意义的;在研究中要关心和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对发展每个人的先天的潜能感兴趣。[1]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不能忽视学生的特征而进行教育,这样的教育会导致学生的潜能和价值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达不到预期的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必须充分的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实施个别化的教学。

二、对当前个别化教学的反思

(一)个别化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合作学习

个别化教学是培养学生个性,尊重学生发展特点的教学。因此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当注重合作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实施分组,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性的共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教师也可以通过每个小组的不同观点来完善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或者发展水平来分组,这保证了课堂的灵活性,同时也更加适应到学生的各方面水平,而不是如同能力分组只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个别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环境,培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1. 个别化教学实施中应注重公平性

个别化教学是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不足反思的基础上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不仅是教学形式的外在形式的改革,也是教学内涵与教学价值取向的改革。在个别化教学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人会把个别化教学误解成为一对一的个别教学,但个别化教学是适应个体发展的教学,它强调的不是学生数量的多少,而是对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尊重与满足。[2]因此,这就决定了个别化教学必须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和成长,而针对每一位不同的学生来说,适合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也是最公平的教学。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得到凸显,个别化教学的公平性才能得到实现,这也是教学最基本的出发点。个体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有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它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的不同;量的差异是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3]个体上所表现的出来的个差异性一方面有着先天遗传因素,另一方面也受后天因素的影响。因此,充分尊重和发挥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所有学生的个性成长,应该成为教育追求的基本目标。在当今的教育中,教学要满足个体差异,实现对每个学生更公平的教育。个别化教学应该基于教育公平性的原则,在班级授课制的正常实施的大前提下,兼顾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差异特点,并最终促进其个性发展与成长。

  1. 个别化教学要与当今信息技术相结合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技术化的社会,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个别化教学提供了可能。在现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已经成为教学的一种普遍方式。信息技术不仅成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更总要的是它能够通过学科内容与信息技术两者相结合,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传统的教授方式。各类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同时,多媒体网络教学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也促进了传统课堂模式的变革。在美国新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一些学生晚上在家通过网络观看非盈利机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制作的教学效果良好的视频,并做一些简单的测试题来检测视频学习的效果,找出自己的疑问。学生第二天回到教室做作业或者进行活动学习,遇到问题则可以向老师老师和同学请教。在“翻转课堂”中,信息技术和多动学习为学生创造了个性化的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成为个别化教学中一条有效的途径。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发展,教师和学生需要具有时效性、互动性、高效率的个性化的学习与交流。此外还应注意的是,个性化教学不是让学生孤立的发展,相反它是更加强调师生之间尤其是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广泛性的一种联系。当今信息技术使得这种互动性和广泛性成为可能。因此,信息化技术在个性化教学中的应用,无疑会极大的推动个性化教学向更深的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小平.唐国华.时代的抉择:实施个别化教学. [J].江西教育科研.2005.4

[2]郅庭瑾.马云.个别化教学的公平意蕴及其实现路径. [J]教育发展研究.2013.12

[3]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 [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