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西部地方师范院校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定位和实践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0
/ 2

略论西部地方师范院校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定位和实践路径

史可双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 810016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西部地区人民对更加公平且更高质量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对西部地方师范院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如何紧抓发展机遇,明确自身差异化的发展定位,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成为了西部地方师范院校必须高度重视,深度思考,合理决策的重大问题。

一、新时代西部地方师范院校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定位

价值取向的选择,决定着大学的发展路向。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面对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新战略,西部地方师范院校不仅大有可为,而且理应大有可为。

(一)服务国家和地区重大战略

“十三五”时期,西部地方师范院校为西部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历史性的重要贡献。但同时,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巩固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任务依然繁重,仍然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短板和薄弱环节。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新形势下,党中央和国务院,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要求,颁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为新时代西部地方师范院校继续服务好西部大开发工作,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不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从根本上来讲,教育始终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关键性的战略作用。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为广大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培养和输送优质师资,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性举措。广大师范院校肩负着国家赋予的教育使命与责任担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流砥柱。西部地方师范院校因为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主要培养适应农牧区、民族地区县乡村基础教育需求的合格师资,因此,西部地方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决定着西部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决定着东西部协调平衡发展,决定着教育强国百年大计的实现。

(二)服务农牧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党的十九大宣告我国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主要表现就是“社会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及教育公平的强烈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及教育不均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表现为城乡和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均衡,特别是西部偏远地区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较低,难以满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关键在于实施适合新时代的新师范教育,实现教师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

西部地方师范院校作为扛起西部教师教育大旗的主力军,在创新乡村教师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紧缺学科教师,厚植乡村教育情怀,构筑西部乡村教师培养“最先一公里”,推进师范生到西部乡村学校顶岗实习支教,促进名师送培下乡,打通西部乡村教师培训“最后一公里”,解决新时代西部地区教育发展主要矛盾方面发挥着绝对主力作用,必须把服务支持农牧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为根本着力点。

(三)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西部地方师范院校的建设应深化拓展“人才培养、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大学功能,进一步提升其“服务性”效能。西部地方师范院校的建设应精准立足于西部大开发形成的大开发、大开放、大保护、大安全新格局,主动服务新时代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更好地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为西部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人才培养、思想价值引领和文化传承弘扬及政府决策、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高效能服务职能。

二、新时代西部地方师范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十四五”时期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西部地方师范院校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是科学实施新师范的必然要求,也是遵循师范教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西部地方师范院校需要从根本任务、根本底色、培养目标、根本动力等方面坚守底线、坚定信心。

(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这既是对教师地位和作用前所未有的新概括、新定位,也是对师范院校办学使命的新阐明、新指引。对于西部地方师范大学来说,“为谁培养教师、培养什么样的教师、怎样培养教师”,是落实立德树根本任务的前提性问题。我们必须始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治校的根本使命,旗帜鲜明地以“四有”好教师为目标,厚植家国情怀,传承优秀教育传统,构建以德为先、特色鲜明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二)坚持教师教育根本底色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在教育体系中居于极端重要位置,西部地方师范院校必须首先突出师范性,这是由师范学校的根本性质决定的,是师范院校办学的根基。必须在国家宏观政策和发展使命的指引下,逐渐推动办学定位回归师范性,推动本科教育回归中心地位,推动改革面向回归基础教育,彻底扭转“师范性”逐渐衰微的局面,坚守好师范教育的主责、主业和主题。

(三)坚持卓越教师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学校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育人来展开。西部地方师范院校要以卓越教师培养为核心目标,按照“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要求,推动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创新,着力培养造就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

(四)坚持深化改革根本动力

改革是中国特色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西部地方师范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道。重点从显著制约学校发展的人事制度和评价制度入手,积极探索实施新机制、新制度、新模式。

1.探索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完善机构编制与岗位设置管理、职称制度、考核评价机制等重大改革,制定学校实施意见和工作任务清单,强化绩效管理的引导激励作用。探索启动基层院系政务干部任用、聘用制度改革,完善推荐、竟聘、提名等多种方式的基层院系政务干部任用、聘用制度,健全基层干部科学管理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2.探索教育评价综合改革。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指引,深刻领会中央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三个关键问题,切实增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明确“破、废、改、立”重点,全面反思、审视、调整、完善现行的各类评价制度、评价标准、评价程序等,梳理涉及教育评价改革内容的相关管理制度,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

历史在见证,人民在期待。面对未来,面对挑战,西部地方师范院校必将以勇于自我革新的勇气、勇于担当的精神、久久为功的毅力,走好新时代教育强国之路新步伐,书写教师教育的崭新篇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