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9
/ 2

《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

姜宏

黑龙江省 嘉荫县第一小学 153200

  1.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根据动物的生理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仿写一种动物。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主动仿写一种动物。

  2. 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根据动物的生理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三板块五环节。

四、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导入、创设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出示谜语:四腿长长脖子弯,背上驮着两座山,一次吃饱水和草,几天不饿口不干, 驮着重担走沙漠,不怕烈日和风寒。

学生:骆驼。

师:一望无际,荒无人烟的大沙漠,一直被人们称为生命的禁区,然而骆驼却能够自由行走,这是因为什么呢?板书课题,学生质疑题目中的双引号。

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根据动物的生理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学生口答

学生默读

约3分钟

二、提示预习内容,学生自主学习




1、检测读文情况,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评价,老师评价。

2、认识生字

第一遍: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学生开火车读;第二遍:去掉拼音,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第三遍,单独出示生字,领读。

3、文中的生字朋友我们都已经认识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书中去找一找骆驼能够成为沙漠之舟的原因吧!

4、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骆驼的( )和( )两方面的内容。

(2)默读课文。想一想骆驼身体的哪些特点使它成为沙漠里的“船”?(用直线画出相关的语句。)那骆驼还有哪些特殊的功能使它成为沙漠里的“船”?(用曲线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然后和同桌说一说。)


5、参与小组活动,并进行组内答疑。

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骆驼身体能成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结合图片来认识胼胝。

结合第一自然段渗透总分式的写作方法,感受这种写作方法带来的条理性。

1、学生自主学习。

2、小组讨论。

约5分钟

约10分钟

三、检测自学效果,教师精讲点拨

依据自学内容引导学生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汇报、展示

约15分钟

四、课堂巩固训练,查缺补漏



学生朗读课文,回归文本。

学生自主完成




约4分钟



五、教学小结提升,知识拓展创新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观察一种小动物,模仿第一自然段的总分结构来介绍小动物的身体特点。


学生自主汇报


约3分钟

板书设计: 3.沙漠里的船

身体特点:身高、脖长 鼻孔会闭 腿有胼胝 掌宽厚、脚趾分开 背有驼峰

生理特点 给人带路预报风沙能驮东西。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姜宏

黑龙江省嘉荫县第一小学 153200

第三单元的内容仍为拼音教学,相对于第二单元的知识要较难一些。本单元涉及的都是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中容易混淆的内容,孩子们虽然有了一定的拼读和识记拼音的基础,但这一部分的学习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达到熟练程度仍需花费一番心思。

比较好的做法:

1.将知识内化为技能。在每个内容学习之后,都会有识字教学。我没有将大部分时间放在认识和识记生字上面,而是通过让孩子们观察书中的插图,说一说“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这样的过渡式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的本课的生字,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说话的能力。无形之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成长需要的一种必备技能。

2.加声调时,因为本单元的学习难度增加,将声调标正确也需要反复的练习和强调,单一地练习对于孩子们来说很枯燥,我采用给音节或者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带帽子的方法让孩子们来练习,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3.我们的孩子都是阳光自信的,他们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借着他们的这种自信,练习他们的观察能力。在ve与j q x 相拼时,我复习了v 与j q x 的相拼,但板书时我故意将相拼的音节写错,让孩子们来发现错误,这样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增加了自信。

不足的地方:

1.课堂教学的时间把握还需要更加清晰,相对简单的两拼音节老师放不开,导致时间拖沓,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2.小组合作学习初见成效,但是由于学生的自制力不够,学习效果不是很好,教师要加强指导和监督。

3.学生存在会读不会写的现象,书写练习应该再加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