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网络互联网+项目分析

/ 2

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网络互联网 +项目分析

王子雯 赵薇 朱一 李熠鑫 李函颖 李竹玲 钱春旭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课题设计论证

1.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在选题意义方面,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形式的不断变革。学生在大学互联网创新创业课堂内和课堂外上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学生成为课堂内和课堂外的主体并不仅仅依赖于自主学习。更多的是师生之间乃至学校、家长与社会之间和学生进行有效而必要的互动。所以从这一方面来看,针对大学互联网创新创业的网络营销项目分析培养机制的研究是一个更新的、能够有效注重学生在互联网创新创业课堂内和课堂外上主体地位的教育方式。

而在研究价值方面,在笔者看来,要想有效地对大学互联网创新创业网络营销项目分析培养融入大学教育,那么就必须首先要发挥各学校学生的主体性,而要想发挥各学校学生的主体性,则先要激活他们的主体性。作为各地将大学互联网创新创业网络营销项目分析培养融入到专业教育之中的一个基本理念,育人为本所提出的根本要求是要将构建学生正确的世界,人生和价值观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同时,要让学生的发展和良好成长作为各地学校的生命根本和生存核心。学校层面也一定要认识到将大学互联网创新创业网络营销项目分析培养融入到专业教育之中的关键性之所在,要能够做到:一切为了所有学生,所有都是为了一切学生。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大学学校,才是能够有效激活各学校学生主体性的学校。此时,三方均应该有效的发挥它们的主体性,推动它们对于互联网创新创业知识的认识,在学生进行互联网创新创业知识的学习当中有效的激励学生,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不间断的刺激。只有这样,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够得到提高,同时,各地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才能够达到。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特色与创新之处

研究目标:在实践中探寻一种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在互联网+项目分析培养机制下的培养与大学互联网创新创业教学结合起来,运用来自三方的不用的力量,不断调整大学互联网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形成反馈闭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自觉推动学生吸收互联网创新创业知识和本质。大学互联网创新创业教学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创新创业知识的独特性和强大功能,根据学生的价值取向进行优化,追求科学素养的准确性和深度。只有全面深入地把握互联网创新创业知识的根基,才能在分析网络营销项目分析培养思想的基础上来培养学生的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

研究内容:学生在网络项目分析培养机制下的培养与大学互联网创新创业教学的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学生在网络营销项目分析培养机制下的培养与大学互联网创新创业教学策略研究的重要意义。

学生在网络营销项目分析培养机制下的培养与大学互联网创新创业教学深度融合的方法、技巧以及促进学生在网络营销项目分析培养机制下的培养与大学互联网创新创业教学深度融合的措施。

研究假设:在大学生的基本互联网创新创业知识得到掌握的基础上开展对大学互联网创新创业网络项目分析培养与实践的研究。

特色与创新之处:将传统的大学互联网创新创业教学和学习现状以及互联网创新创业要求提升背景下的大学互联网创新创业课堂内和课堂外教学互动有效性策略探究情况进行对比与结合式的分析,从而有效地给出大学课堂内和课堂外教学如何开展互动有效性方法探究实践的路径。

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首先在当地大学互联网创新创业课堂内和课堂外教学互动当中实地调查收集资料,然后再通过结合实地调查结果以及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有效分析。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2)实地考察法;(3)经验总结法。

技术路线:文献资源搜索+现实调查访问+团队整合与分析。

实施步骤:初期:展开与相关的资料收集和学术研究,并写成计划和总结报告。对部分大学互联网创新创业课堂内和课堂外教学互动的学习情况,包括平时上课,日常作业,考试等进行实地考察,大约需要两周时间。

中期:在结合初期调查成果的内容上撰写分析和调查报告。然后准备开始撰写详细的课题论文,该过程大约需要一周半时间。

后期:检查和修改中期所撰写的分析与调查报告以及课题论文,然后再针对现实情况提出和增加一部分相应的应对方式到课题论文中,最后将论文送检。

4.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思路

重点:大学网络营销项目分析所包含的内容。

难点:如何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得到网络营销项目分析的培养。

解决思路:探究大学互联网创新创业互联网+项目分析内容→发掘大学生所需要的互联网创新创业网络项目分析的知识内容→探究如何培养学生有效吸收大学互联网创新创业网络项目分析内容。

5.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

汪大本."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业的SWOT分析[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7

张亭亭.“互联网+”思维下大学生微营销创业的研究[J].《中国商论》,2018:45-46.

郑金华,何玉婷,庄苒.关于高职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运作的调查分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4-16.

代雷.“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231-232.

葛平.“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的SWOT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128-129.

田华.互联网+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7:394.

马铭铭.“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分析[J].中国市场,2018

王建国,王权,单喜双,陈小江,黄梁军.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 135-137.

栾洪波.分析新常态“互联网+”融入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 [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96-197,共2页.

牛莲芳,杨坚,何霞.“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模式分析[J].中国市场,2016

张文莉.新时代大学生移动互联网创业SWOT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1-12.

盛创,程俊俊.“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路径浅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25-27.

李湘棱.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网络创业路径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112.

武文韬.“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分析[J].创新科技,2016:51-54.

潘金坛,童向亚,王单坤.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自助洗车创业项目可行性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8:173-175.

马铭铭.“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分析[J].中国市场,2018:130-131.

王建国,王权,单喜双,陈小江,黄梁军.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