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运动营养学》课程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8
/ 2

基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运动营养学》课程建设研究 陈洁 张卫峰 (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理念,高等院校在开展《运动营养学》课程建设与课程研究的过程中,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要求学生在认真学习《运动营养学》相关课程内容基础之上,积极参与各类体育运动锻炼以及体育专项活动,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体育运动精神。在研究《运动营养学》课程建设具体问题以及相关建设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细致分析《运动营养学》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综合能力发展需要以及具体学习情况,深入挖掘新型的《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方法。

关键词:实践能力;《运动营养学》;课程建设

引言:为了进一步培养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以及学科素养。高等院校教师需要立足于《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具体要求以及相关教学原则,将《运动营养学》具体学科知识融入到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之中,将各类理论教学过程与实践教学过程进行完美融合,帮助学生在学习《运动营养学》具体学科知识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体育运动能力,培养自身良好学习习惯以及体育运动习惯。在教师认真研究《运动营养学》具体教学内容之时,可以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教学根本目标。

一、《运动营养学》课程建设研究过程分析

(一)研究对象

采取抽样调查方式,随机选取学校内部学习《运动营养学》课程学生共计300名,专业涉及运动训练专业、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二)研究问题

1.体育运动员在运动期间与非运动期间的饮食存在何种差别?

2.体育运动员是否应该在运动期间或者是比赛期间保持正常饮食?

3.体育运动员在身体极度缺少维生素B的前提之下,需要补充何种食物?

4.体育运动员在运动期间出现身体抽搐现象,应该及时补充何种营养元素?

5.体育运动员在腿部骨折前提之下,需要如何合理膳食?

6.为了均衡体育运动员日常维生素供给,需要一日补充多少毫克维生素C?

7.营养与营养素之间有何差异?

8.必需氨基酸的自身定义是什么?

9.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是否应该齐全、数量是否应该充足、比例是否应该恰当?

10.膳食中所供给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是否应该保持平衡?

(三)研究方法

将如上十个问题设计成调查问卷,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发放给学校内部共计300名学生。采取抽样调查与调查问卷相互结合的方法,着重研究《运动营养学》课程建设具体过程。

(四)研究结果

笔者将300份调查问卷发放给共计300名本学校学生,总共回收调查问卷295份,回收率为98.3%,大于95%。此次调查问卷结果已具备科学性、准确性特征。未回收调查问卷由于调查问卷自身损毁、严重涂抹、丢失等情况,无法继续被正常回收。

在如上十个问题之中,大部分问题属于体育类专业学生基础知识问答题目,大部分题目均倾向于学科基础知识以及《运动营养学》基础内容。除此之外,其余内容属于自由发挥类题目,要求相关体育专业生结合具体所学知识,灵活解答相关题目,给予适当正确的答案即可。

结合具体调查问卷内容,可以大致分析出本学校内部体育专业学生对《运动营养学》基础知识理解程度较高,所以准确把握《运动营养学》相关基础知识以及基础内容。通过此次调查,可以大致判断出本学校内部共计300名体育类专业学生可以将一部分理论学科知识与实践操作过程进行结合,将所学各类《运动营养学》知识与实际社会问题进行初步融合。

二、《运动营养学》课程建设研究具体方法分析

(一)注重基础知识教学

学生只有在牢固掌握《运动营养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之下,才可以将《运动营养学》诸多学科知识以及具体教学内容融入到实践操作过程之中,才能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层次融合,才能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意识到《运动营养学》课程建设与教学的实际意义,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为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在开展《运动营养学》理论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细致分析《运动营养学》具体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原则,帮助学生理解《运动营养学》以及其他各类体育专业课程的具体内容。教师需要将《运动营养学》基础知识延伸到学生日常实践教学过程之中,教师需要结合《运动营养学》课程大纲标准,将各类学科知识进行层次划分,积极鼓励学生深层次发掘学科知识的本质与内涵,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深层次解读《运动营养学》的具体内容。

(二)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深层次整合

如果教师想要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体育运动能力,则必须将《运动营养学》的具体学科知识与学生实践教学活动进行紧密连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深层次整合,将各类理论知识不断引入到实践教学具体过程之中,利用《运动营养学》理论知识不断升华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日常实践教学活动。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过程之中,不仅可以锻炼自身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运动营养学》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其次,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反复多次为学生强调各类理论基础知识,结合《运动营养学》具体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深层次理解各类学科理论知识以及专业内容。

例如,在学生参与短跑训练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类问题,学生可能会由于自身操作不当而出现身体机能异常问题。教师则可以依据《运动营养学》具体内容,及时解决学生各种操作问题。比如学生在参加短跑训练之时,如果出现小腿肌肉抽搐、肌肉痉挛、浑身乏力、头晕目眩等等情况,那么教师则可以暂停学生短跑训练活动,将学生放置于阴凉处休息片刻,随后及时补充钙、镁等营养素,或者是选择及时饮用生理盐水,合理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类训练问题。

三、结束语

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体育专业学生已经成为诸多高等院校的教学目标之一,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教学理念,高等院校教师在研究《运动营养学》课程建设具体过程之时,需要将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作为根本目标。《运动营养学》基础类知识较为丰富,教师需要合理运用各类教学内容以及学科知识,为学生奠定良好实践操作基础。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可以进一步提升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实际效率。

参考文献:

[1]宋祖军,屈杰,吴亿中,雷鸣枝.探究式教学法在运动营养学教学中实施效果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04):171-172+161.

[2]张海信.健身指导类专业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02):98-99.

[3]武超.运动营养学“学、研、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01):22-26.

[4]柏海平,高前进.运动营养学教学探索与实践[J].当代体育科技,2012,2(34):65-66.

2020年校级科研课题:“双高计划”背景下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运动营养学》课程优化路径研究,课题编号YNKY20200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