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在教研活动框架下有效备课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8
/ 2

青年教师在教研活动框架下有效备课策略

谢秀林

浙江省平湖市当湖街道中心幼儿园 314200

【内容摘要】:

青年教师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缺乏足够的专业素养,大多数教师站不稳讲台,达不成教学目标,这是他们的通病,主要原因就是不会备课。如何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幼儿园开展了“洗课四步曲”的校本研修新方法,借助教研组团队的研磨,通过倾听、表达、实践、反思四步骤提升青年教师的备课能力,从而促进教师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洗课、备课能力、校本研修

  1. 青年教师备课存在的问题

青年教师是教育战线上的希望与未来,在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缺乏足够的经验,大多数教师站不稳讲台,达不成教学目标,这归根结底是青年教师缺乏备课的技能,没有掌握好备课的方法。虽说备课有参考用书,但书本和实际教学有一定的距离,即使把教参原本背下来,还是没有多少作用。

(一)教材内容不会分析

青年教师拿到教案后多数人很是迷茫,不知道教材分析的方法,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这节课怎么上呀?比如同样一个语言活动,故事教学和诗歌教学是不同的,但青年教师不会去分析和把握,就知道都是语言教学活动。同时对于不同领域还会混淆,比如语言活动和社会活动上着容易把重点混淆。

(二)教学重点难以把握

所谓重点把握不住,存在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时间的掌控。有些教师上课就像流水线,一边上课一边看手表,走好流程就结束了,时间过于短。有些教师反复讲解一些不重要的内容,拖课老长时间,关键在于对每一个环节运用多少时间都没有把握好,没有侧重点。其次,领域内容的重点。每个领域侧重点不同,教师往往抓不住该领域中所要传授的重点,体现不出该领域的特点。

  1. 提升青年教师备课能力的措施。

对青年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同时掌握备课技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设计了以倾听、表达、实践和反思四个环节的备课过程,促使教师在研修中一步一步掌握其方法和技能。

(一)成长第一步:倾听——提升青年教师解读教材能力

倾听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是学习的前提,青年教师学会倾听,有助于自己及时、全面地了解教材,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在各教研组开展研磨时间不同的情况下,幼儿园采用“跨组”的方法,引导青年教师在参加完自己组内的活动后,到别的教研组聆听洗课过程,这样有利于教师对不同年龄段课程的了解,以便以后开展教学活动。

在教研组的研讨过程中,大家对教材的分析主要是整体的框架,不能每节课都深入细致的研讨。对于新教师来说,有些领域还把握不好,在五个领域的课程中,语言和社会领域很容易混淆起来,很多青年教师误把社会活动上成了语言活动。由此我们进行师徒结对的形式,有针对性的、目的性的帮助每一个青年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指导。以下是中班组一对师徒老师分析教材的过程。

  1. 成长第二步:表达——提升青年教师交流沟通能力

肖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各有两种思想。”在当今开放的社会中,必须培养教师具备与人分享和交流的态度,学会与人分享与人交流,及时地把自己的想法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积极接纳别人的看法,积极地与他人进行心灵的沟通。

教研组的研讨活动是青年教师提出问题,解决自身困惑的最好时机。当活动之中觉得大家的谈话还没有解开自己的疑惑时,就要适时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在教研组集体备课中,青年教师将自己设计的教学活动目标拿出来进行集体研讨,洗清遮掩目标的杂质,以明确目标定向。

  1. 成长第三步:实践——提升青年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我园的小班化教学模式,为每位老师增加了一次 研磨机会。同一教学内容的老师上午上完活动后,大家利用午餐时间,及时把上午两个教学活动的情况进行分享。在听取别人感受的同时,学习他人的优点、改进教学方案。如果这个活动的效果大家都觉得一般,就又利用幼儿午睡的时间再进行研讨,把需要修改的地方写在教案的“修改意见”这一栏。以便第二天上课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开放日活动对青年教师来说非常的重要,教学技能不只是要得到同事认可,家长的认可更加的重要。这也是青年教师一路走来,展现研磨过程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因此青年教师在教研组研讨好教案的同时,由他们担起试讲任务。通过对同事们进行试讲,及时找到自己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比如在教态、教学回应、评价等方面应如何掌握好技巧。同时通过一次次的试教,让她们更好的掌握教学技能,更好更快的在教学这个舞台上尽情展现自己最绚丽的风采。

(四)成长第四步:反思——提升青年教师学习能力

一个教学活动结束并不等于完成任务,撰写教学反思就是一种提高自身业务,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这是研磨的最后一个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求每个青年教师都要认真撰写反思。

通过磨课后反思,让青年教师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从分析课程、制作教具、进行教学这样三个过程走下来,能正确认识到自己在哪个环节还存在不足,需要学习和改进。

三、实施后的收获和今后的努力

通过这几年的校本研修实践,青年教师在各项活动中能够独当一面,独立备课和执教能力明显提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6位青年教师在市级新教师基本功技能比赛中获奖、8位青年教师在教研共同体开展的“青年教师基本功技能”说课评比中获奖。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青年教师在备课能力提升的同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一方面是自身需求度的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还有一方面是团队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青年教师从小班、中班到大班,三年一个轮回在同一个教研组里,整个团队对课程的研磨能力直接影响到青年教师的成长速度。因此提升教研组团队的校本研修能力,也是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孙登祥 《新课程教学要重新“洗课”》 教学与管理[J]

[2]李明高 《 洗课,有效教学的实践策略》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院报[J]

[3]吴传贵 《让洗课成为备教提效的常态》 江苏教育研究[J]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