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安全教育典型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9
/ 2

校园欺凌安全教育典型案例

邹定星 柯桔红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金海管理区中心学校 435215

摘要: 校园是学生成长和生活的重要家园,校园欺凌也会跟随着不断发生,校园欺凌就是发生在同学之间的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身体或心理上的攻击,让受害者感受到痛苦的行为。我们应重视学生在共同生活中交往、礼仪、规则、安全等的认识与培养,提升学生对共同生活的适应能力。这就意味着要引导学生学习保护自己,懂得安全的重要性

关键词:校园欺凌;安全教育;预防;身心健康

2016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通知表示“近年来,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

校园欺凌问题已经成为了阻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校园问题,不仅仅会伤害未成年人的身体,同时会使得未成年人的心理状况发生扭曲,受到精神的折磨,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问题。所谓的校园欺凌,就是在校园环境中出现了以强凌弱,以多欺少,以大欺小的现象,未成年人往往由于自己不具备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以不正当的行为和语言来对待身边的同学,导致了校园欺凌事件的产生

校园欺凌是在中小学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有时会有孩子向我报告某某同学欺负同伴的事。这部分孩子大多是爱动的孩子,注意力较差,集体活动中常自由散漫,我行我素。这部分孩子大多也是留守儿童,他们没有父母看管,只有爷爷奶奶在身边,有时对于孩子的不正确言行也不加以劝阻或教育,很容易发生校园欺凌。

分析:在班级工作中,学生的安全问题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应重视学生在共同生活中交往、礼仪、规则、安全等的认识与培养,提升学生对共同生活的适应能力。这就意味着要引导学生学习保护自己,懂得安全的重要性。而孩子中间的攻击性行为确实是我们安全工作的一个隐患。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目的在于使他人受到伤害或引起痛楚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吵架、打架或是采用语言攻击,谩骂、诋毁,故意给对方造成心理上的伤害。通过我的一些观察研究,发现这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的:①他喜欢看有打斗情节的动画,也喜欢模仿,所以他一与同伴发生矛盾就用模仿来的动作解决。②或许是他内心受挫折的缘故,可能自己喜欢的玩具得不到,经常打架,被同伴排斥。老师经常批评他。③家庭教育不当占了相当重要的部分。

  面对这些情况我也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首先,当这部分孩子稍有进步时,我给予及时的表扬,特别是出现友爱的行为时给予物质和精神的鼓励,让他们充满自信。其次,通过集体教育,个别教育、榜样示范、共同讨论等方式,让他们懂得在遇到冲突事件时通过谈话等其他途径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采用攻击性行为。教育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再次,联系家长,与家长交流谈心,共同教育,家校一致教育,还和孩子建立了帮困活动。目前这部分孩子表现良好。

无论是由于什么原因所产生的校园欺凌现象都应该从摇篮处将其扼杀,这需要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来为未成年的成长建立起友好和谐的校园环境,为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构建纯净的氛围。

反思与建议:

一、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机构、职责

1、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 长:校长

副 组 长:副校长

成 员:安全主任及全体班主任

2、现场指挥组

组长:校长

组员:安全主任

主要职责:负责指挥和组织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置工作,对重大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作出重大决策,督促各相关应急处置小组按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

  1. 预防措施

1、加强对师生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严格执行门卫登记管理制度,严控外来人员进入学校。

3、学校安装好室内外监控录像装置,及时掌握和保存校内外动态。

4、加强对在校患有精神病史人的监控,加强对患有精神病史人的关心,并维护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的,应立即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面对这些还不太懂事的孩子,我将从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着手,加强安全教育,它关系到每个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平安。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班主任对小学生教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在做好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更要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真正把学生培养成遵规守纪、健康向上、有理想、有追求的合格的小学生。进一步做好学校安全整治工作,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防范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切实有效降低和控制校园欺凌事件的危害。认真落实贯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开展“反校园欺凌”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普及反欺凌法治知识,充分认识开展校园反欺凌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对校园欺凌危害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反校园欺凌”意识,构建平安友善,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徐久生,徐隽颖. “校园暴力”与“校园欺凌”概念重塑.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8. 6. 44-52.

[2]熊丙奇. 对校园欺凌说不——从校园暴力案件频发看中小学惩戒教育[J]. 教师博览:原创版, 2016(10):33-35

[3]卢强梅. 建设校园文化 抑制校园暴力的发生——以文化的视角解读中小学校园暴力[J]. 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 2018-1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