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出真知 体验促变革——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体验式教学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0
/ 2

体验出真知 体验促变革——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体验式教学探索

林晓佳

揭阳市 揭东区 磐东中学 522071

摘要: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教学的理念与手段也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题中之义。初中历史作为思维性、联想性特征明显的学科,尤其需要运用新的教育方式来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由此,本文首先引入了“体验式教学”的概念,从其含义出发,并结合课本实例提出了具有较强可行性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体验式教学


引言

学生能够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与趣味性,往往也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对于历史学科来说亦是如此。体验式教学作为创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也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实质学习效率。据此,针对初中历史体验式教学所做出的方法探究,也便具有了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体验式教学释义

体验式教学指的是从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出发, 通过创设实际经历与重复的情境,从而向学生呈现或还原教学内容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通过“体验式”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对知识形成理解,甚至通过构建内容达到拓展能力、升华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目的。[1体验式的教学,将“人本”思想更好的融入其中,做到真正以个体生命的发展变化为依归,体现出尊重、关怀生命的价值意义。将体验式教学同初中历史的课程教学相互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增强学生对于整个世界的了解,与此同时通过教学也可以向学生彰显出生命的真谛与精神品质的价值。][2]


二、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体验式教学探索

(一)活用生活资源,增强学生生活体验

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并且营造出愉快轻松的历史教学氛围,这些都为学生完成初中历史学习任务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而要在“体验式”的教学中能够更加注重生活方面的体验性,那么实际生活中的资源也能够被运用到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之中。例如,设置历史情境,扩大学生的参与度,也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将自己的思维与情感带入到历史的进程中,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与知识感悟。

以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例,在教材中介绍了北宋的建立只有短短三句话,而此时教师则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解“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并安排学生按照各自的喜好来挑选事件中的角色进行背景阐述。学生根据形象设计准备发言内容,在“情景表演”完毕之后,教师可安排学生对历史人物与事件展开评价,通过将学生“代入”历史事件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增强了解,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从细节处着手,让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均在探索历史事件中得到提升。

  1. 活用艺术资源,优化学生审美体验

艺术资源的概念是广泛的,合理运用艺术资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同时也能够提升审美高度,让学生在“体验式”的学习中逐渐掌握尊重生命的独特、自主与整体性,从而让学生不仅限于对知识体系的关注,同时也在保障学生心理健康与塑造良好品质方面产生重大效用。[3]举例来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搜集身边可以利用到的资源、途径,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增强,但是在主动接触这些“历史作品”的过程中,由于初中学生的缺乏一定的判断力与完整、坚定的价值观,因而在认知过程中也容易走入误区。这便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与行为进行引导,协助学生实现审美的“升级”。譬如,一些学生喜爱上观看以历史事件为背景的影视作品,于是便“深陷其中”,让资源挖掘与学习相互分离,在解决此类问题时,便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这种喜好进行合理“利用”,为其营造出具有趣味性与教育性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能够更加全面、平衡。

(三)活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技术体验

多媒体网络资源的运用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教学方式,随着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网络的巨大资源优势与设备功能的实现,为学生营造出真实度、还原度更高的历史场景,不仅可以直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同时通过直接的感官刺激与吸引,也能够让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记忆点,让学生在无形之中便完成了对于课程知识的学习。[4]

以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程为例,此章节课文作为近代史开端的“引子”,对于承上启下的历史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在对《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课文进行学习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自然性的“过渡”,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音频或图片文字等资料,譬如全班一起观看《林则徐》、《八国联军》等历史题材优秀电影,让学生对清朝末期的社会环境有着更加清晰的了解,接着,在学生感受历史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从而检验学生是否从网络资源中获取了“历史养分”。这种“无负担”或“减负”式的体验学习,既可以达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切实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予以提升。

(四)活用社会资源,强化学生实践体验

社会资源的利用,也能够极大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并帮助学生取得更为显著的学习成果。以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为例,为了让学生对“秦王扫六合”产生深刻认识,让学生了解“书同文、车同轨”的先进意义,条件允许时可以带领学生到博物馆去增长见闻,也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视频展示让学生观看小篆、度量衡发生的变化。此外,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自行搜集资料,让学生对当时历史条件下“商鞅变法”的原因与作用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体验式学习,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角度与视野也能够更加宏观。


三、结语

初中历史中涉及到大篇幅的事件与文字,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方式方法,否则很容易给学生造成枯燥、复杂的感受。而体验式教学大量实践证明确能取得显著成效,因而,只有不断完善关于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方法研究,并将探索得出的经验积极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改变教学效率低下、学习兴趣不足的局面,从而为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世贤.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2,(03):191.

[2]李志贤. 浅谈初中历史“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J]. 学周刊,2012,(19):140.

[3]金俊军. 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价值分析[J]. 赤子(上中旬),2015,(23):340-341.

[4]邓荣芝. 初中历史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探索[J]. 中国培训,2016,(0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