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拟声词形态及语音特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6
/ 5

中日拟声词形态及语音特征

李旭

鲁东大学

摘要:尽管在语言研究中,词汇一直是研究重点之一,但是拟声词得到的关注度较低。然而笔者认为拟声词是一类特殊又有趣的词汇,由于它采取的是较为直接的对客观世界进行模仿的方式,因此具有很强的实感表现力,在语言体系或交际场合都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将在本文简述两国学者研究成果,具体分析中日拟声词分类及形态特征与语音特征。

关键词:中日拟声词;形态特征;语音特征


引言:一个中国人说“狗”,日本人说“いぬ”(读音类似于:衣怒),如果在这两个人都只会自己语言的情况下,他们谁也无法理解对方的意思。但是如果这两个人采取了交际策略,中国人说“汪汪汪”,日本人说“わんわんわん”(读音类似于:汪汪汪),这种情况下,他们应该是可以明白对方谈论的对象。因此,拟声词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类词汇,它在丰富语言,是语言更加生动具体的基础上,还是极其具有交际功能的一类词汇。

理论上来讲,拟声词是对客观世界声音的模仿,但是由于我们不可能模仿得一模一样,或者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模仿到一模一样,只要能区分与其他声音即可,因此拟声词不尽相同,甚至有些语言中的拟声词完全没有相似性。其次,语言具有民族性,收到民族思维和对世界认知方式与感知方式的不同,不同语言对的拟声词也具有或大或小的差异性。

中国与日本在地理上是隔海相望的邻邦,在文化上同属于汉字文化圈,两国具有悠久的交往历史。在认知方式、感知方式以及表达方式上有很多共性。这种共性,在拟声词上也可以得到体现。汉语中描述“笑”的拟声词,通常用“哈哈哈”,日语用“ははは”(读音类似于:哈哈哈),这两种语言的发音是完全一样的。

同时,我们也知道,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中日拟声词还是有着一定差异的。汉语中形容水流的声音,往往用“哗啦哗啦”,日语则用“さあさあ”(读音类似于:洒啊洒啊)或“さらさら”(读音类似于:洒啦洒啦),“哗啦哗啦”给人带来的听觉感受是水流较大,流速较快,撞击河岸或障碍物的声音,“さあさあ”或“さらさら”与“哗啦哗啦”相比,则更为缓慢宁静,仿佛置身幽静的山谷丛林。笔者分析这两种拟声词差异原因,可能是地理因素导致的。中国面积广大,地势落差大,多高山峻岭,大江大河,因此水流迅猛。此外,这种宽广的地形和高峻的地势,也塑造了中华民族宽广的胸怀和视野,因此会选择具有较强冲击力的“哗啦哗啦”来形容水声。日本面积狭小,尽管多山,总体来说地势起伏不大,日本人多信奉神道教,讲求小河流水般幽寂宁静,因此描述水声时会选用“さあさあ”等拟声词。

再举一例,汉语中描述钟表指针转动的声音用“滴答”,而日语中则用“チェックタック”(读音类似于:拆酷塔酷)。同样是钟表指针转动的声音,为什么这两种拟声词不太一样呢?笔者倾向于日语中对指针转动声音的描述更符合实际声音,汉语中的“滴答滴答”是借用其他拟声词。说到“滴答滴答”,如果在前文语境不告诉听者或读者,中国人往往会觉得是水滴滴落的声音,这种间隔时间较短且连续有规律的声音,与钟表指针转动非常类似,汉语具有经济性,因此借用“滴答滴答”来形容指针转动。因为汉语的经济性,我们对不同声音却用一种拟声词形容的例子并不少,再比如汉语形容煮东西的声音用“咕噜咕噜”,形容肚子饿发出的声音也是“咕噜咕噜”,但是日语中是分别表示的,煮东西的声音是“ごとごと”,而肚子饿发出的声音是“ぐうぐう”。

通过上述例子,很明显地可以看出中日两种语言中拟声词具有一定研究价值,既存在共性又存在个性,且个性具有可比性。


一、结构的相似性。

(一)汉语拟声词

1.野口宗亲根据汉语的拟声词形态构造分为以下几类:

一音节:A型 咚 哗 啪 咻 嗖

二音节:AA型 唧唧 汪汪 喵喵 呜呜 嘤嘤

AB型 噼啪 轰隆 咣当 啪嗒 叮当

三音节:ABB型 铛啷啷 咕噜噜 哗啦啦

AAB型 咚咚锵 滴滴答 叮叮当

四音节:AABB型 滴滴答答 乒乒乓乓 淅淅沥沥 叽叽喳喳

ABAB型 呼噜呼噜 吭哧吭哧 啪嗒啪嗒 咔嚓咔嚓

ABCD型 叮铃咣当 稀里哗啦 噼里啪啦

ABAC型 哇哩哇啦

ABCB型 噼哒啪哒

2.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谯燕根据汉语的拟声词形态构造分为以下几类::
完全重叠式拟声词
X式→XX式:嘣嘲 当当 咚咚 呱呱 哼哼 叭叭 唰唰 哇哇 汪汪
XY式→XXYY式: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叽叽喳喳 劈劈啪啪 乒乒乓乓
XY式XYXY式:吧嗒吧嗒 咕嘟咕嘟 呼哧呼哧 哗啦哗啦 轰隆轰隆
不完全重叠式拟声词
XY式→XYY式:当啷啷 嘀铃铃 叮铃铃 咕噜噜 哗啦啦 轰隆隆
XY式→XXY式:丁丁当 滴滴哒 咚咚嚓

虽然调查资料中只有XX式拟声词,但是,在实际运用中,X式不但可以重叠为XX式,也可以重叠为XXX式或XXXX式,表示时间或次数的进一步增加。

例如:

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

啪 啪啪 啪啪啪 啪啪啪啪

砰 砰砰 砰砰砰 砰砰砰砰

而且,在实际生活中XXXXX式或XXXXXX式也是客观存在的,但为了精练,一般采用省略号来代替,或者XX式、XXX式再重复使用一次。X的重叠式既可以表示声音的多次性,也可以表示具体的次数。

XY式能否重叠为XXYY式,应看XY之间的结合度如何,结合得比较紧密,不能拆开时,一般不能重叠为XXYY式。另外,根据需要,XY式有时也可重叠为XYXYXY式,如“哗啦哗啦哗啦”“轰隆轰隆轰隆”等,表示声音的次数比XYXY式更多。
XYY式由XY式重叠而成,有时XY式可进一步重叠为XYYY式,如“哗啦啦啦”“轰隆隆隆”“滴铃铃铃”等,似乎余音更长。
汉语中还有许多双声叠韵的拟声词,多以…哩…啦或…哩…噜等形式出现,大多表示一种以上的音声,带有杂乱无章的意义。

关于汉语中拟声词的特征,濑户口律子(1984)认为拟声词的“滴答”是屋顶的雪化了,滴答着水(屋根の雪がとけてぽたぽたと垂れている。)。如上所述,它起着动词的作用。另外,关于象声词的音韵,濑户口(1984)指出“拟声词基本上都是一声,但在充当动词的情况下,第二个音节就会变成轻声”(象声詞 はほとんどが第一声となるが、動詞の役割を果たす場合には、第二音節が軽声に転化する),从音韵可以看出拟声词的作用。

中文里也有拨音,但是不像日语那样可以自由组合,所以没有将其归类为一种形式。此外,还可以看出,无论哪种语言,最一般的形态都是重复形式。重复形式多的理由,田守育启(2002:78)如下所述:

一般的な言葉と比較してみるとよく分かる。一般語彙の例として「机」という言葉を考えてみよう。「机」という語によって指示されるものを、なぜ私たちは「机」と呼んでいるのだろう。それは、単に決め事として慣習的にそう呼ばれるようになったに過ぎず、何も「机」と呼ばなければならない必然性はないのである。つまり、普通の一般的な言葉の場合、語の形態と語の意味との関係は、必然的なものではなく、単なる偶然に過ぎない。…(中略)…そして、オノマトペが描写する音や動作には、一度限りのものと連続ないし繰り返しものもがある。このうち、連続した繰り返しの音や動作をあらわすのに反復形が利用されているのである。

(和一般的语言相比就很明白了。举一个作为一般词汇的例子,试着考虑一下“桌子”这个词吧。“桌子”这个词指示的东西,为什么我们称之为“桌子”呢?那只不过是作为决定事项的习惯性地称呼,没有什么必须称为“桌子”的必然性。一般的语言,其形态与词的含义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必然的,而是偶然的。…(中略)…而且,拟声拟态词所描写的声音和动作中,也有一次性的和不连续的重复的。其中,重复形式被用来表示连续的重复的声音和动作。)


(二)日语拟声词

1.徐一平(1981:16-18)根据日语的拟声词形态构造,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单音节非重复型(包含长音)

A っ式:うっ(と)、びゅっ(と)

A-っ式:さーっ(と)、ふーっ(と)

Aん式:ガン、ドン

A-ん式:あーん、だーん

AB っ式:がさっ(と)、ぼたっ(と)

AB ん式:ちゃりん、どかん

AB-ん式:うおーん、うわーん

AB リ式:からり、ぽかり

ABCD 式:かさこそ、がたぴし


单音节重复型

AA っ式:くくっ(と)

A っA っ式:かっかっ、ふっふっ

A-A-式:かーかー、ちゅーちゅー

A んA ん式:どんどん、りんりん

ABAB 式:ごそごそ、ぱたぱた

A っ BA っB 式:しゅっぽしゅっぽ

AB ん AB ん式:からんからん

A っB んA っB ん式:かっちんかっちん

ABCB 式:ちくたく、どたば

特殊型

はた、こけこっこー、ちんちろりん など

2.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谯燕将日语叠式拟声词的结构分为以下几类:

完全重叠式拟声词

ABAB式:ぐいぐい ぐつぐつ じゃかじゃか ずるずる びしびし ぽきぼき

A-A-式:きゃ一きゃ一 ぐ一ぐ一 じゃ一じゃ一 ひゅ一ひゅ一 わ一わ一

AっAっ式:かっかっ きやっきやっ くっくっ しっしっ はっはっ へっへっ
AんAん式:おんおん かんかん きんきん こんこん じゃんじゃん わんわん

AっBAっB式:かっぽかっぽ しゅっぽしゅっぽ
ABりABり式:ばさりばさり ばたりばたり
ABんABん式:からんからん ごほんごほん ちりんちりん どしんどしん

AっBんAっBん式:かっちんかっちん こっとんこっとん ぺったんへったん

不完全重叠式拟声词

AAっ式:くくっ(と) どどっく(と)
AAん式:ずずん ふふん
ABB式:うふふ びりり


ABCB式:ちくたく どたばた どんちゃん


二、语音特征

  1. 汉语拟声词语音特征

A型或X型拟声词中拟音词占了大部分,表示的多是那些比较短促、突然的声音,书面语中常常在词后加破折号或感叹号,表示音的延长或声音较为响亮,如例句“砰!放在窗口台儿上,热腾腾的米粥一洒,险些溢出来。”《插队的故事》;“‘刷刷刷—’扒门声更加急切,仿佛再不开门就要破门而入。”《轮椅上的梦》。

这种A型拟声词还可以重复,组成叠音,三叠音、四叠音,表示这种短促声音的多次重复发生,大多形容单调简单的有节律的声音,北京口语中单音拟声词很丰富,多属于拟音词,而北部吴语区的单音拟声词除了有表示物体撞击声如:“啪”、“叭”、“乓”、“呼”、“潼“等,以及表示一些气体爆炸的声音如“嘣”、“嘭”等之外,还有些常用于表示动作状态,可以看作是拟态词:“噌”表示一下子跳出来;“咂”常用于表示一下子,动作很快的意思。吴语方言中表示短促声音的拟声词般都是入声如:“呱”、“啧”、“嚓”、“笃”、“脱”等。吴语的部分声母带浊,基本上清音拟声词都分送气和不送气,且都有相对的浊音拟声词,例如:“吧”、“啪”、“泼”、“卜”、“笃”、“脱”等等。声声母为浊音的拟声词相对于清音的来说,感觉上声音更重也更响。

这一点与日语清浊音的作用很相似。日语中即使是相同语素,但是在清音和浊音不同的情况下,表达的声音轻重不同。例如“からっ(と)”与“がらっ(と)”

都表示物体碰撞的声音,但是浊音拟声词强调声音更重以及声音的不清晰。此外,与汉语语言体系不同,在日语中,还存在大量拨音,长音和促音,这些特殊读音广泛用于拟声词。这些长音、促音、拨音和重叠形式就会导致声音的长短、轻重、缓急和是否清晰等方面的不同。例如“かちっ(と)、かちり、かちん、かちーん、かちんかちん”,带有促音的第一个拟声词表示金属强烈撞击物体发出干脆但短暂的声响,“かちり”在碰撞后还有余音,“かちん”撞击声较前两者更大,且回声更长,最后“かちんかちん“重叠,表示撞击次数多。

在中国,有关于拟声词的发音和含义关联的研究很少,但是根据吴川(2005)总结,首先,汉语的声调是其特征之一。在拟声词中,从古典语衍生出来而后定型的拟声词,基本上按照原词声调发音。另外像“咕噜”“呱唧”这样的AB型2音节词,把B的音节发成“轻声”,会具有动词 用法。例如,“咕噜咕噜”是指“咕噜咕噜”、“咕噜咕噜”等液体沸腾的声音,如果发音为“咕噜嘟嘟”的话,就是“长时间煮、炖”的意思。也就是说,根据声调的不同,意思也会不同。

  1. 日语拟声词语音特征

关于日语音韵的声音特征,到现在为止进行了很多研究。基于丹野(2005)的研究,明确了日语拟声词的发音和含义之间的联系。首先,根据元音的不同,丹野(2005)以72名大学生为对象,随机排列并打印用平假名写的五十音,分发给实验对象并且告知他们“当你在看和听日语音韵的时候,我们将调查它带给你的感觉。请用语言来表现这些性状”,通过这个实验分别调查了性状表现的频率。将母音(あ、い、う、え、お)作为音素的情况下,根据性状表现,依次排位至第五位。结果如下表所示:

  • 表1以母音作为音素的性状表现图至第五位

61bab0e611905_html_cb446dba4241a448.gif

顺序

音韵

明るい

軽い

うるさい

広い

かたい

痛い

静かな

うるさい

かわいい

かたい

苦しい

軽い

痛い

涼しい

おかしい

汚い

苦しい

軽い

重い

嫌いな

重い

軽い

寒い

怖い

丸い

虽然这种性状表现的结果是较为主观的,但是再结合关键词加以考察,我们将结果和用例情况整理如下:

あ”给人带来一种被打开被释放的明朗干脆的感觉。

例:世界じゅうに一本も電柱がなくなるというのはどんなにさばさばしたことでしょうね。(太宰治『彼は昔の彼ならず』)

译文:全世界连一个路灯都没有,将会变得非常干巴巴和枯燥吧。(太宰治《他已非昔日之他》)

い”给人一种被紧紧勒住的小的东西的感觉。

例:うちの子ねこは かわいい子ねこ くびのすずを ちりちりならし(唱歌「うちの子ねこ」)

译文:我家的小猫把那只可爱的小猫脖子上的铃铛弄成了碎片。(唱歌《我家的小猫》)

う”给人一种在痛苦中挣扎焦躁的感觉。(注:类似于焦っている)

例:どんな気分のくさくさする時でも、そこに明るい気持の持ち方を発見する。(徳田秋声『縮図』)

译文:无论心情怎么焦虑烦闷的时候,总能在那里找到让心情变好的方法。(德田秋声《缩图》)

え”给人一种又脏又重的感觉。

例:でっぷり太った小柄なおじさん(群ようこ『満員電車に乗る日』)

译文:胖墩墩的小舅子(群ようこ《乘坐满员电车的那一天》)

お”给人一种沉重,并且圆圆的感觉。

例:(石を池の)真中へなげる。ぽかんと幽かに音がした。(夏目漱石『草枕』)

译文:把石头往池子正中丢去,听到朦胧模糊的幽幽之声。(夏目漱石《草枕》)

此外,根据日语拟声词中的无声摩擦音(はらはらなど)、有声破裂音(ばらばらなど)、无声破裂音(ぱらぱらなど)的三个种类进行了研究,特征如下:

① 清音

② 浊音

③ 半浊音

接下来,我们列举最具有代表性的清音-无声摩擦音、浊音-有声破裂音和半浊音-有声破裂音。

① 清音-无声摩擦音无特殊感觉,较为中性。

例:息がはーはーして体がだるくてたまらなくなりました。(宮沢賢治『グスコー ブドリの伝記』)

译文:我气喘吁吁的,浑身酸痛不堪。(宫泽贤治《斯格科多力的传记》)

② 浊音-有声破裂音,给人感觉带有湿气,较为沉重。

例:枯れ木がバキバキと音を立てる。

译文:枯木发出咔嚓的响声。

③ 半浊音-有声破裂音,给人感觉较为干燥轻盈。

例:ぱかぱかと馬を鳴らしてはいって行った。(宮沢賢治『北守将軍と三人兄弟の 医者 』 )

译文:马嘶鸣着走远了。(宫泽贤治《北守将军与医生三兄弟》)

其他的例子,我们列举如下:

  • 表 2


清音

濁音

半濁音


音声


澄むか

穏やか

濁る

強い

鋭い

愛らしい


运动的状态

弱い

静か

滑らか

強い

荒い

渋る


鋭い

弾力的



运动主体

小さい薄い

柔らか

優しい

少量

大きい

厚い

かたい頑丈

多量


軽い

小さい

愛らしい

少量


成立的状态

好ましい

滑らか

渋い

緊密

強烈濃い

重苦しい

堅牢


刺激的

愛らしい

近年来,拟声词也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拟声词作为一类重要词汇,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语言,我们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文仅仅从形态和语音方面做了浅显的研究,在句法语用等方面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浅野鶴子・金田一春彦(1978)『擬音語・擬態語辞典』、角川書店

【2】天沼寧(1984)『擬音語・擬態語辞典』、東京堂出版

【3】王湘榕(2012)「日中両国語における擬音語の対照研究-小説『ノルウェイの森』とその三種の中国語訳本を中心に-」お茶の水女子大学大学院人間文化創成科学研究 科『人間文化創成科学論議』第 15 巻

【4】呉川(2005)『オノマトペを中心とした日中対照言語研究』、白帝社

【5】徐一平(1981)「日本語の擬音語・擬態語の総合研究(上)」『中国語研究』第 21号

【6】徐一平 谯燕 吴川 施建军(2010)『日语拟声拟态词研究日本語の擬音語・擬態語に関する研究』、学苑出版社

【7】瀬戸口律子(1984)「擬音語・擬態語表現(日本語―中国語)について」『大東文化大学紀要人文科学』第 22 号

【8】瀬戸口律子(1987)「擬音語・擬態語研究のいくつかの問題点」『大東文化大学紀要人文科学』第 25 号

【9】田守育啓(2002)『オノマトペ 擬音・擬態語をたのしむ』、岩波書店

【10】丹野真智俊(2005)『オノマトペ(擬音語・擬態語)を考える―日本語音損の心理学的研究』、あいり出版

【11】野口宗親(1995)『中国語擬音語辞典』、東方書店

【12】方松熹(1993)《舟山方言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3】耿二岭(1986)《汉语拟声词》.湖北教育出版社
【14】耿二岭(1994)《与象声词有关的符号问题一兼与文炼先生商榷》.中国语文第3期

【15】耿二岭(1999)《汉语象声词的民族特点》.天津大学学报.第1卷第2期
【16】郭华江主编(1998)《新日汉拟声拟态词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

【17】金田一春彦著,潘钧译(2002)《日语概说》.北京大学出版社
【18】刘丹青(1988)《汉藏语系重叠形式的分析模式语言研究》.第一期
【19】刘丹青(1986)《苏州方言重叠式研究语言研究》.第一期




61bab0e611905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