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音乐教育“重技轻文”现象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6
/ 2

对高校音乐教育“重技轻文”现象的研究

胡晔

广州工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850

要:音乐教育是属于艺术教育范畴,也就是作为“文化理解”的教育。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还存在非常明显的“重技轻文”现象,片面的追求“技术”能力,长期下去,这种教育就会影响音乐文化的传承,也不利于学生发展。所以,我们需要深刻反思和重视这一问题,正确认识高校音乐教育的意义,能为其合理定位。文章先分析了高校音乐教育中“重技轻文”的现象,并详细探讨高校音乐教育产生“重技轻文”现象的原因,最后指出解决高校音乐教育“重技轻文”问题的有效路径,为今后有关方面的研究能够提供一些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音乐教育;高校;重技轻文

引言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未来的音乐教育师资,因此,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是否具备人文素质将会影响音乐基础教育的质量。随着我国音乐课程改革的加快推进,之后也推出了新的课程标准。该标准着重强调的是音乐教育具备的人文价值,并且人文学科是对音乐学科的合理定位,还提倡对多元文化、学科综合等理念要有深入理解。因此,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的文化素质要高。基于新课改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既要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教育,还应该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高度重视起来,以便能将学生培养成优秀的音乐教育人才。

一、高校音乐教育中“重技轻文”的现象

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是高校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所以,加强技术能力培养是第一位的,毋庸置疑,技术训练是一项重要任务,因此,人们往往更专注于技术训练,当前很多高校仍然是“重技轻文”现象大量存在。由于传统教育模式能产生较大影响,导致高校音乐教育还只能是沿袭或仿效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对教学中的技巧练习过分的强调,还和专业音乐院校进行盲目的攀比。此外,在选择教材方面也有着很大难度,并且已经与高校音乐教育的“师范性”出现了严重偏离,忽视音乐教育的文化性,这与基础音乐教育的要求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从表象上看,高校音乐教育中“重技轻文”的现象就相当于教育过程中有“瘸腿”、“偏科”等现象存在。然而,从素质教育层面来分析,可以发现“重技轻文”现象实际就背离了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与人文素质以及文化基础并未得到正确衔接,“技”与“文”的比例就出现错误。由此可见,要想达到完全的技术教育目的,就要与文化教育联系起来,而不是使两者分离开。片面的强调音乐教学中的专业训练,而且简单的认为,音乐教学是对技巧的传授与掌握,最终就会使音乐原本具有的人文性、文化性彻底丧失。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包括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的,归根结底,还是认识问题。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高校音乐教育,保证其定位的合理性,加强对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对教育观念必须要及时更新,提高音乐教育专业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应有地位,促使“技”与“文”得到和谐发展,能从文化中对音乐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高校音乐教育产生“重技轻文”现象的原因

1、对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学模式直接照搬

专业艺术院校的音乐专业是以培养音乐表演艺才为重点,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则与其有明显的不同。一直以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重技轻文”的不良风气仍然存在的,而这种不良风气在专业艺术院校音乐教育的各方面都有所体现。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基础教育的音乐师资,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要比专业艺术院校的音乐专业要求更高。当前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还没能科学、正确的为自身教育教学做出定位,同时在研究师范性学科特色方面也有一些欠缺,高校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照搬了专业艺术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模式,所以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课程设置,比如,课程设置有明显的不合理之处;没有深入研究音乐文化和教学理论;对学习课本中的技巧做了过多强调;对音乐以外的人文学科很少学习。除了上述之外,学生还频繁参与音乐表演实践活动,但是却很少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这也是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这一根源则在于照搬了艺术院校的教学模式,难以避免“重技轻文”现象。

2、音乐类高考生文化课成绩较低

高考音乐类录取对于文化课成绩要求不高,分数线很低,所以音乐类考生在中学时段就不会将更多精力用在学习文化课上。降低文化课分数线,学生就会认为考大学很容易,很多学生文化课成绩较差,便会优先选择报考音乐类专业,将此作为一条“捷径”,顺利迈进大学之门。由此可见,学生的知识结构本来已经

有明显的失衡,再受到“重技轻文”的教育影响,必将失去对文化课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解决高校音乐教育“重技轻文”问题的有效路径

1、对音乐类高考生的人文素质应加强培养

应该对报考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提高要求,尤其是适当的提高文化课成绩的录取分数线,文化课分数必须要达到录取分数线,否则不予录取。基础教育开展时,需要不断的加强培养那些想要报考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对设有音乐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的附小、附中的文化课更要重视起来,这样就能保证将更多有着过硬文化素质且音乐业务合格的学生输送到高校。由此可见,改进音乐新生文化素质低的问题需要从源头上着手,有效的避免产生学生深造中的“重技轻文”现象。

2、为高校音乐教育进行准确定位

高校音乐教育和培养目标的确定对学生的成长将产生很大影响,结合学科性质来分析,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本身就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专业音乐院校进行比较,会突出体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性和师范性这两大特点。从人才培养模式定位这一方面分析可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是为社会培养音乐基础教育工作者,有坚实的技术训练功底,文化素养较高。根据学科定位要求,高校不能完全围绕主科的技术训练去开展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样很容易使学生未来成为音乐文化素质缺失艺术匠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必须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加强培养,帮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音乐专业技能全面掌握,使他们真正成为拥有较高音乐文化修养的音乐教育者。所以,对教育的长远发展和培养人才这两方面而言,高校音乐教育的准确定位是尤为重要的,也能更好的“医治”“重技轻文”的弊病。

3、教师的素养要不断提高

一是教师在发挥言传身教的榜样暗示以及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的同时,也要理解和掌握音乐教学各领域的内容要求。作为一名教师,如果知识结构残缺,文化底蕴欠缺,那么就无法对教学方法实现创新。二是教师要重视文化知识的渗透,这是向学生传授技术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由此可以达到“技”与“艺”并重的状态。此外,音乐教师是技能方面的专家,更是教育方面的专家,所以,要求他们对当前的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有所掌握,教学时能够处理好师生关系,也能正确、全面的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音乐可以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所以,音乐的文化价值就是高校音乐教育的基本导向,培养一批知识结构完善、素质较高的音乐教师。为了使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的“重技轻文”的现象得到解决,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将“技”与“文”结合起来,注重技术的同时也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两者达到和谐发展,这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以及更好的理解音乐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韦喜乡.高校音乐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重技轻文”现象谈[J].艺术教育,2008(3).

[2]廖夏林.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体系的研究[J].艺术教育,2006(1).

[3]高敏成.高校音乐教育“重技轻文”现象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

[4]岳军.也谈高师音乐教育“重技轻文”现象[J].大众文艺(理论),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