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借助绘画抒发内心情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9
/ 2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借助绘画抒发内心情感

王莹

湖南省沅陵县溪子口小学 419600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不仅仅需要注重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育,还应该将情感教育、素质发展放在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地位。而小学美术作为学生专业课学习之外的一门课程,其主要承担起了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任,旨在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以及创作激情,以达到丰富小学生内心情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终目的。因此,笔者基于素质教育体系之下的小学生的发展教育需求,对如何充分利用小学美术教育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展开论述和分析,以期能够为之后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提供指导性意见。

关键词:小学美术;绘画技巧;情感表达

前言

艺术本身就是艺术家抒发情感的渠道,而一切艺术都从某种程度上渗透着艺术家特殊的情感以及情绪,并且往往那些能够流传百世的艺术作品都孕育着作者丰富的内心感受,才得以充满感染力以支持其拥有更加长久的生命力。而小学生又处于情感体系建立的关键时期,所以说教师在讲授小学美术课程时要把握住美术学科集创作与构思为一体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从机械化的临摹创作中解放出来,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情感以及个性发展,使得学生在这种充满激情的学习中能够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合理的抒发出来,为其创造一个愉悦、放松的学习环境。

1.创设轻松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秉持着立德树人、平等尊重的基本原则,切记滥用教师“权威”机械式的向学生灌输美术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将学生看作是课堂的教学主体,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创设课堂教学方式,尤其是可以采用一些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来增加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以进一步构建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为了引导学生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认识到美术创作的本质是学生主观能动性对客观事物的二次加工创作过程,需要灌注特殊的情感以及创新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正确引导,要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能够主动思考、自由表达。

比如说,教师在讲授三年级上册《天然的斑纹》一课时,可以鼓励学生对课本上天然的斑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并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感受。有的同学会说“课本上的各种斑纹杂乱无章,没有一点秩序感”。也有同学会说“这些斑纹的色彩都是黑乎乎的,让人感觉很压抑,完全感受不到任何的生机和活力”……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各不相同,所以说其对于同一幅画作的感受也各不相同。但是不论是那种感受都是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我们都应该鼓励学生勇敢的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予以支持和鼓励。

2.借助绘画语言技巧,引导学生抒发内心情感

通常来说,我们都是依靠语言、肢体动作等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以及真实感受。而在美术创作中则可以借助色彩、线条、构图、形体等来表达自己对于客观事物的真实感受以及情感态度。儿童画作较其他艺术作品而言更加贴近儿童的真实生活以及生活经验,更加有助于引导学生来表达内心情感。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不善于借助绘画语言技巧来表达内心情感,并且不敢向老师请教如何下手绘画,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就面临直接告诉学生机械化临摹绘画作品,或者是借助绘画语言技巧委婉转达两种选择。往往前者容易让学生陷入创作的固性思维模式,导致之后的绘画作品千篇一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应该鼓励学生掌握绘画语言技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善于观察和思考,并将绘画技巧应用于实际的绘画创作过程中。

比如说,教师在讲授四年级《色彩的对比》一课时,可以借助色彩来让学生认识不同色彩所代表的情绪,“红色”代表的是热情、激动;“橘色”代表的是激情、动感;而冷色系“蓝色”多代表阴郁、遂远;所以学生在绘画创作时可以借助颜色的特殊代表含义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以及真实感受。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上带领学生欣赏梵高的《向日葵》、《夜间室内咖啡座》等经典作品,并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为其讲述不同颜色搭配起来所表现出的艺术韵味以及情绪感受。

3.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打破单一教学评价方式

小学美术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认识到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因此对待同一个事物的看法以及情感思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还应该尊重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情感思维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小学美术作为一种独具风格魅力的艺术,其风格特点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相统一,因此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过度追求儿童绘画技巧的情况发生,力求以客观真实来展示物象,以“像”与“不像”来评判作品,这一做法往往会抑制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天性,进而忽视掉对小学生情感思维的教育。所以说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特点,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绘画的兴趣和爱好。

比如说,教师在讲授五年级下册的《抽象雕塑》一课时,就要紧扣“抽象”这一字眼,面对学生不同的雕塑作品时,要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指标,比如说鼓励学生相互评判、相互打分,以寻求更加真实的作品评判标准。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于作品的内心感受,刺激学生的情感表达。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如同给作品关注了灵魂,情感抒发也是美术创作的关键,一个没有情感因素支撑的艺术作品就如同无源之水,并不能直击欣赏者的内心深处,所以说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不仅需要关注于课堂上书本内容的教学,还应该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搭建起个性发展的舞台。深度挖掘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以丰富实际的课堂教学,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借助于美术课堂以及美术作品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参考文献

[1]倪磊.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借助绘画抒发内心情感[J]. 新纪实·学校体音美, 2020(6):1.

[2]邹波彦.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和自我表现欲[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1):120-120.

[3]任姗姗.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儿童自我表现欲的策略研究[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2007(09):34-35.

[4]邹波彦.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和自我表现欲[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1):1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