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生入门 导出精彩——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导入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30
/ 2

引生入门 导出精彩 ——浅 谈小学语文课堂 的导入艺术

王琳菲

河南省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东校区 河南洛阳 471023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新课的导入则是这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该堂课能否上成一堂好课。而好的导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环节就好比一台戏的序幕,如果设计安排得有艺术性,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牵引整个教学过程,收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兴趣

导入是教师在进入新课题时,运用建立问题情境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一种教学行为。理想的导入是教师学识、经验、智慧、创造的结晶,“一波三折才动万波涌”、“未成曲调先有情”是课堂教学导入的最高境界。

一、导入的作用

1.引起注意,使学生快速进入状态

学生从下课的游戏进入到课堂学习会有一个时间差,如果教师精心设计导入,给学生较强、较新颖的刺激,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起来,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准备。

2.激发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如果教师的导入是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方式,就会有效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3.沟通情感,为课堂教学创设情境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导语来教学,就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

二、常用导入类型

1.旧知导入法

旧知导入法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并结合所授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

例如:在讲授《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我就使用了谈话导入:同学们有没有在冬天见过雪呀?你是在哪里看到的?雪是怎样的?下雪时大地一片白茫茫的,就好像一张很大很大的什么呢?从而引出雪地就像一张大画纸地答案。进而联系到一群小动物在雪地上用自己的脚印画了一幅幅美丽的画。

2.设疑导入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根据学生爱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造矛盾,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起注意。利用巧妙设问造成悬念,让学生处于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一位老师在教《黄山奇石》一课时,先板书课题,然后提问:“读了课题,可以看出课文将向我们介绍黄山的什么?”学生回答:“黄山的石头。”师:“是一般的石头吗?”生:“是奇怪的石头,和一般石头不一样。”师:“说得好,通过读课题,我们知道了这篇看图学文就是专门向我们介绍黄山各种各样奇妙有趣的岩石的,那么黄山到底有哪些奇石,奇在哪里呢?”这儿老师抓住课题,通过引导学生审师,明确了学习重点,从而自然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3.情境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如果能借助实物、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录音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歌曲、图片等媒介,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就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讲授《比尾巴》这篇课文时,本人向学生展示了一则动画片,并伴有生动的导入:“动物王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赛,国王给老师发了一张请柬:说是要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们去做裁判,你们愿不愿意去呀?那同学们看屏幕上小动物们晃来晃去的到底比什么呢?哦!原来它们在比尾巴。”这样一来就能将学生引入到课本的角色中去,引发学习兴趣。结果那堂课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融洽,每个孩子都把自己看作了小动物们的朋友,很高兴地投入到课文描写的比赛中去。

4.谜语故事导入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是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且几乎每个孩子自一出生就听过身边的人讲故事,生动有趣的故事往往能够一下子就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例如,《太阳》一课也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导入。而猜谜语则更具有挑战性,孩子们都希望自己是最聪明最棒的那个小孩子,能够最先猜出答案。在争当第一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自然随之调动起来。例如,《乌鸦喝水》一课在导入时就可以利用这个方法。

5.简介导入

对于那些社会背景距离较远,寓意含蓄,学生不易理解的课文,课前可采用简介的方法,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加深理解。例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可以先简介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革命者及进步人士处处受到迫害的情况,使学生对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有所了解,对于文中李大钊同志为什么要烧掉文件、为什么不肯先离开背景等问题,学生就会有思想准备,稍加引导就能理解。

6.直接导入

也称开门见山导入,就是直接说明要学习的目标和要求,说明新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程序。这种导入使学生一开始就清晰地了解学习任务和要求。

当然,导入的方法还远不止这些。设计导入时,值得注意的问题是:

(1)导入要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

(2)导入要有趣味性。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表现出主动积极和自觉,学习时轻松愉快,学习效率自然会高。

(3)导入要有启发性,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

(4)导入新课的时间不宜过长。导入只是课堂的一个开头,它的作用是为教学打开思路,不能喧宾夺主。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每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教师要钻研教材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设计好的课堂开端,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的火花。

参考文献:

崔瑞.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小学语文[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