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3
/ 2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索

李生梅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李家山中学 811607

摘要: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上承百家思想,下接民俗风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树立产生极其有利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及提高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化渗透;教学策略


1 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价值
首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和思想文化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传统文化成为社会和教育关注的焦点,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能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学习的深度,利于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其次,高中生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如今信息化的社会中,电子设备和网络的普及,让高中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在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中,蕴含很多积极的人生观念,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最后,语文学科富有人文情怀,在其中融入传统文化,能拓宽学习的知识视野,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学习更有成效。
2 提高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2.1 营造良好氛围,引入学生兴趣

针对学生缺乏传统文化了解兴趣和学习氛围的问题,教师应着力营造良好氛围以激发学生了解兴趣。一方面,高中语文教师本身应具有较好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应以身为范为学生呈现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带来的正面影响,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于人生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真正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积极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与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相关的教室陈设、墙面标语和黑板报等教育影响促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教师也可将多媒体背景下的视频、音频等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提高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例如,面对高中语文教材中学生需要学习的诸多诗词歌赋这一经千年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教师可通过创设优秀传统文化环境,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并使学生获得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比如,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或社会热点为学生编写每日诗词书写活动。教师要求学生每天用硬笔书法或毛笔书法的形式学习并记录一首诗词。在立春或春分时节,教师可搜集关于描写春天的诗词给学生书写写;在国庆节期间,教师可搜集关于爱国热情的诗词给学生书写;又比如,在过年期间,教师可搜集关于春节诗词点学生书写。这样的做法不仅增加学生的诗词知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书写技能,同时也促进学生在良好的习惯和氛围中感知诗词文化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2 开展系列活动,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高中时期想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传统文化渗透,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为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中语文学科是对高中学生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最重要的学科之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可以为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良好的平台。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营造一种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要在日常的语文课程教学中,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对学生进行智育和德育。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和手段大力宣传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例如,可以组织高中生开展一些文化活动,使其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其次,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内外为学生提供传统文化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去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学习了《离骚》这篇课文后,可以要求学生去了解文中提到的植物和饰品的特征,并探究其在本篇文章中具体指代的是什么,然后通过相互交流让学生分享探究成果。其次,高中语文教师还应当发挥好学校图书馆的作用,在午休或者课间时间让学生去图书馆借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学作品。这样,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2.3 玩转课堂,在生活中实现传统文化渗透

玩转课堂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此种方式也被叫做“颠倒课堂”,意为颠覆原本的课堂。课堂不再是开展教学的唯一方式,师生还可以利用课下时间进行知识讲解。因而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宝贵时间进行教学后,也可以指导学生们通过对课下时间的应用, 对知识进行巩固学习。比如教师在开展《论语》的讲解时,就可以先让学生们了解《论语》四则的原文和译文,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与孔子及其徒弟相关的小故事,在搜集后通过小故事来熟练地朗读和背诵

《论语》。在课堂讲解中教师还要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 所存在的问题,并需要通过点拨学生来解决学生的学 习问题。之后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在对知识内容进行感 知时,对比自学《论语》的原文和译文,联系生活实际 并剖析出其中的重点语句。这样学生就能够在知识学 习中,体会到课程中的文化思想,从而能够在学生学 习能力的增强中,提高其语文素养。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整合生活实际,优化多媒体教学,建立学生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 出,应该在教学中建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并指出文化 自信是更加深厚宽广的自信。因而教师可以在传统文 化基础下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有机地整合起传统文化 和现实生活,带领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对传统文化进 行体验,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的树立。

3 结束语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体系的重要板块之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文化使命。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的语言文字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语文作为对语言训练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素养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最直观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学是传统文化积累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参考文献:

[1]廖石燕.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途径探究[J].名师在线,2020(29):49-50.

[2]王海勤.试析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有效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7):19.

[3]魏小丽.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研究[J].高考,2020(3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