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态教育技术引领下艺术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9
/ 3

多模式态教育技术引领下艺术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究

夏炜

中央戏剧学院 北京 100005

摘 要: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艺术院校要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不能仅仅依靠思想政治课,其他课程也需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作为必修公共课,艺术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受众广、学时长,天然是“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在多模式态教育技术引领下,艺术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可以借力新媒体的优势,改变传统英语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课内+课外”两结合,充分发掘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英语知识传授与社会主义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艺术院校大学英语; 教学模式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1]“课程思政”这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被正式提出。“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 ,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涵义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因此,艺术院校的英语课也应该践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在艺术院校大学英语课堂上推进课程思政的意义

作为艺术院校的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是学生们在校前两年必修的一门课。因其开设范围广,时间跨度长,课时相对多,是对艺术院校的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多得的平台。

  1. 思想引领

艺术院校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们学习外语的有效途径,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英语国家文化和价值导向。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材虽题材广泛,但内容选取上大多反映的是英美发达国家的人、事、物,往往忽视并弱化中国文化。如果学生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英语国家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轻则因其与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矛盾而产生困惑,重则出现理想信念坍塌甚至价值观扭曲等问题。实现语言学习和思想引领互融互通的英语课程思政才是解决之道。

  1. 文化自信

在当前英语教学中,文化失语的现象非常严重。“中国文化失语症”一词最早出现在南京大学从丛教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文章中。从丛教授首次提出:“许多中国青年学者虽然具有相当程度的英语水平,……但是一旦进入英语交流语境,便会立即呈现出‘中国文化失语症’”[2]。文化失语会导致学生缺乏“文化自信”,一味地推崇外来文化,并错将西方的观念当成人生信条,最终导致“文化盲从”。引导学生掌握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做好文化输出[3],英语思政教育才能绽放新的光彩。

  1. 艺术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不足

  1. 艺术院校大学英语课教师思想政治意识缺位

艺术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能够注重英语语言知识和西方文化的传播,但重点一般落在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由于英语课程的特殊性,英语教师在注重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的时候,更多关注国外的风土人情,并热衷于追求海外教育背景,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少艺术院校英语教师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课老师的事情,或者是学校辅导员的事情,在教学过程中只专注传授英语专业知识,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各种语言等级测试,不愿意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方面花过多的精力,具有较强的功利色彩,缺少思政理念的融入,更谈不上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进行思想碰撞。

  1. 所用教材中的思政内容比例偏小

对艺术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来说,学生的语言文化输入主要源于教材。然而从目前使用率较高的艺术院校的大学英语教材来看,涉及西方文化的材料在数量上远超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材料。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 为例,全套四册教材中的信息大多涉及英美国家的人物、事迹、各种节日及风土人情,而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比例不到1.3%。[4]这种过分重视外来文化而淡化中国文化的现象会导致学生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薄弱,最终将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立足及对外交流与输出。

  1. 艺术院校的特殊性让教师对课程思政有心无力无暇顾及

艺术院校的学生是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有自己的特色和长处。台前系学生动如脱兔,幕后系学生静如处子。这些未来的艺术家性格随性又迥异。为了适应学生的特点,英语老师需要依据学生特点切换上课风格。特别是台前专业学生们一般需要早起出晨功,他们对自己的专业十分刻苦,但是赶上安排在上午的文化课,就难免会有些许困意。老师们疲于要想方设法去抓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精神抖擞地进行学习已经难于实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更容易会被忽略。

三、基于多模式态教育技术引领下的艺术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的建构

艺术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多模式态教育技术引领下,可借助新媒体的优势,改变以往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和“课内+课外”两结合,按照“立足国内、借鉴国外,深挖历史、把握当前、面向未来”的思路,加快构建中国艺术院校特色英语教学体系,使艺术院校大学英语这门意识形态属性相对较强的课程也能够发挥出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作用。

  1. 挖掘德育素材,构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

在资讯极其发达的今天,仅依靠课本教材是行不通的。再经典的教材,哪怕是最新版,因为时效性,离学生的生活都会比较久远。如果一成不变地使用课本教材,学生会觉得老生常谈,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味如嚼蜡,寡淡无味。所以立足新媒体,不断挖掘合适的德育学习英语材料,是艺术院校英语老师需要不断坚持探索的一件事。

随着中国影视行业的腾飞,各种优秀中国电视剧层出不穷。例如2020年爆款剧《隐秘的角落》大热时,笔者给学生加了一个小专题,先用一段关于剧情的英文短文,让学生进行英翻中。然后巧用该剧的爆梗,“一起爬山么,带照相的那种”,要求学生翻译这句话,然后引申出教学生关于“爬山”的五种不同英文表达方式的差异;再如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火爆全网时,笔者就选用该小说的英译本的封底简介让学生进行翻译,学生在翻译上神、凡人、九重天太子等词汇的同时,也实打实地感受到我国优秀文化的输出。

构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加强艺术院校大学英语课德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一是根据学生的艺术背景,提炼出该领域的职业精神,此为素材让学生入耳、入脑 、入心,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职业情操。例如当前颇有争议的流量明星和专业演员之争,探讨娱乐工作者必备的德艺双馨标准究竟为何。在教学的过程中选取能传递影视行业相关精神的代表性人物事迹的英文材料进行教学,在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其提高职业道德意识。二是艺术院校学校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大规模开放式艺术院校在线课程即慕课(MOOC)进行共享。

  1. 创新教学模式,拓宽课程思政的融入渠道

艺术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传播价值对学生而言还是至关重要。艺术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可借助新媒体互动性和即时性的特点,打破原有局限于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通过“线上+线下”和“课内+课外”两结合,依托多样化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完成或基于思政主题、或基于爱国情怀的语言表达任务。[5]突破单纯语言学习界限,拓宽视野,培养学生国情研判能力和思辨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的教育效果。

在互联网+时代,艺术院校英语老师可以依托网络平台,在线上搭建教学微信群、QQ群和网上自主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后讨论。老师们精心筛选出新潮、有趣又有意义的德育学习教学资源,制作成微课视频和任务,作为学习内容发布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对相关“课程思政”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依托自主学习平台的反馈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将以往说教式的思政教育转变为朋友式的沟通,有的放矢地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指引和帮助。

课堂上,学生根据思政元素的任务要求,进行英语汇报和成果演示,例如小组合作策划“我向老外介绍中国节日”“我向老外介绍中国美食”等。让学生在吸收和借鉴西方语言文化的同时融入民族情感,展现中国智慧。课堂外,可以在课外阅读、英语角、英文广播、第二课堂等活动中融入思政元素。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后阅读书目和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风俗的英文文学作品,如China Daily(中国日报)、许渊冲《唐诗三百首新译》等。

总之,传统的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往往只关注英语语言的传授,以及沟通技能的提升,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呈现出单一化倾向,忽视课程本身具有的育人功能。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艺术院校的外语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外语专业知识,而且要牢记自己肩负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教学最终回归到“育人”本质,在多模式态教育技术引领下,进行艺术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模式探索,充分挖掘该课程的人文内涵,实现英语教学的多元化和思政化,也是新时代背景下稳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形成大思政育人格局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N]. 人民日报,2016- 12- 09(1).

2[] 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 光明日报, 2000-10-19.

3[] 和伟.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路径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

,2019( 12):96-100.

4[] 刘晓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8( 5):126-128.

5[] 蒋婷婷.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建构[J].丽水学院学报,2019( 11).


此论文为中央戏剧学院 2021 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自主申报项目:《多模态教育技术引领下艺术院校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项目批准号:JG2021023)


作者简介:夏炜, 女 ,汉 ,1980.02 ,汉族, 中央戏剧学院基础教学部, 副教授 ,研究生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