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应得到教师最用心的对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6
/ 2

每个孩子都应得到教师最用心的对待

陈娜

上海市奉贤区金阳幼儿园 201401

摘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教师要用自己的真心去面对每一个孩子,去感染每一个家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应该通过爱心,细心,责任心,宽容心,呵护孩子,使每个孩子快乐成长。

关键词:教师;欣赏;用心;对待

引言

教师要平等地欣赏、对待身边的每一位孩子。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孩子天生是一张白纸,没有瑕疵。教师需要认识到问题,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学习过程,是成长的过程。犹如幼儿将饭吃到脸上,将玩具放进嘴里,将鞋子反穿着也感觉舒服一样。这些是成长的过程、成长的必然,教师应该充分理解这些必然,用欣赏的心态去对待,用欣赏的语言去夸奖,用欣赏的目光去赏识,用欣赏的动作去鼓励,爱是最美的语言,微笑是最具感染力的行为,欣赏是最大的认同。

一、用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一)爱心教育

孩子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孩子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孩子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孩子心灵的阳光,能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教师要以慈母般的爱去爱学孩子,爱是奉献、是责任。

工作的近十年时间里,我遇到过各种各样特殊的孩子,有的因为先天的疾病不能与正常孩子那样交流学习,有的因为发育迟缓,跟不上同龄孩子的学习节奏。在我的班级里,就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叫晨晨,你能在人群中一眼就看出他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小班刚入园时,他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在教室的各个角落,上厕所也需要老师时刻提醒,也不能跟老师正常交流。于是,我隔段时间就与孩子的妈妈沟通,了解宝贝在家的情况,做到事无巨细,家长也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积极带孩子干预治疗,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孩子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能看出孩子在慢慢地接受我了,会主动拿故事书过来叫我讲故事,也能简单地和我交流了,自由活动时间,他也能找到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玩耍,我的内心无比欣喜,我们一起用爱洒满了孩子心灵的阳光。

(二)细心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一种最为精细的精神活动。” 教育的细心,要求教师做个有心人,做个细心人,善于从小事入手,从细节入手,洞察孩子,展开教育。

幼儿园的工作无不细致。我们班的右右小朋友经常爱出汗,运动时,老师需要时刻关注着他,给他垫吸汗巾,给他擦擦汗;我们班的毛毛小朋友鸡蛋过敏,每次老师分饭菜时都会留意当天的菜品,给她盛适合的饭菜;我们班的琪琪小朋友胆子较小,需要老师不断地鼓励引导,让她突破自我。这一件一件的小事看似微不足道,确是老师必须要有的细心教育。

(三)责任心教育

有人说责任胜于能力。有了责任心,才会知道自己肩负的重担。从事幼儿教学工作,责任重于泰山,我们幼儿教师肩负着家长们的信任,恪尽职守,要保证每一个孩子快快乐乐成长。特别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得有任何疏忽大意的心理,每个幼儿教师都要时刻告诫自己,自己对孩子的关爱是否能向家长交上一张满意的答卷。

幼儿教师责任心的表现。课堂教学是我们工作的核心部分,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老师发挥才智、谱写青春事业华章乐彩的立体大舞台。为什么我们有时满腔热忱的给孩子上课,有的孩子听讲有的孩子却提不起精神?为什么有时我们花大力气去备课、教课,尽力去完成教学任务,而效果依然还不理想?这其中固然可以找到很多原因,但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恐怕是我们所教的内容、所采用的方法,还没和幼儿心中的弦对准调,没能在幼儿心中弹奏。教师是孩子心灵的耕耘者,教学就要教到孩子的心上,如果我们不去研究孩子的心理和需求,不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怎能在孩子心中留下深深的痕迹呢?为了改变上述现象,我努力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专业水平,不断探索和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

(四)宽容心教育

在和孩子们相处时,教师会说很多话、做许多事,有的话有些事可以让孩子欢笑,而有的则难免会伤及个别孩子的自尊。因此,教师的言行需时时注意场合和对象,对孩子要有更多的宽容之心与宽容之举。

喝牛奶时,经常会有孩子把牛奶洒了,刚工作时,我可能会对孩子批评几句,后来我在一次培训中听到过这样一句话“不要为泼了的牛奶哭泣”,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是啊,我们应该教会孩子的是当牛奶洒了怎么处理,而不是一味地责怪孩子。于是,当发生类似的情况,我总会跟我的孩子说:“没关系,你去拿个毛巾擦一下桌上洒出来的牛奶,然后再去倒一杯,下次小心点哦。”

孩子年幼,难免会做些有别于常规的事,宽容就是既保护他的自尊,又指出他的不足,尤其在常规要求与孩子愿望发生冲突时,就是考验教师教育能力的最好时机。

二、用欣赏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

(一)以公正的态度欣赏孩子

孩子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赞赏,教师的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个抚摸。教师的这些不经意的行为举止,在潜移默化中都在深深的影响着每一位孩子的身心发展。如果教师把欣赏的目光、成功的机会只投向个别孩子,那么其他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受到伤害。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公正的评价对待每一个孩子,给每个孩子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本学期,我们创设了形式多样的评价环境多采用孩子互评的形式,让孩子们在评价中学会取长补短,激励自己及同伴努力向上,争做文明好宝宝。

(二)以宽容的胸怀欣赏孩子

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我们不但看到了他们的可爱,有时还要接纳、宽容孩子的“讨厌”。我们平时会限制孩子不许画黑板、不能碰老师桌上的东西等。但我这次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真正给孩子一个属于她们自己的自由空间。于是,你会发现小朋友会拿着我的书本正有声有色的给其他小朋友讲着故事呢,她们会做出一些我们意想不的事,过多的限制,反而会适得其反。但只要我们以宽容的胸襟容纳、欣赏孩子,那么就能使他们在获得尊重、信任的同时培养探索知识的浓厚兴趣。 

(三)以发现的目光去欣赏孩子 

《纲要》中要求我们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入园前,每个孩子都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他们接受着不同的家庭教育,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这就要求老师要用耐心、细心和用心观察每一个孩子,了解他们各不相同的性格,对其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使孩子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更应用“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以前班上有个叫欣欣的小朋友,每次操作材料或者画画时她总是最后一个完成,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原来她在作画时,精神总是不集中,喜欢东看西瞧,等别人都完成了,她这才开始作画。后来,我们为她调整了少受干扰的位置,并留意她的表现,经常督促,经常鼓励。一学期下来,她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画得越来越好了。当时我真庆幸自己没有对她批评,也许我的一句话,就会抹杀了她对绘画的兴趣。幼儿正在发展中,我们要帮助她成长。尝试以宽容的胸怀去欣赏孩子。孩子们就如同一幅画,颜色鲜艳,丰富多彩,而我们每位教师就需要用心去欣赏。

三、结论

与其说献身教育,不如说献“心”教育。充满爱心,才能赢得孩子的真心;将心比心,才能赢得家长的放心;事事用心,才能赢得自己的舒心。教育是“心”的事业,“心”的事业是最广阔、最富于创造快乐的事业。在教育事业中耕耘,苦中作乐是难以持久的,但如果用博大的胸怀与孩子共同去不断发展,一起用心去创造学习中的快乐,教师将快乐一生。

参考文献

[1]刘云艳,魏燕.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基本结构的研究.西南大学学报.2018

[2]黄文云.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时间策略探讨.当代教育论坛.2018,17--19  

[3]彭兵,谢苗苗.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因素调查.学前教育研究.2019,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