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和谐的数学教学“生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9
/ 2

营造和谐的数学教学“生态”

袁慧萍 杜国宝

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双河小学 431913

摘要: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侧重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也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目标发展指明了方向。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基础性、重要性课程,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数学探索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打造以生为本的生态课堂,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亟需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对如何营造和谐的数学教学“生态”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生态”; 核心素养; 全面发展

营造和谐的数学教学“生态”,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地位,融入多元化教学手段,使得数学教学过程更有趣、更开放、更实用,促进教学相长,取得理想成效。与传统“填鸭式”教学思路相比,建构生态课堂,最大亮点就是强调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与个性需求,站在学生立场出发,创设真实的教学场景,吸引学生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运用数学,学会迁移运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受益终身。

一、数学教学“生态”课堂的特色

数学教学“生态”课堂倡导保持“输入”与“输出”的均衡、稳定、高效,其教学实践特色表现在多个方面。

一是自主性特征。传统“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完全由教师“一言堂”,显然与“生态”课堂格格不入。鼓励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参与、自主学习的机会,以学促教,打造生本课堂。

二是和谐性特征。关注数学教学“生态”发展,强调教师、学生以及课程在数学课堂的和谐共生,三者之间深度互动、相互作用,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波及其他因素的状态,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也会深受影响。因此,建构“生态”课堂,应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让学生经历知识探索、知识生成与知识创新的过程,促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发展。

三是协作性特征。对话交流、合作探究,这些都是“生态”课堂的主张学习模式。学生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实现深度对话交流,碰撞思维,生成智慧,共享学习成果,提升学习效率。

四是高效性特征。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创设新型课堂、高效课堂,争取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佳教学效果。在“生态”课堂上,重新整合“教”与“学”的关系,找准各自定位,优化教学过程,促进知识交流与互通,保障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与发展。

二、数学教学“生态”课堂的建构策略

(一)积极引导,推动合作探究

小学生身心发展快速,思维活跃,教师要把握学生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组织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学习过程,调动思维,掌握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练习“两位数的加减法”,先给出一道例题:26+9=?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算出答案?”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空间,大家展开交流讨论,如有的学生提出将“9”分成“4”和“5”两个数字,分别计算26+4=30,30+5=35;还有的学生提出“26”分成“20”和“6”两个数字,分别计算6+9=15,20+15=30。计算数学题是一个灵活多变的过程,不仅要让学生给出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掌握解题技巧与方法,一题多变、一题多解,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交流,每个人在合作探究中都有所收获。

(二)多元方法,促进对话交流

在“生态”课堂上,对话式教学是常用方式之一。数学知识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晦涩难懂,想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需要教师设计多元方法,为数学课堂增添一抹亮色,通过对话交流,为有效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学习“时、分、秒”时,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基本的时间单位。低年级小学生虽然也逐渐熟悉钟表,基本了解时、分、秒,但是对时间的理解还很浅显。那么在课堂上开展一次有趣的数学探究活动,以“感受时间”为交流主题,并组织有趣的“木头人”小游戏,学生在一分钟时间内保持一个姿势不变,在静止状态下感受“一分钟有多长”。从生理反应过渡到心理感受,大家对“时间”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多元活动与对话学习,真正了解时间单位的含义并学以致用。

(三)问题导学,激励思维发散

学贵有疑,以疑启思。真正有价值的数学课堂必然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既能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也能独立解决问题,促进学习能力与思维品质同步发展。结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主动探索、深入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知识、锻炼能力。例如,学习“比”时,高年级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从生活视角出发导入问题,启发思考:“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比?”由此也就导出“糖水中糖和水的比例”、“足球比赛中双方队伍的得分比”等现实问题,那么二者的“比”相同吗?一系列的问题情境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经过讨论也得出了关于“比”的知识点,如糖水中的比例是二者数据相除的结果,而后者则无须相除。有了案例的对比,学生对“比”的概念有了直观认识。

(四)知行合一,提升综合素养

陶行知先生倡导“教学做合一”思想,因此数学课堂要让学生活跃起来、参与进来,应给他们创造更多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机会,通过“做中学”,促进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发展,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理解与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与价值,提升综合素养。例如,学习“长方体”时,为了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与了解“长方体”,先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动笔算一算,提前准备一些长方形纸板和正方形纸板,拼成一个长方体,并考虑问题:“一个长方体需要几个面?”“选择纸板拼成长方体,可以使用哪几种边长?”通过动手操作,再加上思考、对比,不断完善模型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丰富的经验,为自主学习与深度思考做好铺垫。

综上所述,数学本是一门抽象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提出极高要求。本文提出营造和谐的数学教学“生态”,重新整合“教”与“学”的关系,从生活视角出发、从学生视角出发,打造新型数学课堂,使得教学过程生动、形象、趣味,体现数学课程实用性价值。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也要牢牢把握核心素养根本目标,尊重学情,认真备课,转变传统教育的灌输思想,主动与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互动交流,找到适宜的教学方法,提升综合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殿双.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外交流,2021,28(2):310.

[2]林秀字.构建生态课堂激发小学数学课堂活力[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1(3):53.

[3]蔡静怡.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探讨[J].新课程,2021(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