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故鼎新,为学生终身发展与幸福奠基——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9
/ 2

革故鼎新,为学生终身发展与幸福奠基——学习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 体会

郑孝东

湖北省 鹤峰县八峰民族学校

一声春雷,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也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如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似春雨,滋润师生心灵,广大教育工作者,感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改革的决心。总体方案,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关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学习总体方案,并反观社会现实和教育现状,不禁也生出一些可能不太成熟的感慨和想法。
一、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各级党委和政府是关键。
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特别是作为基层的学校和老师,更是只能唯指挥棒马首是瞻。如果各级党委和政府不转变观念,不改变评价体制机制,不深入落实“三不得一严禁”,那么,总体方案所构想的5至10年的愿景即使再美好,也只能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其实近二三十年来,我国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高技术人才,也为国家的改革开放与各行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优秀的劳动者。正所谓物极必反,现在的智力教育和应试教育,正朝着过于严酷的深渊越陷越深,甚至有些地方在极端化的道路上狂奔,严重摧残了广大师生的心理健康与快乐。在条件稍微好点的城镇,小学生进补习班、学奥数已经是寻常现象,初中生则几乎没有兴趣爱好,连小学时为了全面发展报的兴趣班也砍掉了,学习成了压倒一切的任务,挤占了除去睡觉的大部分时间,终极目标就是为了考上重点高中,打赢所谓的人生第一战。君不见有多少孩子在深夜还在强打精神奋笔疾书;君不见在某些学校的中高考誓师大会会场上近乎传销一样的歇斯底里;君不见网络上大部分男生做不了一个引体向上的新闻屡见不鲜;君不见在某个春和景明的周末的球场上闪转腾挪的多是成年人……作为一名在基层、在一线工作20余年的普通教师,对此,我深有感触。三年是一个轮回,又是一年中考际,每当九年级上学期的时候,我们都要尽量结束新课,结束新课的目的,就是为了九年级下学期的复习备考。晨曦微露或夜幕时分,看着学生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声嘶力竭地背诵知识点,既让人感奋,却又让人不由生出一丝悲哀,总觉得如此近乎疯狂地压榨学生,有一些不人道。一个学期地反复记诵、抄写、练习与考试,教他们应试方法、答题技巧、作文套路,只是为了应考,学生在机械地重复中渐渐麻木,失去活力与热情,可能唯一还能刺激他们的只有分数,只有分数让他们显出一些热情与光彩。其实,如果可以,多想让他们还可以有一些时间多读一些好书好文章,能搞一些集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活动,一次演讲一次辩论一次……可是,我们能有什么办法,为了实现主管部门的考核目标,应试的不二法门怎可以丟弃,只能继续在这条路上沦陷。当然,这并不是说智育就不重要,美国普通平民区的快乐教育也是误国误民的,疫情期间美国人大量的反智行为,让我们也见识到不注重智育的严重后果。只是不能走火入魔,严重到摧残师生身心健康、违背人性的地步。
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多措并举。
首先要转变观念与评价机制体制,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这是对第一个观点的重申,在此不再赘述。
其次,加强对非应试科目,既当前薄弱学科的投入,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强化对薄弱学科统筹推进。以目前情况来看,我州各县最主要的薄弱学科大概就是: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劳动教育等,主要属于美育及劳动教育范筹,但是美育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却不言而喻,非同一般。美育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艺术爱好,增强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能熏陶感情,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得学生更有灵性和个性。劳动教育,则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更能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当前,为了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各学校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微机室等硬件设施的建设都比较完备,严重缺乏的是专业的音乐、美术、信息等师资力量,师资结构性缺编严重,特别是农村学校。以我校为例,已建好的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微机室,整洁美观,设施齐全,然而却没有一名专业的音乐、美术和信息技术教师,只能由其他教师兼任。看着孩子们陷入题海挣扎,失去活力,为他们悲哀又为他们可怜。所以,需要党委政府加大投入,统筹推进,才能真正实现这一目标。
另外,在劳动教育方面,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非凡意义。古语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现在很多学生和年轻人不会做饭,洗衣,连最基本的卫生打扫,都懒于去做。点外卖,玩手机,喝奶茶,看院线电影,这种新的小资情调,在年轻人中甚为流行。甚至还有一些年轻人,即便是已成家立业,也经常到父母家蹭饭,饭来张口,不收拾碗筷,不打扫卫生。既缺乏起码的劳动技能,又缺乏起码的劳动品质,既不会劳动,又不愿劳动,正是当代许多年轻人的真实写照。我想,这不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所想要的结果。其次,学校要承担起劳动教育的重任,向学生传授劳动技能,加强劳动思想教育与考核,培养劳动品质,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最终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融入血液,内化成一种精神与素养。十几年前,我校有一块劳动基地,是一块大约50亩的茶园,每当春天来临,春茶萌生,我校全体师生便分布在茶园中采茶。在劳动中,学生既学会了劳动技能,体验了劳动乐趣,还能够有一些经济收入,这笔钱可以作为各班班费支出。现在回想起来,仍然难忘而快乐。遗憾的是,因为一些原因,这块茶园已被放弃荒废多年。最后,教育主管门,应该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学校科学、规范、合理地进行劳动实践教育,免除学校教师的后顾之忧,保障学生在校内或校外,有合适的时间、场所参加劳动实践,学习劳动技能,培养劳动品质。


三、我们的基础教育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幸福,并为各级各类学校输送人才,不只是为了升普通高中。
我们的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各种各样,各种层次,各行各业的人才。社会的高度发展,使得每一个人都有机会选择自己喜爱并力能胜任的行业。他有可能做医生,军人,警察,消防员;也可能做科学家、律师、公务员,教师;还有可能做技术工人、演员、舞蹈工作者、运动员……总之,我们无法定义每个人的人生,也无法定义,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成功的。
既然如此,我们的教育培养的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智育的发展并极端化,在时间、精力和精神上拼命的压迫、压榨学生,这并不美好。让每一个学生在教育生涯中,能够真正享受到快乐与幸福,并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这才是真正的富有情怀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