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数控专业教学上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3
/ 2

探析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数控专业教学上的应用

范继红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广州) 511300


摘要:现今,随着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社会竞争激烈。为解决这一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校企合作成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数控专业是采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的技术,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其教学主要培养应用型的高级技术人才。本文深入探析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数控专业教学上的应用,以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真正的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数控专业;教学

前言

校企合作为学校与企业建立的合作模式,大多数职业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保证教学质量,多采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实用性与实效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且重视企业实践,是学校与企业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1]。近几年,我国制造业数控机床拥有量明显上升,但是却不是所有数控机床都能被充分利用,原因在于数控人才的匮乏。因此,培养数控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下,人才培养逐渐体现出灵活性、开放性以及针对性,基于此,下面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数控专业教学上的应用展开综述。

1 将企业文化融入数控实训车间

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优势,首先教师应该了解其含义,将教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以市场导向为基础,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对于大部分学生,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认知存在一定缺陷,只是简单认为学校与企业合作,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渐提高认知程度,进而推动校企双方可持续发展。可将企业文化融入数控实训车间,数控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用计算机控制程序执行对设备的运动轨迹以及外设操作时序逻辑控制功能等技术。所以,数控实训车间是重要的教学场所。如果教师在数控实训车间进行教学时,适当讲解企业文化,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与工作的不同之处,对以后社会实践有很大帮助,为后期进入企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促进主动学习,有利于提高专业技能。此外,企业文化以职工为本,属于素质文化和管理文化,可指导企业或者是企业员工在从事经营活动中的行为[2]。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推动数控专业学生学习助,并留下良好印象,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环境,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保证从学生顺利过渡为企业员工。

2 以企业需求为前提,优化教学内容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最明显的优势为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学校通过企业反馈和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培养人才。因此,在数控专业教学中,应以企业需求为前提,优化教学内容。传统教学内容基本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没有考虑其是否符合市场需要,导致部分学生毕业后即面临失业,很难找到工作。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精细化培养,高位化就业为目标,做到优势互补,使学校和企业实现互惠共赢。在实际教学中,制定教学方案之前,学校需要了解数控行业背景与动态,明确企业需求,让教学方案符合市场和企业需要,并对企业员工的专业能力进行调查,发现企业人才问题,有目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经过调查当前制造业的行业、社会背景可知,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集成化以及柔性化生产的基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可数控机床操作工却十分短缺,数控技术人才需求量大。所以,数控专业教学质量非常重要。为解决人才紧缺问题,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将企业需求和数控行业发展相结合,尤其重视实训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避免人才流失[3]

3 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数控专业作为技术性较强的学科,教学方法更显得重要。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照本宣科,按照自己的习惯展开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善于发现其学习特点,必要时适当增减教学难度,不仅保留基础课程,且明确实施数控专业课程,不能重专业而放弃基础课程,努力保持两者平衡,使学生得到全方面发展。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努力达到企业员工水平,一方面培养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培养职业道德、人际交往、职业素养等能力,深化校企合作。因此,传统教学方法显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教师应该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做到教、学、评有机统一,在实训教学期间,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增强动手能力[4]。为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相关技能,教师还应该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在教学中亲身演示,对学生提出明确操作规定,减少错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采取理论与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在实训教学中加入比较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便于学生产生直观认识。

4 结语

因为数控专业本身存在的特殊性,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将进入工厂工作,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快速适应工厂环境。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在数控专业教学上,能够促进职业教学发展,符合企业培养数控人才的内在需求,增加有效劳动生产力,降低劳动力成本。可由于不少人受传统观念影响,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没有清晰认识,为打破传统人才观念,让学校培养出更多实用型技术人才,需要将企业文化融入数控实训车间,把企业文化与理念传输给学生,以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以企业需求为前提

[5],优化教学内容,让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学校教学环节紧密结合,并灵活应用教学方法,真正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黄程鹏,谢艳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探讨[J].轻工科技,2021,37(12):196-198.

[2]李友凤,任红霞,刘杨,等.校企合作对高校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讨[J].广州化工,2021,49(21):213-214,222.

[3]徐姗姗.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校企合作视域下[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1,36(05):67-70,118.

[4]张继保,王利君.产需融合视角下影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分析研究[J].高教学刊,2021,7(30):156-159.

[5]刘胜永,杜皓.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数控机床维修教学中的应用[J]. 内燃机与配件,2021(10):231-232. DOI:10.3969/j.is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