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6
/ 2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孙银娟

灵武市第三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普遍存在低效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式,把知识系统化,并用“教学、学习、评价”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们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逐步形成可以体现学生个性的小学语文学科知识体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业务;单元整体教学

一、小学语文单元教学开展的条件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语文学科中的具体化,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教师如何才能将语文核心素养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以实现学生的多维度发展?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材提供了很好的依托和抓手。其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单元各部分内容环环紧扣、相互配合、自成系统。

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二单元为例,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走近中国古典名著”,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学习写读后感”。围绕人文主题,该单元编排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四篇课文,前两篇为精读课文,后两篇为略读课文。《草船借箭》是根据原文改写,《景阳冈》《猴王出世》和《红楼春趣》是原著节选。它们难易程度不同,学习方式也不同,但四篇课文的学习都指向语文要素的落实。同时,该单元的“交流平台”对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安排了“学习写读后感”“快乐读书吧”,由课内得法到课外用法,一线贯穿,自成体系。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催生了单元教学法。何为单元教学?即教师在备课时先进行单元解读——聚焦语文要素,梳理板块联系;确定单元教学要点;分析教学注意事项;安排单元教学活动。然后,教师在授课前对具体教学进行个性化设计。在单元教学中,所有的板块教学都指向人文主题的渗透和语文要素的落实。

二、小学语文单元教学开展的策略

1. 单元导读——培养整体意识,提升思维品质。

单元导读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引领让学生明晰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使其了解单元结构和主题探究。在单元导读课中,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学习单元页,让其明确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接着学生通读课文,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再通过“交流平台”了解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通过“快乐读书吧”明确本学期的课外阅读书目,最后让学生提前阅读教学指定的书目。这一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2. 精读引领——渗透学法指导,掌握阅读策略。

精读课文的学习是一个得法的过程,精读引领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学法指导,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如对于《草船借箭》和《景阳冈》这两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可渗透阅读策略,如“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人物言行的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特点”“联系上下文猜读”“借助资料、影视作品理解人物”,这些策略需要教师在精读中引领学生掌握。此外,《草船借箭》课后的“阅读链接”提供了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原著片段,《景阳冈》课后的“资料袋”提供了原著的相关介绍。这些都是引导学生走近古典名著、感受古典名著魅力的重要资源。

3. 自主阅读——从得法到用法,实现自我建构。

自主阅读主要指略读课文的教学。略读课文不设课后题,而是在文前安排“学习提示”,提出相关问题或者学习建议。自主阅读是一个用法的过程,学生利用在精讲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自主阅读略读课文。在自主阅读课中,教师要根据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自学,充分放手,最后通过展示交流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比如,《猴王出世》的阅读提示是: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可以猜猜大致意思,然后继续往下读。最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这就给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即利用猜读的方法阅读,完成对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再要求其复述,以检测阅读成果。这样有放有收的教学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又落实了语文要素培养。

4. 口语交际——培养交际习惯,学习倾听表达。

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着力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对象意识、场合意识,关注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的发展。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是“怎么表演课本剧”,该“口语交际”栏目在明确课本剧的价值和意义的基础上,分别从选课文、分角色、怎么演三个方面为学生提示了讨论内容,接着对学生提出了讨论要求,即“轮流做主持人”“学会表达与倾听”“协调不同意见,形成一致看法”。同时,其还通过“小贴士”对“主持人”和组员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主持人”“引导每个人发表意见”,另一方面要求组员“尊重大家的共同决定”。通过口语交际学习,学生的倾听与表达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

5. 读写联动——重视方法指导,提升写作能力。

读写联动,主要是指教师将单元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进行整合精选话题内容,着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并注重基本写作方法的指导。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二单元内容是“写读后感”,教材从什么是读后感、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成文的要求、自评交流的要求等几方面进行了科学指导,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抓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材的编写思路层层深入,逐步提升学生的读后感写作能力。

6. 展示分享——单元梳理展示,提升核心素养。

展示分享主要是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进行梳理,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个方面出发,以思维导图、知识树或情感诵读等形式进行知识汇总分享。这是单元学习之后的再提升,既能加深学生对单元教学的理解,又能检测学生的单元学习情况。展示分享课和单元导读课的前后呼应还能加深学生对单元整体架构的把握,并使学生的思维品质、表达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7. 课外阅读——注重过程指导,课内课外双赢。

教师应结合单元的人文主题推荐阅读书目,这是单元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同时,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通过激发兴趣、指导阅读、制订计划等环节进行读前指导,在读中跟进,最后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手抄报、课本剧、读后感等多种方式展示阅读成果。

8.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群文阅读学习兴趣

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产生对群文阅读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群文阅读的文体选择上多做文章,将童话、寓言、诗歌和小说都加入到群文阅读中,通过对文体的主题分类让学生感受不同文体中相同主题的阅读体验和写作手法,文本的多样性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提升能力,阅读理解有很多种表现形式,语文教师不用拘泥于文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能力选择组图、影视片段组合的方式,除了有效抓住学生注意力,还能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在未来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就可以掌握一些联想的能力,实现知识迁移。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要遵循教材的编排体系,关注双线组元结构,关注单元内容整合,同时重视方法指导。

参考文献

[1]卢明,崔允漷.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单元教学[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20,(Z3).

[2]毕英春.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策略与思考[J].江西教育,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