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藏汉文学翻译中成语的文化差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0
/ 2

浅析藏汉文学翻译中成语的文化差异

阿嘎

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地方县志办 四川 德格 627250

摘要:民族的文化可以通过带有本民族色彩的语言精准地表达出来,而在汉藏之间由于生活风俗以环境之间的差异性而产生了各不相同的民族素质,这些因素融汇到交流当中就形成了语言社会心理,因此即使是对于统一客观存在,但是由于汉藏民族对于这一存在的认识存在差异,因此所使用的语言解释也各不相同,其次,无论汉藏,所使用的语言一定与特定的环境相关,所以除语言外,藏汉民族的生态、物质以及宗教信仰等同样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藏汉;文学翻译;成语;文化差异

引言

汉藏之间的文学作品均具有自身的典型性与特殊性,以藏族文学作品为例,受到民族特性影响,文学作品大多饱含人文精神,且在作品中往往带有丰厚的民族情感与底蕴,这其中不仅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包括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等,藏族文学作品是我国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其他民族人民而言极少接触藏文文学作品,因此就需要借助于翻译进行阅读,同时为精准把握文学作者的深度情感和感受,相关人员不需要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而且需要理清翻译内容与藏民族文化之间的体系,从而对于藏汉之间的语言差异特征形成正确认知。

1.藏汉文学成语翻译的意义分析

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是人口数量最多、居住最广的民族,因此汉语就成为当前我国使用的主体交流语言,但是为了实现国家民族富强以及提升祖国的综合国力,就应当加快推进中国各民族融合,藏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藏族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越来越多的文学家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赞颂、描绘这片土地,这正如尕藏才旦所言:我写藏族,是源于对于这种文化的热爱,而我选择用汉语来写作,则是源于我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因此可以说,无论是哪一民族的文学作品,其继承与创新均需要借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存在。文学作品中的成语是经过长期使用和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成语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在文学作品中通过简短的成语就能够精准表达作者观念,且由于各民族之间对于自然地理、人文特征以及道德标准等内涵的不同,在汉藏文学作品中所涉及到的成语也存在极大的相似性和互异性,基于此,在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要正视这种异同,既要对成语中原有的特点进行保留,又要确保藏汉民族的语言特色,从而确保读者能够通过译文获得与原文的相同感受[1]

2.藏汉文学翻译中成语的文化共性

首先,在历史的长期演变过程中,人类社会在对生存环境进行改造时无论是思维还是认知均产生了极大的相似性,所以建立在思维认知上的语言体系也比较接近,甚至在语言构建过程中还会形成某些不约而同,在藏汉文学中的成语运用就体现出这种高度的相似性,首先,在文学中作者常用成语对对象进行比喻,如在藏语成语集中通常会使用烈日下的虱子以及热锅上的蚂蚁表达人坐立不安状态;其次,在藏汉成语表达方式中也存在很大的个性,无论是在道德层面还是人格尊严当中,在借物喻人方面具有一致性,如将太阳比作充满智慧的人、通过井底之蛙形容目光短浅之人,而通过墙头草比作随波逐流之人,此外,在藏族文学中对于道德约束方面的表达也具有共性,如藏文中“水债不可薄还”对应汉族文学中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通过比喻形容不难看出,无论汉族还是藏族文学中对于成语的使用均存在极大的共性[2]

3.藏汉文学翻译中成语文化的个性

有人类的地区就有人类文明,而语言以及就是表达和记录文化的最好载体,藏族地区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此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化特性,包括藏族在内的任何民族均有着具有自身属性的语言习惯,这种文化属性使得各民族人民对于统一文化事物均表现出特有的自身文化本源,在汉藏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就不得不面对这种特殊性,因此,翻译工作最大的困难就是需要面对由于不同的文化观念而产生的文化差异,这也就意味着在翻译过程中无法按照自身或者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来衡量、评判以及解释其他民族的文化作品,若有悖这一原则,所翻译出的文学作品也并非作者本意,且人们在阅读后所掌握的并非作者个人的主观意愿和情感,而是翻译人员所认为的,所以我国著名学者、翻译家叶廷芳先生在谈及翻译时将问题的源头归结于出版社的浮躁之风,且认为若要消除这些问题,就必须提升责任意识以及职业道德水平。受到汉藏文化差异的影响,文学家对于事物表达方面也各有千秋,如在藏族文化中通过在在死前念诵经文表达汉语文学中“临时抱佛脚”之意;将胸膛能赛马表达人的心胸宽广;将邀请恶鬼到家中表达“引狼入室”之意,因此,在这些例子中能够明显地看出藏族文学作品中所使用的成语带有众多本民族的情感以及对于某一形容事物的民族感受,且受到民族文化影响,大量的成语无论是从形式还是表达内容上均被打上了带有民族自身特征的独特标签,且成语文化的差异性最终衍生出了文学作品中语言表达的特殊性

[3]

4.藏汉文学翻译中成语翻译原则

藏族文学作品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翻译又是对于文学作品继承和弘扬的重要途径,随着民族的不断交互融合,越来越多的藏族文学作品开始融汇到汉族文化当中,且藏族文化作品又是学习汉族文化的主流方式途径,因此在汉族以及其他民族当中,藏族文学作品愈加受到欢迎,为了使得读者最为精准地掌握藏文学中的精髓,有必要遵循特定的原则进行藏文翻译工作。

首先,准确性原则,藏族文学作品翻译质量对于受众的信息接收准确性会产生极大影响,藏汉文学中的成语运用虽然存在共性,但是差异性也十分显著,这就意味着翻译人员要通过更为精准的翻译原则,真实还原藏族文学中的内容,尤其是在解读文化差异较大的内容时,要力求还原作者的本源意图,且在藏族文学成语运用过程中带有较强的民族文化色彩,这就要求翻译人员不仅要有着极其扎实的翻译功底,而且还要在充分了解藏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展开翻译,从而确保成语翻译时的准确性和无误性。其次,翻译中的艺术性,无论是那一国家、那一民族的文学作品,其中均带有强烈的艺术性特征,而成语就是提升作品艺术高度的最好途径,如在藏族文学作品中会通过某些成语提升整句或者整段的艺术高度,因此在翻译后的语言仍然要达到原有文学作品中应有的艺术高度,且在翻译过程中要把控住翻译的技巧性和艺术性,弱化翻译而提升艺术属性。最后,文化的跨越性,相对于国外文学作品,我国各民族的文学作品中带有极强的意境,在藏族文学中会通过大量的成语突出意境,在这种情况下,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对于每一成语均应当进行深度考究,挖掘其内在意境,从而有效避免翻译后的用词错误。

结语

综上所述,藏汉文学作品翻译中无论是文化、意境还是用词均具有差异性,这就决定了决不能仅仅通过语言的转换进行翻译,换言之在翻译过程中要适应成语的转化特征,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保留藏文学成语特色,从而确保翻译作品的精准以及艺术性。

参考文献:

[1]那拉草,洛桑次仁.浅谈藏汉文学翻译中成语的文化差异[J].西藏科技,2020(07):74-76.

[2]旦志旺杰.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8(09):115-116.

[3]尼玛卓玛.藏汉民族的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文学教育(中),2012(0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