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聋哑孩子语文学习的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6
/ 2

激发聋哑孩子语文学习的兴趣

黄麟

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 433400

 [摘要]面对聋哑学生,我们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他们真心的爱,让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第一名聋哑生都对语文感兴趣。

  [关键词]聋哑;语文;兴趣;激发

  对于因听力损失而心理失衡的聋哑儿童,由于身体的缺陷,本身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语言的障碍成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鸿沟,要逾越这条鸿沟使之能努力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是当务之急,下面笔者就怎样激发聋哑生语文学习兴趣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了解聋哑生心理

  作为一名教师,首要任务就是了解你的学生,特别是聋哑生,我们更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帮他们走出心理阴影。聋哑生往往存在以下几种不健康心理:

  1.自卑心理。这主要是生理缺陷带来的心理问题,表现为社会恐惧,陌生环境反应敏感,心理紧张不安,不敢与他人沟通。存在认知和考试恐惧。

  2.仇视心理。这主要是相对正常人而言,这个问题多数反应为品行障碍,看问题片面,绝对,具有较强的攻击心理和破坏心理。尤其是对正常人世界存在着极端仇视心理。

  3.社会适应性缺乏。这个问题主要是多数聋哑学生不能和正常儿童一样去幼儿园、学前班、少年宫等接受先期教育,缺少社会接触。表现为:做事缺乏自信心,不敢面对陌生人;更多表现为学校适应性不良、学校恐怖、缺少学习兴趣和团队精神。

  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后,我们就要想办法消除他们的心理阴影,帮他们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学生有兴趣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二、激发聋哑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首先,用“爱”去激发。爱是一种最伟大的感情,它的力量是巨大的,而这力量的体现就是他能创造人、塑造人、造就人。聋生由于语言障碍,往往凭借视觉来观察事物,他们对老师的言谈举止,以至神态表情都极为敏感,而且容易产生错觉和误解,如果老师对他们简单粗暴动辄训斥,经常以冷漠的眼光注视他们,那就会使他们萌生比日常学生更为强烈的逆反心理,造成师生间的不易消除的情感隔阂。所以我们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从生活中的细微小事人手关心他们。比如:学生的衣服破了,帮他们缝补,学生病了,带他们去医院,端水送药,细心照料,使他们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感受舒畅,对你就没有顾虑,身心不受任何的压抑。就能建立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样一种充满爱心的团队里,学生没有理由不想学。

  其次,用和谐的师生关系去激发。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时,人的各种感觉都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会更丰富,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同时,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减少人的心理疾患,减轻人的心理负担。这就说明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课堂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人的健康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敏感的聋哑学生来说也是如此。那么怎样才能算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呢?首先,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聋哑学生虽然有着一定的缺陷,但在人格上与教师应该是完全平等的。因此教师的爱就不应是一种使人惴惴不安,甚至有损人格的施舍、恩赐或怜悯,它既是神圣的,同时又是质朴自然、平易近人的。其次,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当是融洽,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最后,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在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就像朋友,就像学习伙伴,共同讨论、交流、探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再次,在“合作”中激发。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聋哑学生的个体差异大,学习需求各不相同,但他们富有朝气和进取精神,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间的互助精神、合作意识,让他们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最后,在生活中激发。由于聋童的特殊性,如果上课时只给他们空洞的说教、抽象的理论,容易让聋童产生厌恶感,畏惧感,对他们来说一点用处也没有。因此,我在教知识的同时,特别注重对他们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如在教认识水果的时候。不但让学生认识“苹果”的形状、颜色、味道,还让学生亲手操作,即:老师画出苹果的外形,让学生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然后我在将其作品进行展示,对好的进行表扬,差的进行鼓励。每到此时,学生们就会激情涌动,笑眯眯的欣赏自己的杰作。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如:下雨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观察下雨时的情景,让他们比一比雨天和晴天有哪些不同?学生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找到不同之处,有的说:“雨天天上没有太阳。”有的说:“雨天天气比晴天暗。”等等。虽然是简单的问题,还是达到了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了学生自然知识。

  总之,特殊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科学,探讨聋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特教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把聋生育成社会有用之才,使他们将来能立足社会,自食其力,是国家检验我们教育成败的标准。因此,我们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潜心研究聋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力求让每位聋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