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县城家庭课外教育投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5
/ 3

陕西省县城家庭课外教育投入研究

梁琪坤

(西安外国语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00 )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教育投入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加强对教育投入研究有重大意义。本文以陕西省三个县城为例,研究县城中学生家庭课外教育投入的现状是什么,分析教育投入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家庭课外教育投入的影响因素,进而为我国县城居民进行教育理性投资提供一些具体建议。

关键词:课外教育投入;县城;中学生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从国家层面,关注居民家庭课外教育投入情况,为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微观上的依据。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消费成为家庭消费的重要部分。但是随着贫富差距的不断加大,低收入家庭课外教育投入在家庭消费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负担越来越重,而高收入家庭受到的制约因素较少。了解家庭课外教育投入现状,探讨教育投入影响因素,进而引导全社会对教育投入理性投资。

课外教育的存在让家长和孩子获益良多,课外教育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缺失,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我们也需要思考课外教育的投入问题,合理的课外教育投入能够提高教育的质量,而盲目无效的投入,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还会让孩子感觉到疲劳,降低投入效果。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以陕西省三个县城家庭课外教育投入的现状为出发点,对家长在课外教育上的投入现象和投入时间和金额进行分析,拓展县城家庭教育投资研究理论的研究范围。同时对县城课外教育投入进行研究可以更好的指导家长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教育类型。

2、实践意义

家长如何根据孩子的自身条件、兴趣爱好和家庭经济能力对课外教育进行选择,在孩子的课外教育上投入多少才算合理,是需要探讨的问题。把课外教育看做是一个消费市场,对家长的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及消费金额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

Huston(2012)深入研究了影响家庭教育支出的各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的年龄、文化水平、价值观及家庭人口的数量影响教育支出的比例。Jandhyala(2013)指出对家庭教育支出起决定因素的是家庭收入及父母的文化水平;家庭人口数量和家庭所处的层级对于教育支出也有重要的影响。

杨明(2003)分析了广东省家庭收入与教育支出问题。理论研究表明家庭收入增加与教育支出是正相关的,广东省农村居民收入的増长速度高于教育支出的速度,而城镇居民的收入的增长速度低于教育支出的速度。俞云峰(2009)对浙江省农村家庭收入与支出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家庭收入与教育支出是正相关的。

  1. 理论基础

1、人力资本理论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舒尔茨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教育投资的增长速度高于物质投资的增长速度,会引导更多的资源向教育投资倾斜,进而实现人力资本的累积。个人资本存量是由人力的投资进而使得知识、技能等在个人身上集中体现,个人资本存量的增加,能够提高个人的收入,从而刺激教育的消费。

2、社会分层理论

社会分层实质上是由于某种特定的教育资源配置形式下形成的具有价值的社会资源在社会成员中的不平等分配,社会成员在收入、财富、教育机会、声望等方面的不平等正是由于这种不平等的资源分配导致的。布迪厄认为,“教育是社会再生产与文化再生产的工具,能够维护社会关系的不平等。”通过教育及其资源的合理配置,就会逐渐缩小层级之间的差距。

  1. 研究方法

本文在文献分析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探讨了陕西省县城家庭课外教育的投入,对陕西省家庭课外教育投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分析了家庭投资课外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对策。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县城家庭课外教育投入的需求因素分析

1、家长和孩子的需求

本研究的学生需求包括培优补差,培养自己兴趣爱好,提高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家庭课外教育投入的重要因素是“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平均分有3.7分。家长为了孩子日后的成长和发展,愿意利用一切机会来提高孩子的竞争力,纷纷让孩子参加各类课外教育。家长们可以从中寻求心里安慰,孩子的提升和成功也会让他们获得满足感。

2、机构的影响

机构也会影响家庭课外教育投入,机构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是家长投入课外教育的重要因素,孩子的兴趣、交通的便利性也影响着家长的决定。研究结果表明“机构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和“机构的品牌影响”平均分相对较高。家长们认为机构的品牌代表着机构的实力,可以聘请高水平教师,以至于机构的课程价格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二)家庭课外教育投入金额的影响因素分析

1、家庭收入水平对投入金额的影响

关中某县城家庭收入水平对投入的影响的方差齐性检查结果:P值0.282,大于显著水平0.05,可认为样本数据之间的方差是齐次的。组内平方和为106.936,组间平方和23.993,F值为2.917,相应的概率为0.019,小于显著水平0.05,因此可以认为家庭收入对投入的金额有影响,收入越高的家庭投入的金额越多。收入少的家庭往往会更加踏实,对孩子不会有过高的要求,只需按部就班完成学业即可。高收入家庭由于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一定层次,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他们已经达到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他们需要往上寻求更高的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要。他们对自己,对子女都会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去参加各类课外教育提升自己都是非常正常的,当然也愿意在课外教育上投入更多。陕北某县城也存在同样情况。

2、父母受教育程度对投入金额的影响

关中某县城父母受教育程度对投入的影响,母亲文化程度Levene方差齐性检验的P值0.142,可认为样本数据之间的方差是齐次的,F值为2.828,相应的概率为0.031,小于显著水平0.05,表明母亲文化程度对投入的金额有显著影响。同样陕北、陕南某县城父母受教育程度均与教育投入有显著性影响。可见文化水平高的父母往往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的教育可能会更加关注,要求也会更加严格。

(三)家庭因素对教育投入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陕北某县城家庭收入水平的Levene方差齐性检验的P值0.212,显著率为0.003,表明家庭收入对教育投入时间有显著影响。同样陕北某县城父母亲受教育程度均对教育投入时间有显著影响,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庭投入的时间相对较多。学历高的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可能更有责任心,她们自己懂得教育的重要性,会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来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三、研究结论

(一)学生参与课外教育时间偏长

调查数据表明,关中某县城有将近70%的学生在一周内补习时长是2-6小时,有将近15%的学生补习时长达到6小时以上,更有3名学生每周补习时长达到10小时以上。同样的情况在陕北、陕南也存在。这样不仅对家庭造成影响,更是加大了孩子的压力,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二)投入的金额偏高

关中某县城在补习支出(时长为半年)方面,投入金额在1500-3000元占比高达30%;15%的家庭投入为1500元以内;有将近30%的家庭在孩子补习投入方面超过3000元,其中11.1%的家庭超过6000元。在陕北、陕南存在同样情况。在“课外培训的费用是否影响家庭其他消费支出”这一方面,有33.3%的家庭表示有一些影响;表示影响很大、非常有影响的占比分别为6.9%、4.2%。这说明家长对孩子课外教育的投入影响了家庭其他消费支出,个别家长对孩子教育投入的过分重视,已经到了一种不合理的程度。

(三)投入的结果存在偏差

在调查的学生中,大多数孩子都表示自己在参与了课外教育后得到了提升,79.3%觉得自己“成绩提高了”,69%的学生觉得自己综合素质得到了发展,58%的学生认为课外教育让他们“掌握了一门才艺”。但是很多孩子也觉得学习压力变得更大,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变少了,48%和36%的学生表示“学习压力变大”、“没有时间完成作业”。

四、建议

(一)改变教育投资观念,重视孩子个性发展

在家庭课外教育投入之前,家长应该多方考察各种类型的课外教育,不要盲目跟风,多方比较后,选择更符合自身家庭情况和孩子需求的的课外教育。家长要认清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适合别人的东西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切记勿用数量充质量。

(二)学校要丰富评价体系,改进教学模式

学校教育的价值在于人的培养,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学校开设的音、体、美、劳动和科技课程对学生的生活和他们对艺术的感知能力有着促进作用。当前学校的教育评价方法单一,只会用学生的成绩评判好与差,这样容易导致学校、老师甚至是家长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保证学习的同时,也要发现学生的一些潜能,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实行综合考评体系。

(三)政府推进社区义务补习服务

政府可以推进社区义务补习服务,这不仅可以解决一些家庭教育支出上的负担,也为家长提供了很多便利。不用花费时间和精力接送孩子去上各类课外教育的课程,而是在家门口就能满足需要。如果政府能进行一定的投入和补贴,社区还可以有选择的提供一些免费服务课程,很好地解决中低家庭课外教育投入比例过高的问题。

(四)教育部门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管理,规范课外教育市场

调查数据结果表示,家长在选择课外教育机构时都会优先考虑机构的品牌和机构的设备和师资力量。而培训机构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为了自己的效益,难免在宣传的时候会打出一些虚假的广告。随着课外教育市场的扩大,如果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可以让课外教育机构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也能让各类课外教育机构健康发展。教育部门还应该保证机构的教育质量,根据机构所具备的办学资质来发放办学许可证,定期对机构的老师进行考核,公开教师相关的教学信息。严格监督机构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及收费标准等问题。鼓励家长举报违反相关规定的课外教育机构,保障家长和学生的利益,让课外教育和学校教育和谐发展。

(五)培训机构应该加强自身的管理

校外培训机构不仅是以盈利为为目的,育人也是他们的一个重要责任。因此培训机构除了要保障自己的经济效益以外,还要生产出一定的社会效益,应该有社会责任感,不能一味的追求利润,忘记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机构应该完善自己的设备,配备优秀的教师,打造舒适的学习环境,设置合理的课程价格。培训机构应利用好他们的资源优势,挑选真正有能力,有责任心的的教师来给学生进行辅导和培训,真正让孩子在课外教育中受益。

参考文献

  1. 林艳君.浅析家庭教育消费的现状与投资效应[J].学理论,2010(18):18-32.

  2. 吕萌.城市父母送子女参加校外教育培训的动机研究[D].湖南大学,2014.

  3. 李红伟.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消费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0.

  4. 钱晓烨.我国城镇家庭教育投资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5).


作者简介:梁琪坤(1994-),女,汉族,河南信阳人,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