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的文化原因及其对中国道路的镜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6
/ 2

苏联解体的文化原因及其对中国道路的镜鉴

甲宏伟

摘要:苏联解体30年以来,人们从不同的视角解释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得出见仁见智的结论。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文化是历史反思的基础。文化又包括意识形态,制度,宗教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对于苏联解体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国,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苏联解体的文化原因能够为我国道路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苏联解体;文化原因;中国道路;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到:“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正处在新时代的中国,根据我国的国情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绩。我们在走中国道路的同时,也需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苏联,作为曾经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三十年前,伴随着《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苏联在这个世界上停止存在。深入探究苏联解体的原因,有以下几种观点:1.忽视文化建设。2.缺乏意识形态的引导。3.文化专制4.宗教政策。哈贝马斯认为,社会文化僵化的原因是国家的过于干预,导致文化缺乏独立性,“合法性困难之所以演变成合法性危机,只能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僵化的社会文化系统无法通权达变,调整功能,以满足行政系统的需求”1。苏联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忽视建设文化领域。总结苏联解体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原因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具有启发性和建设性意义。

  1. 意识形态由单一到多元化

“意识形态的变化是苏联演变的先导”2,苏联共产党从斯大林到安德罗波夫,都没有辩证性的认识本国国情,并根据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所以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过于僵化。在苏联共产党执政时期,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社会建设以及个人崇拜影响了苏联人民自由的精神活动,抑制了创造性和科学性思维的产生。这一切使得马克思主义的特点科学性和革命性无法彰显。到了戈尔巴乔夫执政的时代愈演愈烈,在“新思维”的指导下,开始否认马克思主义思想,主张给思想以自由,否认过去的历史。“每一个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3马克思的这段表述生动展示了政治和经济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苏共对待意识形态的这种极端化,致使整个社会舆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思想的否定,这自然加速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及其政权的迅速崩溃和瓦解。

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尽管我们与苏联在军事、经济和政治上进行竞争,但意识形态是我们争夺的根源”4。美苏对战的两极格局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书籍、电影、杂志等方式对苏联人,尤其是青年人进行思想渗透。美国第四十任总统里根在竞选总统宣讲中曾提出要向全世界宣传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并自诩是最好的制度,是可以拯救苏联铁幕后面的人们的制度。正如他的宣讲一样,在他上任后积极推动美国对苏联的文化渗透,指出要帮助这些国家成立工会,获得出版自由以及创立大学。他把这种竞争称之为“和平的竞争”,即无需耗费兵力和武器便把马克思主义赶出世界舞台。

  1. 文化专制引发道德危机

杜威曾经说过,一个社会的政治文化如果不建构中坚的核心价值概念,那么政治文化的发展就会导致习惯、成见、阶层利益和体现在制度中的传统等去决定了。苏联文化专制主义的内含很复杂,它主要包括意识形态的纯洁无瑕、社会体制的无比优越和党领导人的绝对正确。5从意识形态的纯洁无瑕讲,这种文化专制主义体现为:1.把领导人所讲的话、所制定的政策、对事情的态度标榜为马列主义。2.任何人不得提出国家相反的意见。3.强制人民必须忠诚于领导人所提的马列主义思想。从社会体制的无比优越讲,这种文化专制主义体现为:1.认为苏联发展模式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具生命力的。2.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是对十月革命道路的继承,其他制度无可媲美以及无力仿效。3.自视苏联为世界上最好的国家。从党领导人的绝对正确讲,这种文化专制主义体现为:1.苏共党的领袖只要他在执政,他有权力,就是真知和新知的化身。2.苏共党的领袖就是党的化身。对领袖的不恭就是对党的不恭,对领袖的异议就是对党的反叛。3.一旦成为最高领袖,那就是没有任何错误可言的。而一旦被批斗地、政变地、阴谋地赶下台的领袖,则成了错误的化身。因而,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文化体制压抑了老百姓参与政治的积极性,使得他们对国家的发展态度漠然,对政府也失去了信心,最终西方文化轻而易举的渗透进来,为苏联解体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 启示

当今中国是一个转型时期的社会主义大国,各种矛盾尖锐复杂,出现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政治文化现象,对此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高度关注。中国道路的发展要以史为鉴,以苏为鉴。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可见文化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理念。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要秉承以下几个要求:(1)取精去糙。传统文化中的敬老之礼、尊师之礼、人生礼仪等属于传统礼仪文化的精华,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三纲五常”等内容,一定程度上压抑了人的自由平等。这是我们需要摒弃的糟粕。(2)相融相通。传统文化产生于主张天人合一的农耕时代,与现代工业文明的竞争激烈、适者生存的背景并不一致。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寻找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切合点,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3)洋为中用。一方面,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以实用主义为基本原则,重视人的平等和自由,尊重妇女。另一方面,以韩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对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以韩国的祭孔大典为例,韩国每年举行两次祭孔大典,是韩国保存最完整、影响力最大、规格最高的祭孔仪式,举办地点除了韩国成均馆以外,还在全国各地234个乡校举行,而且韩国也筹划为“祭孔大典”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2]。尽管“祭孔大典”是起源于我国的古代社会,但是韩国全民重礼的态度和为此做出的努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知兴亡。苏联作为曾经世界上实力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国家建设的教训弥足珍贵。在开放的环境中,顺利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好中国道路,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研究苏联解体的原因,以资境鉴。



[参考文献]

[1]尤尔根·哈伯马斯. 合法性危机[M].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89:46.

[2]周新城.对世纪性悲剧的思考:苏联演变的性质、原因和教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10-11.

[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83.

[4]毕波.美国之音透视[M].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0:69.

[5]郭荣华.政治文化视域下的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启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21.





甲宏伟 ,1992年7月,女(汉),山东济南人,淄博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尤尔根·哈伯马斯.合法性危机[M].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89:46.

2周新城.对世纪性悲剧的思考:苏联演变的性质、原因和教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10-11.

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83.

4毕波.美国之音透视[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0:69.

5郭荣华.政治文化视域下的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启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2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