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念 引 领 ,反 思 提 升

/ 2

理 念 引 领 , 反 思 提 升

朱爱军 周晓元

临澧县第三完全小学 湖南 常德 415200

临澧县第二完全小学 湖南 常德 415200

漫漫人生路,悠悠红烛情。 三十年来 ,我有数多年一直担任小学品德(道德与法治)教学,始终怀着一份淡泊名利的心境,坚守在三尺讲台上,用知识和爱心耕耘着孩子的未来。回首自己数年的教学历程,感触颇多。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新课程改革目前已经进入深化阶段,通过近些年来的培训、实践、探索、教研,老师们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在关注学生素质发展和如何实现培养目标方面取得了共识。但是,在涉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实施步骤、评价方式等课堂教学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教师却不断遇到各种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纵观反思,我觉得在教学中有以下体会:

一、活用教材。

教材是教师引导学生活动的工具、资源,课堂教学中既不能脱离教材,又不能固守教材,教师应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地、有意义的地调整使用教材,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并且,还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打开思路。正如《课程标准》中所说的: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形式的组织上做到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贴近儿童生活,富有生活情趣,才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地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这样的教学才会有效。


二、注重细节,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及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要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这些年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我所教班学生的整体素质均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恰当处理和学生的关系。

要想处理好这个关系,我在平日的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倾听学生说,做学生的知音。

(2)相信学生能做好,放手让学生做,独立思考、独立说话,教师相机诱导发现,凡是学生能做的不要包办代替。

(3)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来一个变位思考,让学生当“老师”。

(4)诚实守信,严传身教,教书育人。对学生的“人格行为”不要过分要求。

四、课堂评价要多样化。

课堂评价对学生树立信心、体验成功、促进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课堂上除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小组等多个主体参与评价,多层次多角度去评价所有学生,鼓励每一个孩子。

回想我在《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一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从而受到教育和感染,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生活的有机结合。整节课凸现以下几点:

1、找准目标,层层深入。

“我认识他们”这一活动主题以一个孩子的话为切入点,用孩子的眼光看社会,观察在他们身边,有哪些行业的劳动者在为大家辛勤服务。面对这样一个话题,我在悉心钻研了教材和教参后,拟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活动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调查研究活动。课前指导学生们调查、观察、采访身边的劳动者,让学生初步体验。

上课时从三个活动中循序渐进地解决好教学的重难点:在活动一“生活中,处处有劳动者”中,通过故事导入,示范找身边的劳动者并让学生找图片中的劳动者,落实“了解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为大家服务的人,认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从事各种服务的劳动者。”这一目标。

在活动二“调查中,走近劳动者”中,通过汇报课前调查,了解身边劳动者的苦与乐,在游戏中自己体验劳动者之间互相服务,落实“初步感知人们在生活中互相依赖、互相服务共生共存的关系。”的教学目标。

在活动三“理解中,赞美劳动者”中走近劳动者的心灵,赞美劳动者。

课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行业,走近从业者,访谈观察或亲自体验他们的具体工作情况,将话题进行延伸。即是为下一个活动主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做好了扎实的铺垫,也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让学生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的延续。

2、触及心灵,体验内化。

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从他们的心理发展角度出发,找准最能触及学生心灵的那个音符。如开课时,巧用雪灾时人们互相关心帮助,尤其是交通、电力、部队等部门发挥了“不能没有他们”的作用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过去自己身边许多不曾关注到的人,都在默默奉献,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共鸣。

又如在课前我就让学生搜集身边劳动者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最确切的情感体验切口,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再如“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游戏设计等等。

学生们在感同身受中深深体会到了人们在生活中互相依赖、互相服务、共生共存的关系,教学的重难点迎刃而解。尤其在活动三中,我让学生们将自己的心里话写在爱心卡上,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因为本课的教学内容,完全来源于生活中的事、生活中的人,学生学起来轻松,体会起来也更深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灵活性、多样性,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基本功要过硬,教学业务能力要强,教学水平要高。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具备良好的师德,这样才能撑起一片蓝天,用自己的道德行为感染学生,学生就会爱戴你,家长就会信任你,你的教学就会成功。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多年的教学生涯,我深知自己教学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教材处理不够到位;总是觉得自己太忙,有时对学生缺乏足够的耐心:对学生的要求期望值也比较高等。教学中我有过失望,有过徘徊,但是我还是常常用我的座右铭鼓励自己:即使沮丧也要面朝阳光。让自己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