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优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1
/ 2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应急管理体系优化研究

陈 慧 张峻峰

浙江师范大学 邮编 321004

【摘 要】后疫情时代,高校依旧实行半封闭式管理,为确保教育工作顺利开展,保证师生生命安全,高校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尤为重要。文章根据突发公共危机发生的不同阶段,分析应急管理的属性差异,探讨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僵化的表现、原因及优化路径,为各高校的应急管理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

高校是师生活动频繁、人口大量聚集的地方,是危机管理的重要区域,控制好高校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对高校管理者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有极大挑战。如何高效及时地控制事态发展,切实保障师生健康安全,成为了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我国高校的应急管理水平已经大幅提升,但依旧存在些许管理壁垒,校园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仍存在僵化表现。


一、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僵化表现

(一)初发阶段响应机制触发迟滞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最初阶段呈现应急属性,由于突发事件瞬间产生,危机发生后应当机立断,触发应急响应机制,迅速上报专业研判,制定应急预案。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危机有高度不确定性,加之管理缺乏完备的响应机制,决策者在危机发生后担心决策失误而承担责任,不敢预测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决策迟缓,优柔寡断,通常采取逐级上报的方式,等待上级指示,一味地根据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制定计划,编制方案,导致预案成为“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鸡肋”,最终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二)爆发阶段管理机构混乱无效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爆发阶段呈现管理属性,需要管理层迅速集结联合,防止危机蔓延。但在管理中,高校缺乏专门应急管理机构,应对突发事件时通常临时组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人员从各部门借调,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具体分工模糊,领导力匮乏,无法协同处置应急事件,导致应急管理反应速度迟缓等诸多问题频发。1特别在突发事件的统筹管理层面,上下联动不够、左右协调不齐。同时管理机构制定的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也有待增强,尤其没有理论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管理措施较少。

(三)流行阶段整体局面脱离控制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流行阶段呈现公共属性,危机涉及范围广、时间长,需与公众有效沟通。若未及时控制舆情管理,公众情绪泛滥,可能导致整体局面失去控制。我国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中往往未能动员师生参与管理,未与校园管理的主体人群进行协商交流,从而导致舆情四起,使危机进一步扩散蔓延。也未建立有效评估机制,相关管理机构的评估理念陈旧,未能及时评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产生的消极影响,使评估机制流于形式。落后的评估修正机制也不利于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经验总结。

二、导致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僵化的原因

(一)应急管理意识淡薄

高校管理者缺乏应急管理意识,未建立完备的应急管理体系,多数高校致力于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将人力物力投入到学校发展重大事业中,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疏忽,并未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管理体系,危机意识也十分淡薄。此外,高校师生普遍认为校园是相对安全的,稳定安逸的环境磨灭了师生们的忧患意识,对危机征兆置之不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停留在当前危机的补救,却忽视对风险的规避和预防工作。2在危机发生前,毫无心理预期,也并未建立相应的预防机制来应对突发危机事件。

(二)治理结构转型未定

目前我国高校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层级模糊,结构转型未定,管理组织缺乏权威性,综合指挥协调系统尚未成形,横向信息网络并未建立。一旦危机发生,管理者往往从各部门抽调而来,组建临时管理小组。各管理部门和单位容易各自为阵,权责交叉、边界不清,危机治理主体相互推诿,协调秩序混乱,从而导致危机扩散。同时,应急管理机构的危机预警机制也不完备,缺乏专业化的应急监控系统和警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应急管理主体未能合理运用危机预警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对危机信息了解不透彻,未能将风险信息在第一时间告知相关受害者,致使危机肆意蔓延。3

(三)能力体系亟待增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应急性和公共性,管理者须具有较强的应急响应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尤其对当前局势的把控能力和对事态发展的预判能力。对于危机管理理论缺乏系统性学习,对于危机处理能力缺乏定期培训和辅导,危机发生时,管理者们表现出能力不足。另外,应急管理的后勤保障和物资储备能力也有待加强。在危难发生之时,广大师生应是管理的主体之一。但高校师生们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所展现的应变能力仍然比相对欠缺。一方面是危机甄别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是危机应对能力亟待改善,面对突发危机时不知如何自持,难以避免陷入恐慌的情绪。

三、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优化途径

(一)细分属性,完善组织体系

优化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应对不同阶段的应急管理属性进行细分,有针对性地实施管理措施。进一步明确组织机构的规章条例,完善具体分工明细。全方位推进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把实现组织资源一体化配置作为推进组织体系建设的重点,合理调整组织机构,明确组织成员的权力和责任范围,推动组织资源有机融合、深度对接、互补共享和统筹利用,保证管理机构内部指挥条理化、明晰化,避免条块分割、运行不畅、推诿扯皮的现象发生,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着力形成协作联动、齐抓共管的应急管理格局。4

(二)适配属性,健全功能体系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优化是在属性适配的基础上进行功能体系的健全。危机初发阶段应通过提高评估监测敏感性和准确性、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迅速编制防范预案等措施,健全预警监测体系、应急响应决策体系、预防控制体系等功能体系,遏制危机在最初状态的蔓延扩散。危机爆发阶段可通过改革组织机构、构建救助网络、整合储备资源等方式,健全医疗救治、保障应急物资,降低危机在扩散状态下产生的损失。6危机流行阶段要通过动员多主体参与、全面防范危机、依法追责等举措,健全内外协同联动体系,控制危机在混乱状态下产生的消极影响。

(三)融合属性,优化价值体系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在多属性层面交互融合,优化应急管理价值体系。在应急处置能力上,管理者定期集中分析研判危机治理形势、研究推进工作举措、会商重大问题,破除管理壁垒,提升作战能力,加强处置能力。突出“以人为本”,切实保障高校师生生命安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建立沟通桥梁,给予学生关怀爱护,突显人文价值。应急管理者还应建立公开透明的处事原则,在校园媒体平台上积极宣防护知识、防控政策等,科学引导舆论,倡导健康生活,强化高校师生们共同参与、主动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呈现伦理价值。

参考文献 :

[1]邬红波.疫情背景下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探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1,23(02):84-87.

[2]王旭明.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6):119.

[3]侯艳洪.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思考[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20,15(06):706-708.

[4]顾笛.高校应急管理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20.

[5]薛澜,朱琴.危机管理的国际借鉴:以美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03(08):51-5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项目批准号:Y202045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