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艺术史的发展——文化的诉求和格局促进艺术的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5
/ 1

浅谈中国艺术史的发展 ——文化的诉求和格局促进艺术的成长

龙漪洋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 广东惠州 516001

摘要:中国艺术史的发展是跟随中国历史的进程、文化的发展、时代的变更、经济的腾飞、民生的进步而不断进步的,本文主要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探讨中国艺术史的进程。

关键词:中国艺术史 历史 文化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文化的发展一方面离不开帝王集权的背景,另一方面充斥着民间现实主义的体现,中国艺术亦是如此,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充斥着皇家文化诉求和民生的现实诉求,二者交融不可分割,除了由皇家御用的礼乐书画的文人雅士在当下皇权格局的宣扬和尊崇外,民间技人所创作的作品也都体现着整个时代的现实主义。

中国艺术在任何阶段,都在扮演着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的代言人,或以歌舞、或以诗歌、或以绘画,宣扬着当下的尊崇或是当下的写照,应了那句话: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中国艺术的萌生,从有我们祖先拿着石头追赶猎物胜利而归开始,就会有欢呼雀跃的手足舞蹈,就会有高兴的呼喊声,其实这便是歌舞的萌芽,艺术是一种表现形式,而载体便是在各个事件的体现上,人本身便是艺术的创造者和驱动者。

中国艺术文化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一定要属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儒道法墨呼应而辉,风雅颂吟唱于各国,文人雅士奔走而歌,周易转先秦,六国自一统,变化的不只是权力更替,更是社会格局文化格局下的艺术形态,文化的一统更让艺术种类有了生存、替代、普及、成长的机会。

两汉期间书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西汉秉承秦朝,通行小篆,隶书在东汉高度完善,并且出现了草书,到两晋时期行书大盛,这一时期更是涌现了一大批书法大家。书法创作结合理论,但又于作品反映社会产生大量文献。

两晋至南北朝期间,宗教的出现对于文化、皇权、民生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当然这里也包含了艺术,这种艺术的影响不仅存于民间,更也是影响到宫墙之内的帝王世家,这期间书画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关于书画的“论”、“表”、“品”、“评”、“述”、“叙”这些文体中,所以我们认为在汉魏六朝中中国美术艺术史学已经萌动和产生。

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艺术史的建立的标志会在盛唐时期,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实际上这本关于中国美学的记录已经相当完整,更准确的说中国的艺术史的建立应该早于唐,应该是汉魏六朝期间。这个时期,中国艺术文化我认为是属于第二个鼎盛时期,在文学、史学、美学、佛学、哲学等各个领域都有了大量的历史记录和代表人物,更是吸引了大批外来学习的文化艺术行者,一方面将中国的艺术带出了古老的东方,另一方面更是有主动吸取外来艺术形式和形态,唐诗与唐三彩至今都是那么的辉煌璀璨。

宋元时期,中国歌词和美术都得到很大的提升和普及,美术创作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大的新发展,中国美术进入了黄金时期,在帝王的重视和参与下,书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绘画开始有史记记载,形成了绘画通史的性质。

元在南宋《通鉴》学的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元代很重视《资治通鉴》一书,一方面是艺术发展本身的内在需求演变,另外一方面和统治者注重前代的借鉴作用有关。这期间,医学领域、书画领域、陶瓷领域都有了很大质的飞跃。

在明代更像是中国艺术史的一个编撰年代,承上启下的一个时代,有对先人艺术的传承,也有出走寻觅创新的举措,这期间中国艺术出现了平民化和世俗化的趋势,理学在明朝也达到了完善,文学艺术更是体现在了诗文、小说、戏曲方面。

清代注重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这一点就深刻的反应在了当时的艺术形态之中,相对于明末的开发探索,清朝对于文化艺术体现的更是一种保守和控制。随着读写能力的普及,小说是一种文化艺术的体现,在民间更是出现了平民化的天桥艺术形态。除此之外,这里不得不提的是,中国的陶瓷艺术在清代达到了鼎盛,以至于我们今天在英文中依然以China命名。如果说唐时期,我们的中国文化艺术更多的是吸引了外来者,那么清朝的一些文化艺术我们也在不断的吸取西学形态,算是封建社会格局下的艺术形态逐步衍生出近代的一些艺术形态的转变。

中国艺术一路走来,我们说历史,其实还是结合了社会的文化诉求和格局,这是在整个历史中促进中国艺术成长的核心因素。

如今,我们文化复兴,我们复兴不是中国的艺术形态,而是中国艺术的意识形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艺术是多元化的,在现今文化艺术的格局下,中国艺术必然会迎来新的鼎盛时期。


参考文献:

[1]胡言.中国古典舞扇舞研究[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12

[2]王宏建.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