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原则与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2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原则与方法

候沛沛

淳化县固贤镇初级中学

摘要:基于史料角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在比较真实可靠的历史材料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建立学生的历史认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价值观及各项品格。

关键词:史料实证素养;初中历史;培育原则;培育方法

引言

是超越传统教育的知识的单纯传递,更注重学生的历史能力以及各项素养的培养,符合新时代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由此可见,从史料角度对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进行研究就显得尤其必要。

一、基于史料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对于初中历史这门学科来说,无论是每周的课时安排,还是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态度,都要引起重视。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教学手段也比较单一,一味地赶进度。在实际教学环节,没有使用史料提升学生的品质,既没有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也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二、初中历史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原则

求真务实是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首要原则,它指的是学生要以去伪存真、求真求实、讲究实证的态度来阅读史料。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为例,这一单元的第十六课《三国鼎立》主要介绍了东汉末年国家从分裂割据到局部统一的历史。《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人物、故事家喻户晓。受这一文学作品或相关影视剧的影响,大多数学生认为,曹操是一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奸臣,是欺君罔上的乱臣贼子。文学作品或影视剧虽取材于历史,但与历史事实却有很大的不同。历史上,曹操虽然曾经镇压过农民起义并滥杀无辜,但他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表现却令人佩服。比如,他采用屯田措施,兴修水利,对社会经济的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曹操统一北方对历史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初中历史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方法

(一)搜集整理

搜集整理法指的是学生有意识地搜集和整理史料。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时,教师要秉承涉猎博览的原则,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整理史料。比如,围绕战国时代的史料,学生可以将教材自有、教辅书籍补充、史学家评论、古文、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有关同一主题的史料都放置在一起。搜集整理看似简单,但却能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去伪存真的辨别能力、快速筛查和检索的能力、锁定关键词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条理性,等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电脑上建立一个专属文档,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不断细化文档内容,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整理出一条主线,绘制出思维导图。学生搜集整理史料的过程也是阅读史料的过程,而大量的阅读也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前提。

(二)以重大事件史料搭建微课,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重大事件史料就是指在某一时期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且这一事件时导致、推动历史发展转折的关键点。在初中微课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对学生的价值观念与人文素养进行熏陶,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引人重大历史事件,以此支持课文中的历史主题与中心事件,让学生更切实的感受历史氛围,培养学生的民族荣誉感、自豪感与归属感。在《敌后战场的抗战》的微课教学中,教师引人重大历史事件史料,作为学生理解“敌后战场”的重要资料。教师:我们学习“平型关大捷”这部分内容,可以借助多种史料综合分析哦。老师给大家在网上找到了“日军《第十一联队战史》资料”“《兵队的陆军史》节选”“我国《第十一联队战史》节选”等能够关于此次战役的重大敌后战争事件史料。请大家根据这些资料综合思考“平型关大捷的原因与影响”。学生:我们还可以结合“淞沪、太原、徐州、长沙、武汉”等战役史料进行思考是吗?教师:很好,大家都可以积极寻找有关的事件史料,分析我提出的问题。通过为学生提供重大历史事件的史料,让学生借助与本节课的“平型关大捷”这一核心事件相关的事件历史资料进行分析,更全面的认识“大捷”的必然性,从而体会我国人民当时的艰难境况及人们英勇奋战、勇往直前的精神,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基于史料融入辩论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历史价值观是指对历史事件的了解以及正确的价值判断。学生只有具备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才能够正确地看待历史问题,总结历史经验,继而丰富思维,促进发展。例如,《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讲述了内燃机和交通工具的发明,一些新材料和化学工业的发展以及电力的广泛使用等。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进行辩论,如,电出现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学生通过思考回答电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光明,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有的学生回答电属于一种能源,就当下而言能源消耗过于严重,对人类的发展而言也并非是好事。通过两方的来回辩论,学生对电有了全新的看法。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可以推进社会的进步,但与此同时,在生活中也要做一个节约能源的人,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在激辩中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四)反思鉴别

反思鉴别指的是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在阅读史料时,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来内省反思。以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的第六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为例,文化大革命持续十年,中国走了弯路,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十年毫无价值,虽然这十年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学习、了解、认识、解读文化大革命这一历史事件,就是为了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在错误中汲取教训,积累经验,避免历史悲剧重演,这是历史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结束语

历史教师除了要基于课文为学生讲述知识外,还可以引入同一时间段的不同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历史,建立空间观念。另外,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合作、探究、辩论等都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能够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肖玉超.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历史解释素养的实践[J].山东教育,2021(Z6):89-90.

[2]陈轸.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史料阅读教学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13):47-48.

[3]江全国.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探析[J].考试周刊,2021(54):151-152.