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进行精神层面的引领和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3
/ 1

对学生进行精神层面的引领和培养

毛锐明

五华县兴华中学,广东 梅州 514400

唐代伟大的文学家韩愈的《师说》开篇就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把“传道”放在首位。这里讲到老师的一个功能就是“传道”。这个“传道”就是采用正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健康、积极、先进的思想教育,使人类能够文明的进步,从而提高社会的素养。

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精神层面的引领呢?首先一个原则是在“顺从天性”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能硬邦邦的简单的说教,更多的是潜移默化。记得在上高中的时候读过《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是个种树达人。他种树的成活率达到100%,长得总是那么茂盛,结的果实特别多,特别好吃,到市场去买,人们争着购买他种的果实。为什么呢?主要是他拥有“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种树方法,执行“顺天致性,不宜逆道”的原则。养树是这样,养人也不过如此。对学生的教育也应“顺从天性”。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

(一)引领“诚实”的教育。大家都熟悉《狼来了》的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个小孩在山上放羊,觉得无聊,便大喊“狼来了,狼来了!”。山下的农民连忙放下农活上山打狼,而小孩却哈哈大笑地说“我是闹着玩的”。大伙很生气的说“你怎么可以撒谎呢?”第二天,这个小孩又这样的喊叫,大伙连忙上山,原来又是这个小孩在骗人。第三天,狼真的来了,无论小孩怎样喊叫,都没有人理他了。结果他的羊全被狼吃掉了。这是一则童话故事,教育儿童从小开始就不能撒谎。如果单纯地告诉孩子不要撒谎,倒不如给孩子讲讲这个故事。然后提一些问题。如:这个放羊的孩子他的羊为什么要被狼吃掉呢?从而引导孩子从小开始就不能撒谎,从中得到诚信的教育。我认为这是遵从孩童喜欢童话的天性的原则,教育的作用会更强。

(二)引领“孝道”的教育。俗话说:“百事孝为先”。从小对学生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从小就要给孩童树立“家国情怀”。讲讲“木兰从军”或“毛义奉檄”的故事,那教育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先说个故事:汉代有个毛义,家里很穷,父亲早逝。他对母亲非常孝顺。南阳人张奉仰慕毛义的名声,特地去拜访。两人在客厅坐着时,朝廷下诏任毛义做安阳县令的檄文正好到达。毛义接旨后奉着檄文脸露喜色。张奉很失望,认为毛义也是一个贪图名利之徒。过了几年,毛母去世,毛义马上辞官,回乡为母亲守孝。以后朝廷几次征召他做官,毛义都一概拒绝。这时张奉才认识到毛义当年奉檄时脸露喜色是为了奉养母亲。这个故事很有意思,毛义为了自己的母亲,达到连官都不做的地步。讲完这个故事,可以问问学生:毛义奉檄时为何脸露喜色?毛义母亲去世后,为什么他还要辞官?原来他都是为了这个“孝道”。从而引导孩子从小就要孝顺自己的父母亲。给父母长辈端茶送水,温暖的问候祝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长大后替父母分担困难,父母老了还要赡养他们等等。这也是遵从孩童喜欢听故事的天性。教育作用也就不能低估。

  1. 引领“恒心”的教育。古语说得好:“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莫过一日暴十日寒”。这是一句对做事能持之以恒很励志的句子。孩童大都喜欢听故事。很多孩子做事都有点虎头蛇尾,只有三分钟热血。针对这个特点,我们可以讲讲《伤仲永》的故事。

古代有个叫方仲永的人,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诗歌方面的才华,人们称他为神童。那些有钱人经常邀请方仲永到自己家感受一下这位神童的才华,也显示自己爱惜人才。每当方仲永离开时都给他点小钱打赏。方仲永的父亲十分爱钱,把方仲永当作一棵摇钱树。当没有人邀请的时候,他就领着方仲永主动登门拜访,以求得别人给的一点小钱。

由于整天跟着父亲东奔西走,方仲永学业荒废了,他的诗歌方面的才华,由于没有进一步的培养,也变得平庸。方仲永长大后,人们从他身上再也看不见一点神童的影子了。

《伤仲永》的故事发人深思。它说明后天的懈怠,即使神童也会变成庸才。教育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否则有再好的条件,再好的理想,最后都会半途而废。这个故事很适合教育孩子,比简单地对孩子说“要坚持,要坚持”的效果强很多。讲这个故事,也是顺应了孩子的天性。因为孩子喜欢听故事。

以上介绍的是我常用的对学生进行精神层面教育的做法和体会。

当然,教育的方法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但我认为用合适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听,并对孩子进行点拨,比一般的说教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