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习作——探索新收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1
/ 2

快乐习作——探索新收获

汪亚婷

安徽省 六安市霍山县城东小学 237200


摘 要: 作文是语文的重中之重,写好作文是家长、老师、孩子共同的心愿。如何写好作文?是我一直在探索与尝试去做的一件事。担任了作文兴趣班的老师后,理论结合实践,我对习作教学有了很多新了认识。


关键词 : 兴趣 方法指导 修改



今年我担任学校课后服务习作兴趣班(低)老师,对习作教学又有了些许新的体会。课本的习作以单元主题为主,在教学时以激发学生说话为切入点,进行交流讨论,打开写作思路。在担任习作兴趣班的老师后,我完全使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写作能力明显提升。

  1. 激发写作兴趣

很多学生讲到作文就头疼,觉得自己不会写作文。这就导致还没开始写,就先在心理上被打败了。为了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我在第一节课就营造一种轻松的气氛,告诉同学们以后的课堂大家都一起聊天、一起游戏。这让一些害怕作文的同学顿时收起紧皱的眉头,从心理上先战胜作文。为了激发兴趣,我做了以下几种尝试。

1、趣味揭题

每次要写一篇新的作文时,我都会以玩游戏、猜谜、讲故事、画画等方式展开。例如:在写人作文时,我先出了一个谜语让学生猜一猜:“他手持金箍棒,火眼金睛,会七十二变。你们猜他是谁?”教师顿时沸腾起来,争先恐后的回答是孙悟空。接着我让同学们确定人选说出其特征,其他同学来猜,这样班级里的气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写作文让同学们望而生畏,但猜一猜却让孩子们兴趣十足。

2、观察生活

习作素材来源于生活,但让孩子自己去观察生活往往觉得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为了让学生把兴趣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我抓住生活中每一次可以一起观察的机会。比如:前几天同学们数学课认识了计算器,同学们都买了自己喜欢的计算器,下课纷纷围在一起讨论、摆弄。习作课我故作好奇的问同学们新买的是什么?请同学们给我介绍计算器的外形、功能、为什么喜欢它?谁推荐的好,老师也去买一个用用。孩子们都想把自己买的推荐给我,小小的计算器被他们说的精彩纷呈。再比如我们城东小学学校下学期就要搬新校区了,为了让孩子们写学校美景,我带领着同学们带着不舍、欣赏的眼睛逛逛学校,跟它做告别。虽然同学们对学校很熟悉,但让他们写学校却是千篇一律。我带着孩子们从学校大门进入,按照顺序观察,一起交流对学校教学楼、旁边的小树林、对面的操场的印象,和他之间有什么故事?你喜欢哪里?最舍不得哪里?孩子们回来后写的作文充满了对老校区的不舍之情,对习作的层次也不再杂乱,而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加上细致的观察、和他们之间的谈论交流结合而成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二、掌握习作开头方法

习作是需要方法指导的,仅仅激发学生说话,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平铺直叙,毫无生动可言。比如,在写暑假趣事这篇作文时,有位同学写了《夏令营》。她的开头是:“今年暑假我和姐姐一起参加了夏令营,时间是七月六号到七月十号,地点在合肥。”这样的作文开头有很多同学喜欢用,也符合老师的要求: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但是读起来却不吸引人。对此,我对孩子们的写人作文为例,对孩子们的作文开头进行方法指导。

1、引用式

在开头部分引用名言、歌曲、古诗、谚语等开头方法。

我给同学们举了个例子:“每当听见“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首诗,我就想起了我亲爱的妈妈。”举完例子,我让同学们尝试用这样的方法开头,不一会儿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

生1:“每当听见《夜空中最亮的星》这首歌,我就想起了我的爷爷,小时候我的爷爷经常晚上陪我一起数星星。”、”

生2:“二八月、乱穿衣。二八月时节,我的唠叨奶奶就喜欢说起这句谚语”

生3:“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因为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叫李明。”

2、悬念式

故设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

例如:每当看见我珍藏在抽屉的那个笔记本,我的思绪就会回到三年级的时候,就想起了我最敬爱的邱老师。同学们思考了一会,也接二连三的举起了手。

生1:“我是一个特别爱笑的女孩,每天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可上周五发生了一件事,我再也笑不出来了。”

生2:“每当我看见天上的星星,我都会想起我的姥姥,那个最疼爱我的姥姥。”、生3:“每当我打开文具盒,看见那支钢笔,我都会想起他”……

3、特写式

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样,把人某一部分特点放大、突出,给人鲜明的印象。

例如:我的妈妈有一双特别美丽的大眼睛,这双眼睛充满了爱与宽容,好像会说话。

我们班的小女孩迫不及待的跟我分享了他爸爸的啤酒肚,说他的爸爸有一个“气球”肚子,圆圆的很可爱。还有一个小男生说他的爷爷总是烟不离口,无论什么时候看见他嘴巴上都叼着一根烟。

  1. 加强思维方式训练

思维方式需要老师的引导,训练学生根据事物的表象进行思考。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我在课堂上经常举例说明,让学生学会结合生活展开联想。在带领学生秋游时,我喜欢和学生们聊天。问问孩子们今天的天气怎样?可以联想到哪些关于秋天的词语、古诗。你们猜猜树上的小鸟在跟我们说什么?前面班级的学生奶奶一路跟随,一会问问孙子渴不渴,一会问问孙子热不热,你们有什么感想?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在无形中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触类旁通,对一件普通的事进行由表及里的思考。

四、鼓励修改

我们都知道习作一定要修改,但简单地要求同学们去修改,收效甚微。在教学四年级第五单元《学会把一件事情写清楚》习作时,我对学生的交上来的草稿不是很满意,于是用了一节课来修改作文。在我按照书上的要求:写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提醒同学们后,学生进行修改习作。再次交上来的作文还是相差不大。于是我换了一种方法,让一名同学展示习作,全班同学共同提出修改意见。对每一个意见进行肯定与鼓励。还让同学们把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剧融入习作中。每当文章中有闪光点,都与全班同学分享。给与鼓励与掌声。每当有别具一格的构思,都写在展示栏里,让其他同学学习。每次被展示的学生都对自己的作文有满满的成就感,大大激发了写作的积极性,树立了自信心。

“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相信付出一定会有收获。只要学生喜欢上习作,生活中便处处有素材;只要学生掌握了方法,习作就不会再掘井无泉;只要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就会锦上添花。作为语文教师今后还要有更多思考,更多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