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战后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经济原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8
/ 3

浅析战后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经济原因

杨杰

江苏省常州市虹景中学 213000

摘要:抗战胜利后,随着日本法西斯的败退,国民党政府重新掌握了国家的政权,控制了中国绝大多数的发达地区与大城市。面对接收抗战胜利果实之际,国民党政府利用残酷的手段对人民和民族资本家进行经济接收,这种手段使得经济接收转变为经济“劫收”,在国民政府内部,“官倒”风的盛行,使得国民政府内部腐朽不堪,各级官员腐败无能。

虽然国民政府也做出了一些挽救措施,并且在1948年实行了金圆券和强制限价为主要内容的币制改革,但是国民党统治区域的财政危机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改善。本文主要从经济“劫收”,“官倒”风的盛行,以及金圆券造成的通货膨胀三方面来论述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经济原因。



关键词:国民党、“劫收”、“官倒”、金圆券改革、经济原因、覆灭



第一章 抗战后的经济“劫收”

官僚资本主义是和国民党政权结合在一起、凭借经济的控制和掠夺形成的和逐渐发展起来的。日本侵略者投降后,国民党政府下发了一系列接收指令和早已制定好的计划,乘机假借“接收”名义行劫掠之实。


第一节 “劫收”的残酷现实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老百姓洋溢在喜庆的气氛之中,人们渴望在破碎的土地上重建自己的家园,过上欢乐的生活。但是,日本侵略者刚一投降,国民党政府就派出他们的军队与政府人员,直接奔向收复区,以“接收”的名义,夺取沦陷区的敌产,作为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物资,接收转眼演变成“劫收”。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投降,抗战胜利,国民政府为了开展恢复区的经济接收工作,特地制定了《行政院各部会署局派遣收复区接收人员办法》 ,其中共四条,要旨为:①行政院各部署局为办理接收区直属各机关及事业机关,可派谴特派员或接收员。②对于接收机关较多,事宜较巨者,可分区派遣特派员,该区内各机关、事业单位的接受委员,应受特派员指导。③特派员之办公地点,应以各区受降军事长官驻地为原则。④特派员及接收委员,一律由各部会署局呈行政院核转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收,并受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指导监督。1

接收大员们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劫收,还通过标卖等合法的方式进行贪污。接收大员在接收时的所作所为给人民和民族资本家留下了很坏的印象,人们愤怒的称这些接收大员们为“五子登科”,即房子,车子,票子,条子(金条)和婊子。课件接收大员的恶劣行径,更是给国民政府添上了一个大大的污点。据估计,经过捐税的洗劫之后,工商业者一般的资金损失达20%— 30% ,严重的损失达60%—70%以上。2

国民党由接收抗战胜利果实的正义之举瞬间转变为趁机抢占掠夺民族资本家以及广大人民的强盗行为,至此,“接收”演变为“劫收”。


第二节 “劫收”后的影响


本次的劫收,使得抗日战争时期的中日矛盾再次转化为阶级矛盾,给国民党政权本身带来了恶劣的影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地位,更是加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灭亡。这次接收使得国民党极大地丧失了民心,从根源上破坏了党国政权的经济基础和民众基础。在接收过程中,国民党政府完全不顾人民的死活,采取了一系列穷凶极恶的掠夺性措施,杀鸡取卵、涸泽而鱼。3它沉重的打击了民族工业,使得工厂难以维持;农业情况也不景气,收成逐年下降,导致了经济倒退,与此同时,通货膨胀恶性发展,使得社会生产力急剧萎缩,财政收入锐减。接收时期,中央军仗着自己是嫡系军队,在接收过程中趁机排挤,打压杂牌军,加剧了内部矛盾,导致许多杂牌军整团整师甚至于整军对共产党投诚,加速了国民政府军事崩溃的速度。4军队中各级军官争夺财富的欲望和过度挥霍的心理,导致军队的军纪荡然无存,极大的降低了军队的战斗力,使得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

总之,这场天怒人怨的“劫收”使得国民党政府失去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同时更是导致了军队的散漫,战斗力的削弱,吏治腐败,严重的动摇了国民党的统治基础,昭示了国民党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第二章“官倒”现象

在经济大“劫收”之后,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残破不堪,在解放战争进行了两年多之际,“官倒”风的盛行更是在脆弱的国民经济上又捅了一刀,原本已经一片萧条的国民经济,经历这阵风之后更是陷入极端的困境,经济上的危机更是加深了国民党在国统区的政治危机,使得蒋介石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各军队的高官利用职务之便,克扣军饷,从事投机行业,使得军队的战斗力大大的削弱,严重的打击了国民党的军事实力,从而又产生了军事危机。



第一节 “官倒”风的盛行

在经济大“劫收”过后,接收大员们一个个都变成了贪污腐败的国民党政府蛀虫,在解放战争打了两年多之际,这些接收大员再次将贪婪的目光转向了投机性商业,,接收大员们的可以投机,促使投机商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使得社会上刮起了一阵影响恶劣的“官倒”风,“官倒”的出现,严重的扰乱了国民党统治区正常的社会生活,更是使得大厦将倾的国民党政权更快的走向了崩溃的边缘。在接收中的接收大员们除了利用手中的资金大肆挥霍以外,还将自身的大部分资产进行商业投机,自己和投机商谋得暴利,但是在当时形成了一个十分恶劣的“工不如商”、“商不如囤”现象。

5投机商业缺乏其可持续性,使得投机商业的发展越来越畸形,不但诱使游离在市场的资金和广大的银行资本大量的向商业资本转移,而且使得民族资本家的产业资本也向着商业转化,极大地打击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6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加速了国统区的经济崩盘。

“官倒”风的盛行使得人与人之间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阶级矛盾愈益激化。接受大员和高级将领们打着合法的幌子,干的却都是违法犯罪的勾当,但是他们之间有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投机商业,助长“官倒”风的气焰。这种社会情况的长久出现,使得社会的广大成员心理严重失衡,民怨四起,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广大的穷苦老百姓在国统区难以维持其生命,难以正常的生活,大家纷纷跑到解放区,投靠共产党,求得生存。




第二节 “官倒”的严重后果

“官倒”风的盛行,使得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更是濒临崩溃,7极大地影响了社会风气,腐蚀了政府,腐蚀了军队,腐蚀了本就千疮百孔的国民党政权,再次严重的削弱了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力量。解放战争时期,广大的国民党政府官员和高级将领们不思进取,说的冠冕堂皇一点是投资经商,实际上就是进行商业投机,投机主义做法。他们都是利用职权,假公济私,经济司政府官员更是窃取经济情报,抢先买进卖出。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偷税漏税和贪赃枉法都是情节较轻的犯罪行为。特权阶层的财富都是以牺牲广大人民的利益和中小工商业者的资本为代价的,广大的民族资本家被逼得走投无路,纷纷举家搬迁到解放区,或在国统区无奈的被迫压榨剩余价值。特权阶层的种种做法严重恶化了社会风气,使得整个社会乌烟瘴气,使得本就存在的经济危机日趋严重。“官倒”的盛行还导致国民党内部自由散漫,各派系之间又开始相互争斗,谋取各自的利益,视党国的利益于无物。8“官倒”风的盛行导致了政治军事等危机,严重的削弱了国民党政府的力量,加快了其在大陆灭亡的脚步。


第三章 金圆券币值改革的失败

接收大员们完成他们的“劫收”大业后,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国民党政府黑暗腐朽,腐败无能,经济严重受损,1946年时发布指令,让中央银行出售黄金,同时开放外汇市场,加强与美国的经济联系,大大依靠美援,并且实行自由外汇政策,企图以这种方法来吸引市场上的流通资金,使得货币回归到中央银行,从而来稳定物价和经济秩序。在政策一开始之时,的确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预算的失误,使得法币的发行量大大多于市场所需,远超过了黄金和外汇自由买卖所吸引的流通资金,所以好景不长,物价就开始回涨,在半年多的时间里物价疯狂上涨58倍多,使得国民党的财政经济陷入极端困难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政府黔驴技穷,没办法之下只能铤而走险,进行币制改革。


第一节 币制改革的表现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政府在美国的支持下,经济实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48年,蒋介石以总统的名义发布了《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金圆券发行办法》等法令,正式宣布币制改革,同时实行管制经济和限价政策。金圆券法案,宣布实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废止法币,主要是限制接收大员和特权阶层的私人流通买卖,并在上海、天津、广州设置经济管制督导大员,张厉生督导天津,宋子文督导广州,蒋经国督导上海,向一般资产阶级和持有少量金银的老百姓开刀。截至一九四八年十月底,国民党中央银行收到民间兑换的金银外币价值二亿美元。金圆券和法币之间的兑换又是统治阶级对广大的老百姓们的一场空前大搜刮。据统计,截至1949年5月25日上海解放时,全国的金圆券发行总额已经达到了80亿元,金圆券的膨胀速度在短时间内竟然如此迅速,竟然超过法币在14年内膨胀速度的100倍!9



第二节 币制改革的结果

经济管制实行了整整70天,但是对人民来说,绝对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在这管制的期间,广大的人民简直过上地狱般的恐怖生活,各个阶层的人民,从民族资本家,商家大户到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都被国民政府狠狠的搜刮了一次,有些与政府作对的人甚至直接被军队镇压,然后资产被洗劫一空,甚至于威胁到了人民的生命,但是国民党政府却通过此次的经济管制和搜刮,充实了2亿美元的金银外汇,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民彻底放弃了对国民党统治的幻想,纷纷走上了反抗的道路,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形成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第二条路线,有力的配合了解放战争。



结语

经济大“劫收”,“官倒”风的盛行,以及最后的金圆券币制改革,这三个关键性因素导致抗战后国民党的经济危机日益扩大,经济危机还给国民政府带来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军事危机。

根据本文的论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首先经济大劫收开始之际,就是国民党政府严重腐败的开始,国民党政府直接任命沦陷区的伪军为接收的先锋军,这些先锋军在沦陷区无恶不作,之后,中央的接收大员到来之后,再次对收复区的民族资本家和广大的人民进行了残酷的掠夺,极大的充实了自己的私人腰包,造成了整个社会经济的残破不堪,使得广大的人民对国民党统治的失望,这场劫收让国民政府失去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其次,“官倒”风的盛行,经历过劫收的接收大员们有了充足的资金,接受大员和高级将领们纷纷进行商业投机,使得投机商业空前发展,为国统区的经济发展埋下了极大的隐患。“官倒”更是导致了社会的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阶级矛盾愈演愈烈;军队中的将领们只想着如何去捞钱,导致军纪涣散,兵无斗志,极大地威胁了国民党的统治。“官倒”对脆弱的国民经济又狠狠的扎上了一刀。

最后,解放前夕的金圆券币制改革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金圆券币制改革,实际上是统治阶级对中国广大的民族资本家和普通劳动者的狠狠搜刮,广大的老百姓在这次币制改革之后,彻底多国民党的统治失去了信心,纷纷投身共产主义事业,为民族的解放斗争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一、著作:

[1] 李立侠:《民国经济史》[M],上海银行周报社,1948年版

[2] 方显廷:《中国经济研究》[M],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3] 杨荫溥:《民国财政史》[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年版

[4] 蒋玉珉:《经济思想史论》[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 李时岳:《中国近代史》[M],中华书局;1999年版

[6] 陆养渊:《民国社会经济史》[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

[7]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史资料》[M],三联书店,1957年版

[8] 千家驹:《旧中国公债史》[M],中华书局,1984年版

[9] 石柏林:《凄风苦雨的民国经济》[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0] 史全生:《中华民国经济史》[M],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1] 吴承明:《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M],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

[12] 翁文灏:《中国经济建设概论》[M],中华书局,1943年版

[13] 杨培新:《旧中国的通货膨胀》[M],三联书店,1963年版

[14] 张宪文:《中华民国史纲》[M],河南出版社,1985年版

[15] 宋 平:《蒋介石生平》[M],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6] 魏永理:《中国近代经济史纲》[M],下卷第650页,甘肃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7] 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M],第3辑第756页,三联书店1961年版

二、论文:

[1]庚新顺:《文史春秋》[J],2011年版

[2]高洁:《高校图书情报论坛》,[J],2016年版

[3]高华:《论国民党大陆失败之主要原因》,[J],2016年版


1 翁文灏:《行政院各部会署局派遣收复区接收人员办法》,1945年版

2 何干之:《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第28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3 高华:《历史教学:中学版》期刊,2016年版

4 董学温:《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版

5 杨荫溥:《民国财政史》第208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年版


6 史全生:《中华民国经济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7 王海蛟:《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3年版

8 高华:《论国民党大陆失败之主要原因》,2016年版

9 庚新顺:《文史春秋》,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