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组织架构模式下的组织绩效管理体系初步搭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新型组织架构模式下的组织绩效管理体系初步搭建

刘万慧 张凌宇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000

要:公司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了与公司发展战略相适应的新型组织架构模式,设置模拟业务单元,本文旨在讨论如何有效利用组织绩效管理作为公司生产经营的有力抓手,通过制定绩效指标和实施过程监控,有效调动各业务板块的积极性,从而构建适应新型组织架构模式的组织绩效管理体系,促进公司管理水平提升。

关键词:新型组织架构,组织绩效体系,平衡计分卡。

1前言

从组织发展和人员管理的角度看,公司绩效管理体系可以分为组织绩效管理体系和员工绩效管理体系。本文所述绩效管理仅针对公司组织机构开展的组织绩效,不包括对领导以及员工的个人考核。

公司组织绩效管理模式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传统组织绩效管理模式,二是公司组织架构调整后的新型组织绩效管理模式。传统组织绩效管理模式与新型组织绩效管理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下文详尽说明,此处不赘述。

2传统组织绩效管理模式说明

公司传统组织绩效管理模式主要从全员考核和中层领导人员考核两个维度进行。

考核中层领导人员的方式为,依据集团公司下达的效绩考核指标和公司主要经营管理目标制定公司所属各单位年度绩效目标,每年依据各单位年度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对中层领导班子成员进行绩效考核。此外,对各单位设置“两金”占用、降本增效指标、外销收入指标、项目管理指标以及质量管控考核指标等月度考核指标,据此实施对公司中层领导人员的月度绩效考核。

考核公司全员(包含中层领导人员)的方式为,建立经济责任制管理体系,对公司内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与考核。经济责任制管理体系实行领导层、管理层、作业层三个层级的分级管理,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模式。经济责任制考核包括生产经营计划管理、人事管理、定员管理、品种实现率、工艺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物资消耗、班组建设等专业系统检查考核线,对专业系统内有关违章违制情况进行日常监督与考核,对违规单位或个人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月度

年度

中层领导人员

经济责任制

月度考核指标

年度绩效目标

公司全员

经济责任制


3传统组织绩效管理模式特点分析

传统组织绩效管理模式基本满足全员绩效要求,经济责任制管理更注重过程监控,考核职能宽、覆盖范围广,便于将违规责任追究到个人,且能够实现实时奖励与处罚。同时,为了全面完成绩效目标和年度经营指标,公司抓住中层领导等关键人员,将指标按照月度指标以及年度绩效目标两个维度分配到各单位,由各单位的中层领导人员分担绩效压力。

同时,传统组织绩效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组织绩效没有有效结合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因此年度绩效指标的制定缺乏战略支撑;二是公司绩效压力只传导至中层领导人员,而没有传导至各项工作的执行者;三是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组织绩效管理体系,考核方式较为零散。

4组织绩效管理新要求

为了不断激发公司内生动力和强化核心竞争力,从2020年初,公司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了与公司发展战略相适应的新型组织架构模式,设置五大模拟业务单元,分别为管理支持中心、技术中心、制造中心、事业部单元、子公司单元,根据组织架构的调整以及结合传统组织绩效管理模式的优劣势分析,需要调整组织绩效管理制度,构建适应新型组织架构模式的绩效管理体系。

5构建新型组织绩效管理模式

绩效管理应当以承接公司战略及经营目标为导向,通过对企业经营目标层层分解,使价值导向明确传递到各单位,达到对工作牵引的目的。应以业绩结果为导向,强调对过程的管控。应突出量化考核,确保绩效考核标准明确、可量化。

5.1建立新型组织绩效管理模式

将各单位组织绩效考核内容分解为绩效类指标和重点监控两大类指标。

绩效类指标通过“公司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行动计划表”的“图、卡、表”体系,将公司中长期战略分解成年度目标,根据各单位职能完成考核指标的构建。自上而下开展目标分解、计划分解工作,理清目标、计划的横向支撑和牵制关系,做到“全公司一盘棋”。每个单位指标均按照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进行绩效指标设置,四个维度分别为财务指标、客户指标、运营指标以及学习与成长指标。

组合 1

重点监控指标主要为管理红线指标和风险防范指标,一旦触犯进行相应分数核减。包括损坏公司形象、造成公司重大损失、重大投诉等;未完成集团规定的重点监控指标和监管事项(如:提质增效、安全环保、节能减排等);未完成集团规定的重大职责履职情况(公司重大决策事项、公司规章制度和职能管理要求的履职情况等)以及本年度发生违法违纪情况。

5.2组织绩效实施分类管理

不同于传统组织绩效考核方式,新型组织绩效管理模式根据组织架构和职责定位的不同,采用分类管理手段,系统协调和整合管理资源,避免“一刀切”的管理方式。为便于考核实施,采用“分类可比”原则将所有单位分为若干类。依据各类别职责职能的差异,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指标分配不同权重,如事业部类单位财务指标分配权重略高,业务管理类单位运营指标分配权重略高等。原则上,同一类别单位每个维度指标权重最大值保持一致。

6结束语

预计到2021年底,经过两个完整自然年度的探索与实践,公司建立起科学、明确的组织绩效一体化目标管控思路及方法,并在后续的企业管理工作中不断完善,形成一套独立、完整、科学、操作性与指导性强的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薛桐, 孟溦, 刘文斌. 基于组织结构的机械型组织绩效管理[J]. 经济管理, 2014, 036(005):189-199.

[2]张晓东. 组织结构、个体行为与企业绩效:灵动管理模式构建[M].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