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实验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实施现状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1
/ 2


枣庄市实验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实施现状与 研究

王继雪 王灿

枣庄市实验学校 山东枣庄 277800


摘要: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的一种体育活动。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的重要补充,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任务的重要途径,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愉悦身心1。课外体育活动是在全面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的基本要求,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增强学生体质,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是为了更好的体现良好的校风,校纪和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带动校园文化的建设,本研究以枣庄市实验学校为研究对象,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实施现状的研究。

1.研究目的

全面贯彻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的基本要求,满足身体活动的需要,促进身体发育,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体质,确保课外体育活动和阳光体育一小时的顺利开展。通过课外体育活动激发兴趣,缓解学习压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丰富课余生活,使学生逐步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学生学生团结向上、遵规守纪的良好校园风气,养成勤奋认真、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展示良好的校风、校貌和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2。为体育改革与课外体育工作提供实践参考,形成可以被借鉴的课外体育活动案例和模式,带动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国家输入体育骨干和运动人才提供保障3

2.研究方法

2.1 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通过查阅网络与书籍,梳理了全国各地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并借鉴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良好的学校进行参观调查,了解研究问题与现象,确定研究内容与方向。通过文献研究法研究得出,我国各地各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形式非常丰富(球类、操类、武术类、绳类、瑜伽类等等),各有特色,各具千秋,都能积极落实国家政策文件要求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2.2 调查法

本研究设计调查问卷有两种: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问卷是通过前期的预调查和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本研究需要向有关专家和参与校领导及体育专业教师征询意见进行设计,目的是了解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遇到的困难以及需求4。同时征求学生在体育锻炼的建议,从而更有针对性指导学生的体育锻炼。

2.3 行动研究法

研究以实践者和研究者双重身份开展行动研究,本着“健康第一”“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结合本校阳光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学同行,阳光体育活动与阳光大课间并存,阳光体育活动与校本特色相融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制定研究方案,主要从两部分进行设计:阳光大课间校本课程。通过对课外体育实践分析,再研究调整,重复实践,积累经验,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记录。

3.结果与分析

3.1基本概念界定

本研究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的,以锻炼身体、愉悦身心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它是相对于体育课而言的,是体育课的补充、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和教育的手段,担负着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的任务5

课外体育活动也是具有教育意义的学校体育活动,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活动内容与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可选择性强。课外体育活动最主要的组织形式有课间活动、课外活动、体育俱乐部、学校运动会、运动训练、班级体育联赛。从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自我选择喜欢的方式和自己喜爱的手段从事体育活动,从而感受到自我的存在、发展和价值,有的放矢地设定自己的锻炼目标,有针对性的锻炼,更好的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树立终身体育意识6

3.2更新体育观念,提高学生认识。

我校高度重视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以及《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教体艺2007)14号》,将阳光活动建设落实到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中,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查性的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奖惩制度和考评细则等,确保阳光体育运动在学校全面开展。

3.3健全阳光体制,保障活动落实。

学校采取有力措施推动阳光体育活动顺利开展,采取组织保障、人力保障、物质保障等方面全面支持课外体育活动方案的实施。组建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体系,一把手校长全面调控,各处室协同全力配合。

3.4活动丰富多彩,措施扎实有效。

3.4.1 阳光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学同行。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有关规定,开足、开齐体育课,通过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积极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同时,制定体育评价标准,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和《学生素质报告单》,记录学生成长,使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以上,掌握至少2项体育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使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7

3.4.2 阳光体育活动与阳光大课间并存。

学校将大课间活动纳入了课程教学计划,列入了班级课程表与学校作息时间表,并制订了相关岗位的工作职责与管理制度,确保了大课间活动的正常开展。目前特色大课间主要分为小学部的眼保健操、七彩阳光、自编韵律操和班级特色项目(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诸多活动),初中部的眼保健操、绳操、跑操和中考对接项目(立定跳远、跳绳、趣味篮球、素质练习等),使得校园在大课间活动时精彩无限。

3.4.3 阳光体育活动与校本特色相融。

学校利用每周三、周五下午开展全校“善知”校本课程(文化领域、科技领域、艺体领域),目前我校开设的体育校本课程有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武术、田径、排球、国际象棋、围棋等,有专职体育教师和特长教师进行辅导,每学期学校举行一次校本活动展演,为学生的才艺展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4.4 阳光体育活动与评价机制统一。

为了激励师生参与阳光运动的热情,我校对各班开展活动的情况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建立了课外体育活动督查制度,对体育活动进行定时测试,对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班级、学生、教师予以表彰,带动师生的参与热情。

3.5整合学校课程,开设“善知”校本课程方案。

依据国家体育总局和体育政策的指导思想,学校以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为依据,结合各个阶段学生特点,以及我校的运动场地设施、学生人数、体育器材来组织安排学生的健身活动。所以学生除了阳光大课间(即:小学部的眼保健操、七彩阳光、自编韵律操和班级特色项目,初中部的眼保健操、绳操、跑操和中考对接项目)和体育课以外,根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结合当地情况和我校办学特色、办学要求,对课程进行了整合,开设了符合我校特色的“善知”校本课程。

4.结论与建议

这篇文章研究了枣庄市实验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以来的现状,分析了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保障和意义,阐述了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具体方案。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加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展示了良好的校风校貌,而且为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参考,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研究和实践创新,形成可以被借鉴的课外体育活动案例和模式,带动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国家输入体育骨干和运动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意义[P].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2017,4-18.

[2]王豪爽.河南省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8,06-01.

[3]石松.河北省民办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的分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01-01.

[4]罗艳.研究阳光体育活动和日常体育教学的区别和联系[D].贵州省赫章县双坪乡回水小学,2019,05-01.


1郭静.论非教育系统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现状[D].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2017,09-01.

2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意义[P].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2017,4-18.

3陈安然. 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6.

4王豪爽.河南省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8,06-01.

5石松.河北省民办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的分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01-01.

6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心.学生体质健康锻炼手册2007,6.

7罗艳.研究阳光体育活动和日常体育教学的区别和联系[D].贵州省赫章县双坪乡回水小学,2019,05-0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