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落实德育教育目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2

刍议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落实德育教育目标

郑丽

重庆市忠县忠州第二小学校 重庆 忠县 404300

摘要:在学校教育空间中,其教育价值的主定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授知识与方法,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让学生生成学习的能力,进而成为合格的学习者;另一方面是影响学生的情感、思想,让学生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人格品质,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建设人际关系,进而提升生活幸福感。可见,学校教育的价值需要借助“教书”、“育人”两个角度来展现。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时,我们需要展现出音乐学科的优势,促使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之美,能够打造美的心理世界与现实生活,能够树立健康的三观。当然,要想让小学音乐教学融入立德树人教育活动,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地设计与推进,本文就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 音乐教学 落实 德育教育目标

音乐是可以直达人心的艺术元素,它不仅仅可以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还会引发人们的想象与再创作。作为小学音乐教育者,我们要借助音乐教学这一载体来落实教育目标。充分的发挥出小学学校教育的启蒙效能,对于孩子的内在产生影响,让孩子生成审美能力,在欣赏、品味、解读、表达、再创作的过程中,实现内在的生成与提升。从社会大环境不断转变的角度而言,学生需要拥有“初心”,才能够做出积极地建设,营造适宜的心灵世界、现实生活,进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将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活动进行整合,全面的展现音乐学科的优势,引发小学生全面的成长。借助小学生向往艺术这一点,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促使小学音乐教学能够产生文化效能,在潜移默化间引发小学生的改变。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看来这一点极为重要,学生能够拥有学习的兴趣,才能够敞开心扉和我们对话,才能够积极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才能够投入情感和思想。在我们将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活动进行整合时,更需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那么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最适宜的方法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有时间欣赏,应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表达与交流。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忽略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必然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甚至会让学生陷入消极的被动接受状态。虽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学生接收的音乐知识面,但是却无法发挥音乐教育教学的作用,德育教育严重缺失,最终导致音乐德育教育功能大打折扣。为此,应当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德育教育为突破口,比如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到音乐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改进。同时,还应当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主动性,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功利性。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基础知识非常有限,在学习实践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忽略了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以致于学生在音乐课程学习中丧失了学习热情和积极主动性。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应当充分发挥音乐德育教育的作用,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避免功利性教育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二、与学生一起完成背景文化的解读

音乐本身就可以带给人们强烈的美感,而其中的背景文化也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在开展音乐教学时,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倾听美的音乐,还需要交流美的感受,挖掘其中的深意,和作者进行情感共鸣,进而生成代入感。这种深化教育方式,其实也是一种德育教育活动。如以《国歌》为例,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年幼的孩子们并不理解这句话的深层次内涵,这需要老师结合历史环境以及社会背景给学生们进行讲解。曾经我们的国家内忧外患,面对他国的侵略,我们的先辈们先付后继,《国歌》即在那样的一个年代创作出来。通过歌曲的背景解释与说明,孩子们对《国歌》有了深刻的了解,增强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播放关于国歌的内容,比如天安门前的五星红旗以及奥运会上响起国歌时的激动人心场面,这些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们对《国歌》深刻理解,潜移默化中增强人的民族责任感以及自豪感。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情感并且产生情感上的彼此共鸣。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拥有爱国主义情怀,生成社会责任感,才能让学生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拥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意志,他们就是祖国的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还需要由他们来实现。这种解读背景文化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实现内在的改变,这才是“教育”。

三、积极地应用区域教育资源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国,同时我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大融合的古国,在传统文化方面极为丰富,并且有极大的影响力。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时,我们要选择适宜的切入点进行整合,让学生在“爱家”、“爱家乡”的过程中,实现内在的改变。如以《杨柳青》教学为例,其音乐旋律特别的优美,较之于普通音乐作品其特色更加的鲜明,整个场景都显得非常的幸福、热情洋溢。在该乐曲赏析时,老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来展示农民群众在田间劳作时的场景,他们一边劳动一边唱歌,显然已经忘记了劳累。通过这一展示,学生们可以领略到本地的情况,并且对自己所在地区的民俗以及语言特色等有更为生动的认知与理解。在讲解歌词时,还可适当引入民俗以及传说等,采用情景交融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通过该种形式的教学,可以使德育教育有效地与音乐教育无痕渗透,有效避免了德育理论空洞、学生学习枯燥乏味的现象。此时我们已经做到了紧扣音乐教改要求,提升德育教育水平。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时,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实现“学”目标,我们还需要引领孩子的内在实现改变,进而让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人格品质与行为习惯。在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整合德育教育活动,可以让音乐学科的优势全面的进行展现,还可以让学校教育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影响,对于学生的未来产生影响。此时奠定的基础会作用于学生的一生。

参考文献

[1]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探讨[J]. 范颖. 小学生(下旬刊). 2021(04)

[2]德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方法初探[J]. 殷玉来. 新课程(上). 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