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障学生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提升策略研究——基于《盲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5
/ 3

视障学生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提升策略研究——基于《盲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黄春梅 谭家兴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广西省 柳州市 545007

[摘 要] 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视障学生语文教学效率提升策略的探究。语文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视障学生由于生理缺陷,比起普通学生存在差异性和特殊性,存在理解课文内容困难、知识难以得到拓展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其语文教学更强调策略。通过深入研读《盲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需求,提出不同的教学策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强化语文课程在视障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教学促进学生口语表达、人际交往、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 视障教育 初中语文 教学效率 策略

一、前言

《盲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下文简称“《课程标准》”)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紧扣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基本特征,着力于培养视力残疾学生语文基本素养和母语运用能力1。语文教学是视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多个领域,如何将其内容核心传达至视障学生,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是当前视障语文教学工作者的主要思考方向。而对于视障学生而言,语文是表达自我以及与他人正常交流的关键渠道和工具,除了能够传递学生想要表达的观点之外,还可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体验情感、认识世界、了解生活。基于此,在落实初中语文教育的实践中,语文教师需要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和视障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结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堂教学和学生进步的双重提高。

本文针对教师自身在视障学生语文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和学校教学实际,总结提升视障学生语文教学效率的途径,寻求语文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优化视障学生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意义

第一,提升视障学生文化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课程标准》强调“盲校语文课程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2。在对视障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语文知识的渗透,能够从基础甚至根源上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缩小视障学生与正常学生的文化差异,使视障学生可以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提升社交能力,最终提升学生及其家庭的生活幸福感。

第二,健全学生的人格。通过语文教学,让视障学生能够全面客观的看待自身,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课程标准》强调“盲校语文课程对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和看待自身的残疾具有重要意义”3。通过语文教学,不仅要从外部改变对视障学生的刻板认识,更要从学生自身进行改变,语文教学中体现的“平等”、“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等观念对于视障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观具有积极意义。其次,现阶段的教育重视新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极大地锤炼视障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强调要以语文教学这一桥梁,发挥语文教学在思想道德教育领域的作用,通过在教学内容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等内容,对新时代视障学生的价值观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三,语文教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特殊群体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能发挥自身的力量,学校作为培养特殊人才的关键阵地,能够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塑造人的功能,强化视障学生的社会建设能力,使其掌握一定的社会技能,在开启视障学生智慧的同时,发挥视障学生社会建设者的作用,帮助视障学生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将每一个学生都塑造成社会的主人,而不是将这部分特殊群体变为社会的附庸。

  1. 当前视障学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理解课文有难度

因个体自身障碍的影响,视障学生无法利用视觉直接认识外部的环境,而由于家庭、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视障学生较少离开家庭环境,接触家庭和学校之外的机会不多,所以导致接触多样事物的机会相对较少。在各种条件的限制下,导致视障学生在学习到一些未曾接触过或者学习过的新事物时,会出现理解困难、无法联系自身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的问题,出现一些看似容易理解,但是视障学生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的情况,或者是在短暂的记忆过后,很快遗忘,对课文内容记忆不深刻的情况4。在语文教学中,由于地域差异,文章中出现的非地区性的事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是非常大的挑战,以《沁园春·雪》教学为例,大部分广西地区或者南方地区的学生都没有接触过雪,不了解雪花的形态,因此在教学中难以理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壮观景色,对诗的理解和壮观景色的体会并不深刻。

  1. 知识难以得到拓展

在语文教学中,由于视障学生个人经历和障碍的影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缺少主动探索周围环境的机会和实践经验,导致视障学生无法进行知识的拓展,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而这一困境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个人价值观的树立和完善

5。对于大部分视障学生而言,其本身的生活非常简单,自身的文化积累和知识的沉淀不足,所以对于与自身文化环境和社会常识中存在差异的内容,其通常会出现无法接受或理解困难的问题。而其家庭教育中也并不重视或强调这一方面的学习和提高,导致其自身的不足被放大,进而影响到知识的拓展的深化6。例如,对于乡村视障学生而言,其对于乡村之外的群体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古文中的价值观念都会存在理解困难的情况,且不同价值观念会对于视障学生造成巨大冲击。

  1. 无法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

由于视力障碍的存在,影响了视障学生直接利用视觉了解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但是并没有完全让视障学生丧失理解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而由于其自身需求的无法满足,其对于世界的好奇心有时甚至强于正常学生7。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出于各种原因的考虑,例如由于顾虑学生的安全,会在不经意间限制教学的方式和环境,如大部分教师会将语文教学放置于教室内进行;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忽视视障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环境的控制,都无法满足视障学生探索欲望和对学习的热情。

四、语文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1. 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并让其参与到学习中,离不开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课程标准》也做出了相关要求和指导,“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运用直观教学、个别化教学等策略,发挥现代技术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支持性作用,最大限度地补偿视觉缺陷,”视障学生本身由于先天的缺陷,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多种困难,尤其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盲校教材以及教师生动的语言来获得知识。再加上视障学生个体之间本身差异也相对较大,要求语文教师,按照不同学生的多样化特点,为不同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学生制定符合其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计划并提供相应的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感官特点,分配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让语言能力发展较好的学生做领读者和广播者,对于乐感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融入音乐和律动,以此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也能够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声音引导法让学生结合触摸到的文字以及听到的声音,对课文内容进行解读。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采取合作教学法、情景创设法、小组合作法、社会实践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增强教学的全面性,以便于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此外,使用多种教具辅助教学,也能够充分提升语文教学效率。《课程标准》提出,“盲校语文课程应特别注重直观教具、学具的开发和利用”,同时指出“制作和运用教具时,要注意安全、有效、便捷、实用,支持学生的语文学习”。在文言文《咏雪》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盐、柳絮(或棉絮)和霜雪,通过学生的触感来感知三者的相似点和区别,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1.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增强视障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助于提升视障学生的语文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视障学生会由于先天因素以及身体原因,缺少自信,往往具有较为敏感且自卑的心理趋势8。基于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除了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更要培养视障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努力创新,将语文知识当作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日常交流的内容,活学活用,更有效地参与社会实践。除此之外,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视障学生的发言予以肯定和鼓励,尽量用情绪激昂且充满正能量的话语来引导学生大胆发言。例如,在教学中使用鼓励性语言,“你的思路非常清晰,非常好。”“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建设性,我们一起来思考。”“你的想象力真棒,我都着迷了。”或者是一些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不如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教师与学生保持平等的伙伴关系,也是增强学生信心的重要途径,教师以平等的立场引导特殊学生积极发言,主动思考,进而促进视障学生独立学习、同伴学习能力的提升。

  1. 优化师生沟通,强化教学效率

视障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大多需要触摸和倾听。其中,倾听、交流和发言等是他们接受语文知识的重要渠道。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抓住这一特性,无论是课堂还是课下,都需要与学生开展积极的交流和探讨,改变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听为辅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能够帮助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并开展小组讨论和互助探究,引导视障学生们开展想象,培养其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的能力。而在课下,以家庭作业和课外学习内容为桥梁,开展信息化沟通学习交流。例如在班级群组中上传文学作品的音频材料,让学生在课下倾听并思考感悟,于课堂上开展读后感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师生的沟通能力,同时也优化了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四)满足学生探索欲望

视障学生对于周围环境的好奇心,既是其学习需求,也是语文教学的有效“强化物”。在自然环境下,利用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贴近自然,使用触觉和听觉等感官去认识真正的自然环境,将其在课堂之外的感受与课本之内的知识进行信息结合,带动的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更是学生全方面的提高

9。尽管视障学生无法从视觉观察的角度去认识周围的环境,但并不表示视障学生没有认识环境的需求和兴趣。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利用其他感官“观察”自身所处的环境,并将其与语文学习进行有机结合,既能满足视障学生的探索欲望,又能够降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难度,提升语文学习的效率。在教授与自然相关的课文时,教师可将学生带到自然情境下进行教学。如在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教师带学生自主探索和感受学校中的花草树木和动物,随后进行课文内容的教授,加深学生对学习环境和自然景物的了解,最后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感受,达到完全理解课文主旨的教学目标;而在进行与思想类课文教学的过程中,例如教授《论语》中带有思想教育内容时,为避免教学的枯燥和脱离学生的实际,教师可通过情景扮演的方式,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热门事件,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剧本编制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性的同时,将听觉信息、触觉信息进行整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四、反思

视障学生的语文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提高视障学生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应结合当前最新教学理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发挥视障学生的特长去理解教学内容。在实践中,摒弃将教室作为语文教学唯一场所的观念,树立“处处皆可学习”的思想;有效利用学生可以接触的、教学可用到的、适合教学的环境和资源,增强视障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改变视障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弱势地位”和“教师为主”的教学氛围,树立学生是课堂主人的教学观,将视障学生作为语文课堂学习主要践行者,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加强师生的互动沟通能力。通过以上手段,最终达到优化盲校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东坡.浅析特殊学校初中语文特色课堂的构建[J].东西南北教育,2019(7):34-34.

[2]付婷婷.浅谈提高初中聋生语文教学方法的技巧[J].新课程·中旬,2019(8).

[3]任小青.浅析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J].中国新通信,2020(7):227-227.

[4]李伟.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6):175-175.

[5]付婷婷.浅谈提高初中聋生语文教学方法的技巧[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8):190.

[6]黄柏芳.《盲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J].现代特殊教育,2017(4):13-15.

[7]陈瑜. 视障生阅读教学的特点及方法[J]. 教艺频道,2017(5):47-48.

[8]牛婧.特殊教育学校在语文课堂中对聋哑学生开展三生教育的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理),2020,10(04):195.

[9]陈婷.盲校初中语文教学特点及教学策略初探[J].现代特殊教育,2021(21):157-158.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盲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273-274.





1黄柏芳.《盲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现代特殊教育,2017(4):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盲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27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盲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275.

4陈婷.盲校初中语文教学特点及教学策略初探[J].现代特殊教育,2021(21):157.

5牛婧.特殊教育学校在语文课堂中对聋哑学生开展三生教育的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理),2020,10(04):195.

6黄柏芳.《盲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J].现代特殊教育,2017(4):15.

7陈婷.盲校初中语文教学特点及教学策略初探[J].现代特殊教育,2021(21):158.

8付婷婷.浅谈提高初中聋生语文教学方法的技巧[J].新课程·中旬,2019(8).

9陈瑜. 视障生阅读教学的特点及方法[J]. 教艺频道,2017(5):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